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贫富差距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我们先从一个你每天都能听到,甚至自己也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开始——“贫富差距”。打开手机,新闻APP会推送“亿万富翁财富再创新高,底层民众生活愈发艰难”;
刷刷社交媒体,总有人在晒基尼系数,然后痛心疾首地质问:“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这个画面太有冲击力了,不是吗?
一边是纸醉金迷,一边是勉强度日。
于是,一个看似天经地义的结论就诞生了:那些企业家的巨额财富,就是从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口袋里“剥削”走的。
他们的收入增长,就意味着我们的财富损失。
因此,我们要追求“财富平等”,要通过税收、管制等手段,把财富从富人那里“拿回来”,分配给穷人。
这个逻辑链条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顺,特别有正义感?
但今天,我要请你踩一脚急刹车。
我们来挑战一下这个逻辑链条最开始的那个环节,那个我们几乎从未怀疑过的假设:工资,或者说货币收入,真的就等于财富吗?
如果这个最底层的基石是错的,那么建立在它之上的整个“收入不平等”的大厦,会不会瞬间崩塌?
今天, 我要给你打造一副全新的、透视经济世界本质的“思想眼镜”。所
戴上它,你将看到一个与主流叙事截然不同的、却更接近真相的世界。
一)财富的真相
让我们先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开始:财富是什么?
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是:钱。
银行账户里的数字,钱包里的钞票,股票账户里的市值。
这个答案简单直观,但正如思想巨匠米塞斯所提醒的,这是对财富最致命的误解。
米塞斯在他的巨著《人的行动》中,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洞见:** **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用自己认为更满意的状态,来替代不那么满意的状态。*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无聊了要娱乐。*
***而*财富,就是一个人能够用来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的总和。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手段”,而不是“货币”。
货币只是我们用来交换这些“手段”的媒介之一,它本身不是财富的终极形态。
举个例子。鲁滨逊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按照货币收入的标准,他的财富是零,是赤贫。
但真的是这样吗?
第一天,他只能用手摘野果,一天只能摘10个,这是他当时的财富水平。
第二天,他花了一整天时间,磨制了一根木棍,可以把高处的果子打下来。
从第三天开始,他每天能收获50个果子。
请问,鲁滨逊的财富增长了吗?当然增长了!
他的“收入”(果子)翻了五倍。
但他账户里有钱吗?没有。他的财富增长,体现在他“获取果子”这个目的的手段变得更有效、数量更多了。
那根木棍,就是他的资本品,是他财富的体现。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颠覆性的事实:真正的财富,是你的购买力,是你用同样的付出能换回多少满足你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你的财富,不是体现在你的工资条上印着一万还是两万,而是体现在你拿着这一万块钱,能买到多少斤大米、多少度电、多少G的流量、能看多少场电影。
所以,当我们讨论财富增长时,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名义货币收入的数字变化,而是物价的变化。
物价的普遍下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口袋里同样的钱,能换到的“手段”更多了,我们的真实财富就在增长。
谁能让物价下降呢?这就要引出我们故事里的真正英雄了。
二)企业家的天职
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场景。
一个企业家,通过投入巨额资本,改进了生产线,研发了新技术。比如,他让一款手机的生产成本,从原来的3000元,降低到了1000元。
按照主流的“剥削论”,故事是这样的:这个企业家太可恶了!他通过技术压榨工人,然后把手机卖2000元,每台净赚1000元,一年卖出几百万台,赚得盆满钵满,拉大了贫富差距!
但我们戴上刚刚给你思想眼镜,看到的故事会完全不同。
经济学里有一个关键概念,叫做“迂回生产”。
什么意思呢?还是用鲁滨逊的例子。
他想吃鱼,最直接的方法是用手去抓,但效率极低。
这是一个“直接生产”。而“迂回生产”是,鲁滨逊决定先不抓鱼,而是花上三天时间,去森林里砍伐藤条,编织成一张渔网。
这三天,他饿着肚子,投入了时间和劳动,没有直接产出。
这是一种“资本积累”的过程。三天后,他拥有了渔网这个“资本品”。
从此,他一网下去就能捕到几十条鱼,生产效率百倍提升。
现代企业家的行为,本质上就是更高级、更复杂的“迂回生产”。
他投入的几亿、几十亿资金,不是用来今天就享受的,而是用来购买更先进的机器、建设更高效的厂房、雇佣更聪明的工程师。
这些都是“渔网”,是庞大的“资本品”。这个过程需要企业家承担巨大的风险(万一市场不接受新产品呢?),需要延迟满足(把钱投到未来,而不是现在消费)。
现在,那款成本从8000元降到1000元的手机,以2000元的价格上市了。
首先,企业家赚到钱了吗?
当然。
这种利润是企业家卓越判断力和冒险精神的“正当奖赏”。
他比别人更早地预见到,通过某种资本组合可以更高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他在不确定的未来中下注,赌对了,市场就用利润来奖励他。这个过程没有任何强制和暴力,完全基于自愿交换。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作为消费者的你,财富增长了吗?
答案是:当然增长了,而且是巨大的增长!
在旧技术下,你要花费(比如说)10000元才能买到一部同样性能的手机。现在,你只需要2000元。
这意味着,你用来达成“拥有一部好手机”这个目的,少花了8000元。
这8000元是什么?
它不是什么虚无的概念,它是你口袋里实实在在多出来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资源。
你可以用它多买几件衣服,可以带家人吃一顿大餐,可以去报一个学习课程,可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换句话说,你达成其他人生目的的“手段”增加了。
你的真实财富,恰恰就体现在这省下来的8000元里。这是一种“隐形的财富增长”,它不会出现在你的工资单上,却深刻地改变了你的生活质量。
所以你看,企业家的利润和你省下的钱,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恰恰相反,它们是“正和游戏”的必然结果。
企业家通过资本投入和创新,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价值增量。
然后,这个增量的一部分以“利润”的形式分配给了企业家,另一部分,也是更大的一部分,以“价格下降”的形式,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普遍地、默默地分配给了社会上的每一个消费者。
你每一次走进超市,发现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亲民;
你每一次打开购物APP,发现过去遥不可及的电子产品如今唾手可得——这些,都是无数企业家通过“迂回生产”为你创造的隐形财富。
而这个财富量,远远高于企业家自己获得的利润。
有人因为自利,努力为你提升财富量,你并没有给他们发工资,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地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三)为大众生产
现在,我们把视野再拉高一层。
批评资本主义的人最喜欢说:“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言下之意,那些高耸的厂房、精密的机器,都是富人用来奴役穷人的工具。
米塞斯对此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反驳: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家和企业家只是资本名义上的所有者,而消费者才是资本事实上的支配者。
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
什么意思呢?
想象一下,一家庞大的汽车工厂,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生产线。从法律上看,它属于公司的股东。
但是,这条生产线每天生产什么型号、什么颜色、什么配置的汽车,是由谁决定的?
不是董事长,不是CEO,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汽车消费者。
如果消费者喜欢SUV,这条生产线就必须生产SUV,否则工厂就会亏损倒闭。
如果消费者希望汽车更省油、更安全,那么企业家的全部资本和智力,就必须投入到研发更省油、更安全的技术上去。
米塞斯把这称为“消费者主权”。
在资本主义的舞台上,消费者每天都在用口袋里的钱进行“投票”。
你购买A产品,不购买B产品,就是在告诉企业家:“继续生产A,停止生产B!”任何违背消费者意愿的资本家,都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所以,那些看似属于“富人”的机器设备、工厂流水线,它们日夜不停地运转,到底是在为谁服务?
是在为少数富豪生产黄金马桶吗?
不是。
绝大多数的资本品,从芯片厂的光刻机,到服装厂的缝纫机,再到食品厂的罐装线,都是在为满足大众的需求而工作。
它们的存在,唯一的目标就是为普通民众生产出更便宜、更优质的商品。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庞大的资本品,实际上就是大众财富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它们虽然不直接在你的名下,但它们创造的效用——廉价的衣食住行、丰富的娱乐选择——却分分秒秒都在为你服务。
这就好比,你不需要拥有一整座发电厂,但你拧开开关就能享受到廉价的电力;
你不需要拥有一家电影公司,但你花几十块钱就能看到耗资数亿拍摄的好莱坞大片。
发电厂和电影公司这些“生产资料”,它们产生的价值,通过市场这根神奇的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你。
资本主义开创的,恰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为大众生产”的时代。
在此之前,生产活动主要是为少数贵族和精英服务的。
而工业革命以来,最成功的商人,无一不是服务大众的商人。
从福特让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到乔布斯让智能手机成为人手一部的工具,历史反复证明:** **
在自由市场中,通往巨富的唯一道路,就是为最多的人提供他们最想要的东西。
四)戳穿谎言
好了,有了前面三部分的坚实铺垫,我们现在可以回过头来,正面迎击那些甚嚣尘上的“收入不平等”论调了。
我们将看到,在这幅新的思想眼镜下,这些论调是何其的荒谬和虚伪。
1. 静态的“快照”谬误
基尼系数、收入五分法等统计数据,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是静态的。它们就像给社会拍了一张“快照”,然后指着照片说:“你看,这个人高,那个人矮,这不公平!”
这种分析方法完全忽略了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社会不是一个固定成员的等级金字塔。今天在“低收入”群体里的人,可能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暂时失业的转型者。十年后,他们很可能就进入了中等甚至高收入群体。而今天在高收入群体里的人,如果决策失误,也可能跌落下来。
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了流动性的“新陈代谢”过程。
用一张静态的照片来抱怨成员的位置不同,就像指着一场马拉松比赛第一分钟的截图,抱怨说:“为什么有人跑在前面,有人落在后面?这太不公平了!”这难道不可笑吗?
*2. 混淆“相对差异”与“绝对生活水平”*
“不平等”论者最擅长的把戏,就是用“相对差异”来挑动人们的嫉妒情绪,而刻意无视“绝对生活水平”的惊人提升。
他们会告诉你,CEO的收入是普通员工的300倍。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刺激。但他们不会告诉你的是:在一个自由市场驱动的经济体里,得益于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今天这位“普通员工”的生活水平,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100年前的国王。
他有抽水马桶、中央空调、冰箱、智能手机,能享受到抗生素和现代外科手术,能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人类知识的总和。
这些是路易十四倾尽整个法国的财力也无法享受到的“财富”。
所以,问题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是你的生活是否在持续改善,还是你的邻居比你多赚了多少钱?“不平等”论者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前者这个真正重要的问题,引向了后者这个充满嫉妒和破坏欲的陷阱。
*3. 区分“市场不平等”与“权力不平等”*
我们必须严格区分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不平等”:
*第一种,是市场经济中自愿交换产生的“经济不平等”。*
比如,J.K.罗琳写出《哈利·波特》,全世界亿万读者自愿掏钱购买,使她成为亿万富翁。再比如,一个企业家发明了更廉价的药物,拯救了无数生命,也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
这种不平等,是消费者“投票”的结果。
它不仅是正当的,更是对社会有益的。因为罗琳和企业家的财富,恰恰是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巨大价值的证明。我们应该庆贺这种“不平等”的存在。
*第二种,是由于国家权力干预而产生的“政治不平等”。*
比如,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只允许少数几家公司进入某个行业,从而保护了它们的垄断利润。
再比如,政府通过关税壁垒,让国内效率低下的企业免于国外竞争,强迫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商品。
又或者,通过中央银行无节制地印钞,最先拿到新钱的金融权贵和政府承包商得以攫取社会财富,而普通工薪阶层则要承受通货膨胀的洗劫。
人们真正应该憎恨和反对的,是第二种由国家权力强制制造的不平等。因为它不是基于服务消费者,而是基于政治特权和合法化的抢劫。
然而,那些“煽动家”们的策略,就是故意混淆这两者。
他们把市场创造的、良性的、有益的“经济不平等”拿出来大肆批判,将其描绘成万恶之源。
然后,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是更多的政府管制、更高的税收、更强的国家干预!
你看,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骗局:他们利用人们对“权力不平等”的天然反感,去攻击“市场不平等”,而他们开出的药方,恰恰是赋予国家更大的权力,从而制造出更多、更恶劣的“权力不平等”!
他们高喊“打倒资本”,实际上是在打倒那个服务于你的“消费者主权”。他们高喊“追求平等”,实际上是在追求让他们自己掌握更多管制和分配权力的“特权”。他们不是和谐的建设者,而是市场秩序的破坏者,是通往权力之路的煽动家。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可以用来生产的资本减少了,那些些用于生产的资本,本来是要为你生产的。
由于被“分配”走了,使得生产的总量减少了、技术发展没有那么快了,一些人表面分到了钱,但实际上,他们的损失远远大于分到的钱财,因为潜在的损失是那些看不见的消费品的巨大降价。
也就是说,分企业家的钱的结果,是企业家变穷,自己也变穷,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而让企业家为了利润将资本投入为大众生产,他赚钱了,你也得益了,因为交易双赢,因为哪怕是最穷的人在十年后也能买得起今天的奢侈品。
结论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工资就是财富吗?收入不平等真的是社会的核心矛盾吗?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清晰而颠覆的答案:
财富的本质,不是货币收入,而是满足你欲望的手段的数量和质量。
物价的持续下降,才是衡量全民财富增长的最真实指标。
企业家的利润,不是来自对你的剥削,而是来自他通过资本投入和创新,为你创造了“省钱”这一巨大价值后的正当回报。
他的成功与你生活成本的降低,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资本主义是为大众生产的体系,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资本品,本质上都是在为普通消费者服务。
它们是大众财富的源泉,而非枷锁。
所谓的“收入不平等”和基尼系数,是建立在错误财富观上的静态谬误。
它掩盖了市场经济的动态性和所有人绝对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更恶劣的是,它混淆了市场产生的良性不平等和权力制造的恶性不平等。
所以,下次当你再看到那些渲染“贫富差距”的文章时,请试着用我们今天这副新的“思想眼镜”去审视它。
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在谈论货币数字的差距,还是在谈论真实生活水平的差距?
它所控诉的“富人”,是通过为我提供更好、更便宜的产品而致富的,还是通过政府特权而致富的?
它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给予市场更多自由,让更多企业家来为我“省钱”,还是给予权力更多管制,让少数人来决定我的生活?
想清楚这几个问题,你就会发现,那个被描绘得充满剥削和对立的“黑暗森林”,其实是一个充满了合作与共赢的“财富果园”。
而那些高喊“不平等”的煽动家们,他们想做的,不是帮你摘果子,而是要砍掉果树,然后告诉你,只有依靠他们分配的、干瘪的“平等”口粮,你才能活下去。
真正的智慧,是看穿这一切。
是懂得感恩那个让你的手机、汽车、住房、食物都变得越来越便宜的市场过程,是去捍卫那个让无数企业家为了赢得你的“货币选票”而绞尽脑汁、不懈创新的自由秩序。
因为,这才是属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通往繁荣与富足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