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市场派,是必胜的。
我写文章三年多,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市场派,是必胜的。
为什么这么说?
我留言区不手动精选,除非看到仇视我的人,如果只谈不同的观点,都会让这条留言存在,你一定会看到大量的反对意见。
同时,你也会在各种社交媒体,包括知名大V中各种反市场的言论。
什么司马南,司马东类的,天天在传播这些玩意。
你也许会绝望。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你需要进一步观察舆论,会有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所以反市场的人群,都没有理论体系。
评论区那些言论,无非是谩骂,或是不理解。
但是,有几个人能引用什么理论,来批驳我的观点呢?几乎是见不到的。我非常有质量的反驳。
观念战争,首先是理论战争。
比如,我反复说明公有制医疗的问题,不管是用经济学理论,还是用现实去印证这一理论,包括谈台湾、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各国的医疗制度,在网上,你能搜索到一篇能够象样一点为公有制医疗辩护的理论文章么?
几乎找不到。
有理有据,能逻辑自恰(哪怕是看上去)的文章,一篇都木有。
各种错误理论的大师们,在中国并没有徒弟,没有传播者。
就连李玲这种当年打着“信息不对称”理论来否定医疗私有化的“专家”,也写不出一篇能论证这一理论的文章,只能通过各种短视频用道德指责的方式来传播观点。
又有谁能用理论来论证企业压榨了劳工呢?
剥削这个词,已经在中国烂大街了,即使他引用百年前的马克思的理论,也是毫无说服力的。
因为,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无数普通民众成为了私企员工,但生活却越来越好。
在当代中国,纯讲经济学的话,也就是林毅夫的产业政策理论,还有点影响力,至于秦晖,只是一个经济学盲,虽然能煽动,但由于其没有任何经济学功底,他只能就现象说现象。
因此,正确的、逻辑自恰的奥派经济学理论,几乎在中国是无敌的。
是没有任何理论上的对手的。
我写的文章,也有很多经济学教授、讲师在看,三年来,也几乎没有看到过一篇能有理有据的反驳文章。
这就是我观察到的舆论现实。
那么,反市场、反改开的声音是不是就因此小了呢?当然没有,不时地,总有某些人搞煽动,特别是在劳资问题上。
但从长远来看,不足为虑。
因为,观念传播的路径,是先传播知识分子,再影响普罗大众。
科普的方式也是如此,先影响科学爱好者,再影响普通人。
只要你对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有求知欲,(一个社会总有很多这样的人),那么,就必须学习经济学。
哪怕是你想批驳我,也必须学习别的学派的理论,或了解奥派的理论,在我的观察中,但凡是想批驳奥派,然后要来读一下奥派的,九成九都变成了奥派。
因此,评论区那些没有求知欲的普通人的评论,一点也不重要。不少评论者,基本上文章都不看完,直冲评论区。
重要的是,有求知欲的那些人,愿意思考、学习、看书的人,才是我要真正影响的人。
奥派经济学,无比廉价,他就和空气一样,虽然无比重要,但却在书店里花个几十块,就能买到,甚至在公共图书馆,可以免费阅读,甚至还有大量的免费电子书在网上流传。
他不需要售卖,他等着有求知欲的人来阅读。
学习经济学,没有门槛,没有条件,只要愿意学,随时可以开始,抱本书开始看,就行了。
有奥派同好,认为,我传播的方式太普通,不够学术,不够专业。但不重要,因为能引起他人的兴趣,就可以了。
因为真正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真正改变自己的,永远是自己。
人只能被自启。
所以啊,不必悲观,奥派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当下正处于非常好的时代,非常快的时代。
我统计了一下我两个号四月份的总阅读量,,一共240万。
古老板那个号的常读用户数达到了2万多。
老巢号达到了14000多。
我这种动辄五千字、甚至一两万字的,以理论为主的长文号,能有这个阅读量,我很高兴了。
昨天发的五一专文,这种两万字的长文,有五千的阅读量,这种阅读量相当于半本小书了。
所以啊,各位,不要丧气,欢迎更多的同好写文章,做视频。
不要怕被人谩骂,那不是事。
也欢迎有理有据反驳的文章 ,有哪些号,哪些人有能力写文章反驳,欢迎发到评论区,我可以转载到我的号上,奥派最不怕的就是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