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行业价格联盟,最后都失败了


电动车价格联盟,一个无耻的协议

图片

7月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携16家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承诺书的内容大致如下:

图片

这份协议的核心条款是第一条:“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即媒体总结的“不打价格战”。

这种协议在经济学上叫作**“卡特尔”(cartel)**,即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组成的联盟,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获取高额利润。

但是我们看到,这份协议后面的文本中,说要发扬工匠精神,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携手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不得不说,人类是一种非常善于撒谎的动物,任何卑劣无耻的事情,都能编造出冠冕堂皇的理由。

一个吃着环保政策红利、享受补贴的行业,已经狠狠地收割了消费者一道税金,现在还嫌不够,还要从价格上再收割一道,还能说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这种屁话,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卡特尔:一个痴心妄想的同盟

任何一家企业,都想永远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享受高额利润,这是正常现象。利润机制迫使企业服从消费者主权,创造出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因为在自由市场上,你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就要去打动消费者。而打动消费者的办法,就是降价(生产出了更好的商品但是没有涨价,也是降价)。

当一个行业有较高利润时,说明消费者需求迫切,就会吸引众多的投资者投入这个行业。这样就出现了若干供给者。这时候价格竞争是必然会发生的,那些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这就迫使企业不断地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消费者福利就是这样提升的。

激烈而痛苦的竞争,让企业苦不堪言,他们时刻处在消费者的强大压力之下,随时都有破产的风险。因此他们就希望建立一个联盟,形成价格同盟,不打价格战,通过限制产出等办法,共享高额利润。

但是,只要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卡特尔内部存在着天然的不稳定因素,最终将导致联盟破裂。

首先,为了成功抬高价格,联盟的公司必须同意削减产量。

很明显,价格不是由他们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供给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其评值降低,价格必然下降。因此削减产量减少供给,就是卡特尔必然要形成的协议。

但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将自己的生产线闲置起来,使产能下降,这意味着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尤其是那些高效率的、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企业,更不愿意这样做。

如果企业勉强同意削减产量,它必须确保自己的竞争对手也要这样做。于是他们之间就会为每家公司到底应该减产多少而争论不休。因此卡特尔协议本来就很难达成。

其次,为了就削减产能达成协议,必须以某一年为基准,就减产配额达成协议。

这时候问题就更大了。

那些生产效率本来就低的企业,可能会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因为如果展开竞争,它的结局就是倒闭。但是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撂挑子:我凭什么要遵守那个腐朽的协议?现在我有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的管理和销售方法,完全可以降价,拓展市场份额,打败那些低效的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所以要么你增加我的配额,要么我就单干,和你们一决高低。

单干,联盟就破裂了。增加它的配额,意味着减少其他公司的配额,它的申请会被否决,于是更加加剧了这家高效企业的“离心离德”。

第三,秘密降价,“叛徒”产生。

高效企业必然会秘密降价,或者维持表面价格不变,但是变相降价,以争取更多客户。给折扣,返回扣,推出其他企业没有的产品,规避联盟压力以占领市场,零售商的压价,等等。

他对自己的客户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最终这个秘密成了公开的秘密。

这家企业会被联盟视为叛徒、骗子、争抢份额,然后各家企业都采取这样的措施,却相互指责。联盟到这时候,就土崩瓦解,重回自由市场。

第四,外部“搅局者”加入。

一个行业联盟价格高、利润足,必然会吸引其他投资者纷纷加入竞争。联盟由于缺乏竞争,内部改进的动力不足,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陈旧,于是联盟外的企业很容易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其形成强大压力。

卡特尔应对这种“搅局者”,要采取什么办法呢?

必须将这个“破坏分子”吸纳进入这个行业。

但是这同时意味着其他企业又要缩减产量,利润降低。于是他们开始重复前面的步骤,联盟最终瓦解。

更有可能的是,联盟对这个“搅局者”本来就不爽,不接纳它。结果是一样的,新企业摧枯拉朽,将卡特尔冲得七零八落轰然倒塌。

综上所述,卡特尔存在着天然的内部不稳定性,并且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外部竞争的压力,其最终结果就是土崩瓦解。价格联盟想要在长期战胜自由市场,躺赚利润收割消费者,是痴心妄想。

卡特尔破裂的一个案例:中国彩电行业

我国彩电行业从1980年代开始建厂,当时年产量才3.2万台。电视机,是中国老百姓当时的奢侈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彩电生产和消费大国。到1998 年,彩电整机生产能力 4830万台,居世界第一。长虹、TCT、康佳、海尔、海信等彩电生产大厂在巨大的需求下,全方位引进和推动技术进步,先后发起6轮价格大战,成功地使彩电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造福了亿万中国民众。

这时候,生产彩电的利润已经下降到了一台只赚5%的低水平。这使得彩电业企业苦不堪言。

于是在2000年,康佳、TCL、乐华、创维、厦华、海信等六家企业组成了价格联盟,扛起了涨价大旗。联盟向价格大战的多次发起者长虹、海尔等企业发出了邀请,但是他们作为行业领先者,不愿意加入这个联盟。

于是,中国彩电十强,除长虹外,康佳、TCL、海信、创维、厦华、乐华、金星、熊猫、西湖9家彩电老总和3 名信息产业部官员齐聚深圳叫板“中国彩电企业管理协会(长虹为会长单位)”,宣告“中国彩电企业峰会”成立,形成以喊“涨”为特征的多款彩电最低限价。

彩电业卡特尔正式形成。

但是这个卡特尔成立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叛徒”和“搅局者”就纷纷出现了。

“叛徒”是熊猫彩电。它在天津公然违反限价协议,大搞降价促销,甚至引发了一场抢购狂潮。其他城市纷纷跟进,联盟已经岌岌可危。

联盟紧急召开了几次峰会,期望阻止这种“叛变”行为,但是无济于事,各家彩电厂家通过降价活动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和利润,不听你联盟的你又不能拿我怎么样。联盟已经名存实亡。

“搅局者”更是不怕事大,还要补上一脚。东芝、索尼、LG、夏普等“洋品牌”瞄准时机,立即大幅度降价抢占市场。

彩电业卡特尔至此寿终正寝,重新回归自由市场。

由此,才有了我们现在花一两千就可以买一台比过去性能优越几百倍的电视机的美好生活。看看这图,便宜得令人抓狂,随便搜的,还不是最便宜的。这就是伟大的市场经济!

图片

一些启示

市场经济是如何造福消费者的呢?就是企业竞相以最低成本生产,以最低价格供给,让最贫困的阶层也买得起,由此造福大多数消费者。

而卡特尔的做法,是彻底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它会造成一些严重的经济后果:

首先企业联盟提高价格、增加利润、限制产量,破坏竞争,明显就是在损害消费者利润,降低消费者福利;

其次,它改变了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使价格的功能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必然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造成错配和浪费,最终影响所有人的福利;

最后,联盟没有竞争压力,由此失去了市场经济利润机制的约束,那些效率低下、应当被淘汰的企业留在联盟中免受竞争压力,由此减缓技术进步速度,降低社会总产出。

因此,卡特尔是反市场、反竞争、反福利的。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只要是在自由市场上,卡特尔是无法长久存在的,它不能战胜自由市场,必然土崩瓦解。

也就是说,自由市场,没有垄断,无法垄断。

这时候,为了自身利益,他们的办法就是寻求强制力的帮助。

他们会组成压力集团向政府施压,希望通过立法的方式,形成真正的垄断集团。具体办法是:

制定较高的行业标准,由此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局。他们甚至会呼吁更高的税收、社保、环保标准等等,小企业会因为承受不起这样的负担而失去竞争机会并且倒闭。

制定准入限制措施,除了他们之外,其他人想要进入这个行业难以上青天,必须盖80个章子取得特许执照,由此享受稳定的垄断收益。

实行价格干预,由权力机关出面,固定最低价格,打击所有降价和变相降价行为,违背规定的,甚至会面临刑事诉讼。

他们甚至会期待国有化,由此从税金中获取稳定收益。

他们是一股强大的反自由贸易的力量,为了维持联盟垄断利益,会千方百计阻碍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由此中断自由贸易,让消费者承担代价。像前面的协议那样,他们同样会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会打出国家利益、爱国牌和国产化,鼓噪民族主义情绪,盲目排外,加剧国与国之间的对立。

所以,只有强制力的介入,才会形成真正的垄断。

由此可见,保持一个开放的自由市场至关重要。只要奉行市场经济的原则,卡特尔本来就不会长久存在;只要在国内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就不会出现对国外产品打贸易战,一国对内实行经济干预,就必然对外实施贸易管制;只要坚持对外开放,卡特尔必然瞬间倒塌,即便是垄断国企,也会在全球自由贸易中被消费者淘汰出局。

卡特尔天然地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加上必然面临外在的压力,因此必然走向土崩瓦解。垄断,只有在强制力的保护下,才能长久。因此,自由市场没有垄断,垄断只有一种,那就是行政垄断。

可是的确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一天,这个电动车卡特尔就宣告瓦解,真可谓史上最短命、最怂的卡特尔。

我能说什么呢?放鞭炮啊!

奉劝这些企业一句:要走正道,不能总想着歪门邪道。

所谓正道,就是通过诚实服务消费者赢得利润,在自由竞争中实现使命与价值。只要你是在自由市场中服务消费者,那么赚的钱越多越好,因为那说明消费者的需求很迫切,愿意给你付费,利润就是你满足消费者迫切需求的证明。

所谓歪门邪道,就是不想着怎么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而是想着怎么去收割纳税人和消费者,或者寻求权力的护佑躺赚。要做自由市场的促进者,而不是破坏者。破坏自由市场,必将迎来反噬,有人会将你们摁在地上摩擦你还得谢主隆恩,消费者也会唾弃你们。

史上最怂卡特尔,享寿1天。既说明经济学预测的正确性,因为经济学就是人的行动规律的科学,是错不了的。也说明经济学预测不能准确地定量(预测什么时候瓦解),而只能是定性的(必然瓦解)。

根据供求定律和价格规律,我们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但是没有办法预测具体的价格到底是多少。根据货币和信用原理,可以预测扩张货币供应量,会制造经济危机,但是也没有办法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经济危机。

这是因为经济学预测必然是抽离了其他变量的因素,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发现其中本质的因果关联。但是现实情况总是在变化的,每个人的行动选择因时因地不同,所以要分析具体的事件,就必须考虑到所有变化因素。经济学只揭示基本的规律性,单个事件,就必须进行历史地理解。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供给多了价格就下降,但是卖雨伞的人明明比平时多很多,然而价格却上涨了。那么这否定了经济学定律吗?当然没有。因为这会儿下雨了,前提条件变化了。

哪个经济学家要是敢告诉你未来的价格是多少,什么时候爆发经济危机,什么时候就会经济回暖,或者所谓人的消费函数,那么不是傻子就是骗子,并且就是把人不当人看。想想看,他要是有这本事,还当什么经济学家啊,他能把全世界的钱都赚了。他就是再有本事,能预测亿万人变动不居的行动决策吗?他不能的。然而正是每个人变动不居的行动,组成了整个经济。

言归正传。

卡特尔不稳定,必然瓦解。

告诉我们即便没有所谓(错误的)《反垄断法》,自由市场本来就可以战胜卡特尔,令其走向崩溃,重回自由市场,服从消费者主权。

那么,万万不可错误归因,认为是《反垄断法》的威慑下,卡特尔走向了崩溃。有关部门的人巴不得大家对此进行错误归因,为他们的功劳簿上再记一功,他们惯常的手法就是贪市场之功为己有,以让人们无条件地信奉他们,授权给他们,他们才可以为所欲为。

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市场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市场就是人。企业通过服务消费者赚取利润,但是企业也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结成联盟收割消费者。我们并不指望谁的道德如何高尚,而是要依靠市场机制。你想收割消费者,但是消费者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制约它,那就是金钱投票权。正是消费者通过买与不买这样的行动,决定了企业的生死,由此实现了对企业的驯服。

我们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每个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绝对是摧枯拉朽的。

所以尽管卡特尔是反市场的,但是也不需要强制力的介入,市场就能够解决它。如果认为任何企业之间的联盟或者规模扩张,都需要强制力介入将其强行拆分,那才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如果汽车协会仅仅是从行业自律、如何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角度提出一些规范,这肯定是无可厚非的。市场经济需要行业自律,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出现架起供需双方的桥梁。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防范的只是,这些行业组织转变为压力集团,通过影响立法的方式设置准入限制,排除竞争。有了强制力的保护,除了自己能干别人就不能干,一个真正的垄断集团就会产生。

垄断只有一种,那就是行政垄断。

所以到底应该反什么,是很清楚的事情。

有些人,信奉一种宗教,认为国有的一切都是好的,他们没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没有任何现实感。说他们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是因为一个很明显的道理是,谁能决定我的命运,我才听谁的。那么市场上的私营企业为什么不断推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殷勤地服务于消费者,就是因为消费者决定了它的盈亏。

而一旦国有了,消费者主权就丧失了,他就只用服从给他帽子的人的指令,而不用考虑消费者的感受了,你爱买不买,不买你就没得选。过去的国营饭店和供销社,与现在的私营餐厅和超市,再明显不过的对比;国有银行过去牛气冲天,手续费收到盆满钵满,支付宝一出现,直接改变了银行,也是很浅显的道理。

说他们没有现实感,道理也在其中。自由市场带给他们的美好生活他们视而不见,就是信奉心目中那个神。生活中的吃穿用度,全是自由市场私营企业生产出来的,他们却就是喊口号似的“国营的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交给市场?一定要国家管”。

信仰不为事实所动,就已经是忠实的教徒。我们知道,一旦成为某种教徒,智商就下降。

有些人,面对油价上涨,看病和孩子入学难,满腹牢骚,但是你一旦说那就市场化,他又一百个不答应,还是国家搞的放心。也不想想,市场上的任何企业,会不会这样对待你?对私营企业的一点过错,揪住不放,喊打喊杀,喊资本无序扩张,恨不得把他们罚得倾家荡产,甚至恨不得挂路灯肉体消灭。但是对那些让他最作难的国有领域,提意见的时候都战战兢兢。我能说这是鸡贼吗,是柿子捡软的捏吗?这又是不是一种极端幼稚的思维——为什么你会觉得一旦是国有的,就一定会服务于你?为什么你觉得他们就像个天使,没有自己的任何利益?

还有人,看到哪家企业大了,就说这是垄断,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大企业多了去了,只要没有强制力的保护,它哪里能垄断得了?企业大了,才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生产,造福于更多的消费者。它之所以大,本身就是消费者投票选择的结果。难道说,把企业都搞成小卖部一样,才不是垄断?他们宣称自己是爱国者,期望国家强大,那我们就要问:你指望一个小卖部搞出芯片来?

现在经济状况不好,就业压力很大,但是你看最新的71亿的新闻,下面照样是一片喊打喊杀之声,许多人都嫌罚的轻。我们能说什么呢?这样的形势,你们配得上!

如果他们不喜欢这些大企业,尽可以卸载支付宝和微信,尽可以回到农村,那里还有“代销店”的遗迹,绝对没有“垄断”。只希望他们言行一致,不要通过鼓噪公众舆论,改变立法和社会进程,影响我们这些俗人对自由市场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