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法国人不配有钱
刚看到一个外媒的文章,令人感慨。
52岁的加密货币企业家拉舍维克在20多岁时离开法国,后来出于思乡之情回到了法国,然后他发现,法国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是:“如果你成功了、有钱了、创办了公司,那你就是个小偷。”他正考虑再次离开法国——而这一次可能是永久离开。
贫穷光荣!富裕可耻!
几十年前的中国人,对此可是太熟悉了。
哈,我只知道法国人喜欢福利主义,不知道中国几十年前害死人的观念,居然在法国流行起来了。
这个国家既然以富裕为耻辱,自然,法国人不配有钱。
31岁的布莱在巴黎做摄影助理的工作。她经常失业,并依靠福利生活。她还参与了一系列旨在瘫痪全国秩序的街头抗议活动。尽管法国已经无力承担现有的福利体系了,她仍然说:“对我来说,问题在于不公——贫富差距悬殊,而事实上,富人缴纳的税款与其收入相比少得可怜。”
你看,企业家已经被高税收逼得离开法国,而享受福利的人们依然认为富人缴税太少。
布莱们从来不会这样想:“假如企业家能够尽情发挥潜力,也许,我们就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收入、更美好的生活?”
现在的法国,福利负担越来越沉重,已经接近支付不起。法国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在上任仅四周后突然辞职,因为议会无法通过削减开支的方案。
它经济最强大的邻国——德国,也同样如此。德国总理默茨说:“我们如今已根本无力承担现有的福利体系。”
由于享受福利的人占大多数,且他们手里握有选票,所以,任何大一点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法国人为什么会形成的“富裕可耻”的观念?
这是因为,福利体系以“道德”之名,严重破坏人类正常的道德观念。
二
我老家,有不少老人接受过免费的白内障手术。这些老人知道,是一个叫彭立珊的富翁捐助了一大笔钱,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白内障手术。他们真心地感谢彭立珊。
市场派并不是反对帮助穷人,恰恰相反,市场派非常支持帮助穷人,但要以市场化的慈善的方式。一是因为,这不会阻碍经济增长,二是因为市场化的慈善更高效、更廉洁,三是因为市场化的慈善符合正常的道德观念。
你看,彭立珊掏钱帮助穷人,穷人感谢彭立珊,这就是正常的道德观念。在这种道德观念下,富裕肯定不是一种耻辱。做慈善有“福报”,穷人的感谢就是一种“福报”,是对慈善的正反馈,可以让富人在一种光荣感中继续做慈善。
彭立珊本名余彭年。他的口号是:“挣够一百亿,捐够一百亿。”这么一位大善人,2015年去世,享年93岁。
但是在政府强制的福利体系下,富人缴了很多税,但享受补贴的人们并不感谢他们。相反,他们认为,从富人那里直接接受钱,有失尊严,但如果这钱是他们自己用选票“应得”来的,是政客们从富人那里征税来发给他们的,他们就不会觉得有失尊严了。就像布莱说的:“在我看来,这是一项权利,而非特权。”
他们下次还投票支持政客们。
也就是说,富人出钱,但“福报”却被政客截胡了,变成了政客们的选票,这,当然严重破坏了人类正常的道德观念。这样的敌视恩人、支持政客的群体,配有钱吗?
假设你有几个兄弟,有的兄弟受了你的好处,懂得感恩,有的兄弟受了你的好处,不仅不感恩,还认为这就是你应该出钱的,是他的“权利”,你说哪个兄弟的道德观念更正常?你更愿意和哪个兄弟来往?
正是因为人类正常的道德观念体系被破坏,所以法国社会才会形成“富裕可耻”的观念。
当然,这种反市场的道德观念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欧洲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都没有涌现出任何一家著名的互联网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可以说,欧洲完美错过了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
神奇的是,福利主义者们依然无动于衷。
同时,政客们都只能不断地用通货膨胀,来维持福利金的名义数字不变甚至增加,但购买力下降,从而维持福利体系不崩溃。或者,延迟退休。2023年,马克龙就通过法案,把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到64岁。
但,早晚有一天,崩溃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