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阿根廷米莱说45岁以后才能考公?不靠谱!

米莱说45岁以后才能考公?不靠谱!

米莱说45岁以后才能考公?不靠谱!

最近中文互联网上流传一个消息,说阿根廷总统米莱又出“王炸”:要当公务员,必须等到45岁以后。意思是说,不能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当公务员成为剥削阶层,而是要先去参与市场,知道市场是怎么运作的,财富是怎么创造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明白社会运行的基本机理。

图片

图片

各种自媒体随之转发,煞有介事地谈米莱这个提议背后的想法,例如政府不应该和社会争夺年轻劳动力,年轻人更有激情更有创造力,所以更应该在市场上创造财富;为社会树立一个奋斗目标,如果你的理想是从政,那么在年轻的时候,就必须努力拼搏,成为行业精英,保持优良的个人信用,塑造出为民服务的价值观;而到了45岁,信用良好,社会经验丰富,一般也会薄有家资,从政更多的是一种理想,所以就可以有效杜绝腐败。如此等等。

可惜,这个说法不靠谱。

不靠谱是两方面,一是这个消息本身不靠谱,二是这种想法也不靠谱。

所以我们首先要打假。

查遍互联网,都没有发现米莱说过这话,更不用说后面那些脑补的背后的想法。没有任何可靠的信源。以下是“有据核查”给出的答案:

图片

图片

破案了,这是一则谣言。

为什么有人要炮制这样的谣言呢?

一切国际事件表现出来的观点,都映射的是国内。崇拜美国的,不惜编制美国的各种好,就是想说,国内也应该这样办;说德国人修建的青岛下水道如何质量过硬,一百多年了还运转如常,备用螺丝都包装得整整齐齐的以供后续维护——一眼就假——目的是在说,中国的工程豆腐渣,鼠目寸光,甚至已经上升到“民族性”高度,搞起了“逆向种族歧视”,那意思是中国人办事不靠谱,没有德国人的严谨云云。

挺俄的挺乌的,也都表达的是对国内的立场。挺俄的,基本是“爱国者”,挺乌的,基本是“民主派”,因为乌克兰并不代表乌克兰自己,而是代表着美国和西方。

那这则谣言的炮制者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借阿根廷米莱的做法,批评国内。

我们暂且假定45岁以上才能考公是正确的——这也正是那些谣言炮制者认为的——那也不是炮制谣言的正确理据。

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必须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一个正确的目的,也必须用正当的手段去实现。

如果因为目标正当,而为自己编造谣言开脱,那就是只要情绪和立场,不要事实和逻辑,“翻译”过来就是: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詹姆斯·穆勒——大名鼎鼎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他爸——就说:“为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撒谎是合理的。有些人无权知道某些事实。如果人们会滥用事实,那就不应当告诉他们事实。”

好吧,彻底的功利主义,完全无视权利。

关键是,他们的所谓“正当的”“有价值”的目标,本身就值得高度怀疑。所谓为了理想而从政,更不靠谱。这世界上最大的灾难,并不是那些“庸俗”的人制造的,恰恰是那些有着坚定的宏伟目标的“理想主义者”制造的。“通往奴役之路”,就是他们打着伟大的、正当的、有价值的宏伟理想旗号铺就的。

谣言炮制者面对我们的批评,也采取的是不顾事实和逻辑、只顾立场和情绪的办法。他们马上会说,我们的目标是正确的,你们这样做,难道是要反对阿根廷和米莱的改革,难道是支持大学生一毕业就考公、扩充公务员队伍?你们就是在为某某某洗地。

你看,这就完全是流氓逻辑。没有人比我们更坚定地支持阿根廷的改革,对米莱的一些错误做法和言论,也没有人比我们批的更狠。赞还是批,都必须以理论为根基,以事实为基础。对阿根廷米莱如此,对国内的政策,也必须如此。我们不能用错误的事实去支撑自己的观点,那只会让自己丧失信用和说服力。

那我们现在就说说第二个不靠谱,即他们炮制的“米莱的想法”本身的不靠谱。

大学毕业生和年轻人,应该先到市场上锤炼,有打工和管理经验,明白市场的运作和财富的创造,到了45岁了有经验了、还有钱有闲了,再去从政,只为理想,就一定能打造一个热爱市场、降低腐败的良善政治吗?

没有这样的因果关系。

马云认为有了计算机大数据技术,计划经济就是可行的;刘强东认为共产主义将在我们这一代人实现,并且整天去碰瓷、依靠强制力打击所谓的“垄断”;曹德旺和宗庆后,看不起搞房地产的和搞互联网的,觉得只有他们做的才叫“实业”;王传福一搞电动车,拿了补贴,马上就说能源要枯竭了,不够几十年用的,然后自己就是资本家,一口一个自动驾驶是“资本裹挟”;俞敏洪说乡村教师工资应该比城市高50%,24节气都要放假,996是一种耻辱;更不用说董小姐,坚定认为把企业往死里查,企业才能好,还呼吁要搞强制性的家电报废和以旧换新。

你说这些大佬纵横商场摸爬滚打几十年,打工、管理、当老板,啥没干过,判断消费者需求,他们是一把好手,但是对经济运行规律和市场的理解,个个都错的离谱。

所以你说,那些反市场、反资本、反商的舆论氛围,他们自己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45岁以上从政,有了商业经历,所以就一定会支持市场,出台有利于市场的公共服务政策吗?

哪里有的事啊。

川普干了一辈子商业,70岁才当上公务员,可是上台后出台的政策是:贸易战,保护国内产业,制造业回归美国。国内有一大票川粉,他们粉川也是在映射国内,觉得他真实,不装,对中国足够强硬,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可是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完全是反经济、反市场、反消费者的,它对全球经济和世界和平的危害,远远大于民主党在国内搞的那些白左幺蛾子,因为LGBT群魔乱舞,毕竟与其他国家关系没那么直接。

这世界上反自由贸易的重商主义政策,与权力勾结制造裙带利益集团的垄断资本主义,哪个不是商人群体呼吁出来的呢?所谓的劳工保护法案,哪个又不是劳动者群体鼓捣出来的呢?甚至,环保主义的、课征重税的、最低工资法的政策,反倒是商人群体在策划和支持,原因无它,可以排除竞争,独享垄断收益。

并不是经过商的,就知道财富创造的基本原理;并不是享受着市场经济成果、拿着企业家发的工资改善生活的劳动者,就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并不是深受管制之苦的人,就一定会反对管制,他们可能反倒会成为管制的拥护者,只要那样有利于自己,“管制俘获”嘛;也并不是被剥削的人就反对剥削,他们可能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参与剥削,当自己成为剥削者的时候,反而可能会变本加厉……

汉斯-赫尔曼·霍普说:“并不是每个行动者都总是最有资格当他自己的解释者。”

这意思就是说,经济事件总是多因一果,人很难认识其中直接的因果关系,会导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假如一个商人,笃信政府,在过去几十年搞对外贸易,发了大财,他会将原因归结为有为政府的英明决策,而不是经济学家所解释的产权更有保障的市场经济。由此,让他在45岁从政以后,可能出台的政策,不是推进市场经济,而是政府要多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推动经济发展。

这时候,你说是这个商人自己对自己行动的理解更有解释力,还是经济学家更有解释力呢?当然是后者。

所以,并不是有过长期参与市场的经历,就一定热爱市场,就一定会出台支持市场经济的政策。

再说了,45岁才从政,60或者65就退休了,更有可能的是,那还不得抓紧捞钱啊,再不捞来不及了。你说他们已经财务自由只为追求理想了吗?说什么胡话,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豪车还想要嫩模。加上这么大年龄了,更加老奸巨猾了,给自己搞利益的骗术更加高明和“游刃有余”了。

更关键的一点是,一个人一旦成了政客,价值排序就变了,他的首要目的,就已经不再是经济,而是自己的地位。

而稳固自己地位的办法,就是迎合民意。这时候,早已将经济学原理抛之脑后,即便有过对市场和经济的正确认知,也会为了自己的首要目标而妥协。

一个政客上台以后,发现可以通过吃大户的形式煽动大多数,与底层结盟以巩固自身,这时候他就是打过工、经过商、当过老板,也会这样做。川普经商一辈子,当了一辈子老板,他真的非常喜欢工会暴力吗?肯定厌恶至极,但是他为什么跑去给汽车产业工会站台呢?

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政客。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自己的地位,而不是什么产权保护、自由契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政客们身段都是很灵活的。若是促进经济发展能让自己的地位更稳固,他会这样做;若是打击经济发展——比如联储印钞票、平等主义的再分配政策——能让他的地位更稳固,他也会这样做。

这就是我们看到政客整天出台的政策,按照经济学衡量,都是自相矛盾的原因。

一方面说要刺激消费,一方面要加征消费税;一方面要降房价,一方面要发钞票和限制土地供给;一方面要减税减费,一方面要严查重罚;一方面要抑制通胀,一方面要印钞票发钱;一方面要降低物价,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出;一方面说要减轻民众负担,一方面要贸易战加关税阻碍外国廉价商品进入国内;一方面对生产者承诺高价,一方面对消费者承诺低价……

如此等等,完全是自相矛盾的。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是“目的-手段”的因果关系。你要是知道他们的目的,就会知道他们采取这些手段再正常不过,他们一点都不觉得自相矛盾。因为他们的目标是稳固自身,那么在这个目标之下,采取包括各种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手段,那就都是合理的。

所以,指望什么45岁以后再去从政,就会变好,就是痴人说梦。指望政客们会做好事,本身就是幼稚病。正确的心态永远是,从不指望他们做好事,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错误做法中,击退其进攻。

对于考公、从政这个事情,不用炮制那么多莫名其妙的谎言。老百姓都对此有正确的认知,只有那些戴眼镜的所谓知识分子,才绕一大圈,还以为他们有什么重大发现。大费周章地、不惜造谣地去探寻所谓的真相,最终才发现,真相就在我们眼皮底下:

对待供养人员、财政开支,唯一正确的办法,米莱已经做出了示范,那就是“简单粗暴”地:裁撤和解雇,拿起电锯,砍砍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