为什么说AI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类

AI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类

图片

对于机器或者AI代替人类这种话题,我一直都是很乐观的看法,即使现在AI已经可以像模像样写文章了。

我的信心就来自人类那种没事儿找事儿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现有的所有工作岗位都被机器或者人工智能占领了,那么放心,那时候人类一定已经给自己找到了更多事情,可能比现在还要忙,当然生存状态也会比现在好很多。

只不过到时候人们依然会抱怨,人类发展市场,发明了那么多工具,反而让自己的生存状态越来越恶劣,就像现在很多人抱怨的一样。

当然他们搞错了抱怨的对象,让生存变得窘迫的永远不是互惠互利的市场,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发明出来的工具。让世界变坏的永远是那些反市场的力量。

是战争席卷民众财富用于制造武器,像绞肉机一样批量制造杀戮;是法币通胀扭曲了生产结构,让人们手中的财富贬值,制造虚假繁荣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是各种脱离市场的牌照、价格管制,给人们改善自身处境制造了障碍,让市场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但是人们往往把这些反市场力量造成的后果归罪到资本、市场,甚至发展本身,当然他们也根本说不清楚资本、市场、发展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市场是创造性的,往往都在致力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工具不断被发明出来。既然叫做工具,那就是要为人所用,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解放人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他们更想做的事,或者可以有机会不用做那些不想做的事。

人们在抱怨996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双休日不是哪国工会争取的结果,是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这也得益于各种工具的发明,包括这几年大火的AI。

说到这里我要吐槽一下,其实现在AI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

就拿写文章来说,如果想要让AI写一篇足够让我满意的文章,这个满意的意思是要有足够强的可读性,同时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要想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操控者亲自去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时间去训练AI。那么这时候依然是人类在利用工具的问题,而不是工具如何替代人类的问题。

当然它现在已经有能力完成很多特定的写作任务,比如官方文件,这种文件一般没有什么人看,但是必须存在,这种东西它甚至比人写得好。比如做一些策划,它可以给人提供一些灵感,机器的逻辑和强大的搜索能力反而能排列出很多人类想不到或者遗忘的环节。

不管是写哪种,最终的决定权在人手里,如何修改,用或者不用,都需要人来决定。因为机器是工具,没有目的,不会有意识地行动。这就是工具和人的根本差别。

即便有一天AI能写出完完全全以假乱真的内容,那么它背后一定还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这时候是这个人或者这些人想干些什么,而不是机器想干些什么。这些人想要以此获利,就必须满足他们受众的喜好,AI还是工具,就跟键盘一样。

如果有一天人类把写作的任务完全交给AI,那么这份工作一定不是AI抢过来的,而是人类找到了更有意思的或者更能赚钱的事情,而写作也是必须完成的工作,需要AI帮他们节省时间。AI跟所有人类发明一样,就是苦命的工具,就像我把衣服扔进洗衣机然后在这里写字一样。

担心AI取代人类,说明既不了解AI,也不了解人类。当然我也不了解AI,但是作为人类的一员,经过这么些年的自我观察,我对自己也算有点了解。

人类是什么德性?人类永远在追求安逸和刺激这两样东西的路上来回奔波,就是这么个德性。

发明工具是为了获得安逸。安逸一小阵过后,重新开始焦虑,要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要没事儿找事儿,探索新的领域。然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于是为了安逸,又发明了一些新的工具,获得了新的安逸。

这就是人类,永远走在没事儿找事儿的路上。永远不要小看人类这种没事儿找事儿的能力,这是本能。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是这种本能在不断创造新的可能,让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

世界多彩了,显得我们窘迫了,实际上得益于市场经济,我们的处境比以前宽松多了。

很多时候人们觉得被剥夺,是因为眼看着丰富多彩的世界来不及去体验。但是实际上今天哪怕生存资源最少的人,体验到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祖辈。

当然,担心工具取代人类也是一种没事儿找事儿的表现。不管这担心靠不靠谱,人总是要担心,总是要焦虑的。没有AI还有别的工具供人们焦虑,前几年一些买菜App为了方便特殊时期的需求发明了社区团购,不就有人担心他们抢了菜摊的生意嘛。

这些担心的出发点一脉相承,都是把人降级成了工具。但是人类生下来可不是为了当工具的,是希望利用工具获得更多生存资源,然后有机会在安逸和焦虑的循环往复中逐渐寻找生活的意义,对这个世界多一些了解。

当然最终不一定能找到意义,了解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理。真的也好假的也好,这个过程只能由人来亲自体验,工具永远不可能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