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保成本必然是工人承担的?

图片

图片社保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对米塞斯《人的行动》书中提出的一个疑问。

米塞斯的原文是:

一切所谓的社会负担和收益的归宿,最终都落在工人的净工资上。至于雇主是否有权从他付给工人的薪水中扣缴各种社会安全性间接税捐,也都无关紧要。无论如何,这些税捐是雇工的负担,不是雇主的负担。

老朋友一般都能理解,刚接触到经济学的朋友可能,还是有疑惑。

为什么从薪水中扣除的社会税捐是雇工的负担,与雇主无关紧要?比如怎么理解京东给骑手交保险?

这个问题理解起来倒也不难,但需要一点点经济学基础,来对抗一下大脑中容易被道德判断误导的那些东西。

首先在理论上,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工人的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价格,而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决定的,而不是法律规定出来的。

另一个理论基础是,价格是有一个传导机制的,是从产品端的最终价格,向后传递,然后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生产要素。

这个生产要素,也包括劳动力。

米塞斯指出:“企业家如果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支付工资,将失去其企业地位”。

社保成本作为劳动的成本增量,会直接侵蚀企业利润空间。

假如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经济利润为零,而社保强迫企业家提高成本,本来就是零利润,于是他们不得不把成本转嫁。

当然,现实中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那就让我们来看下现实中的案例,京东给骑手买社保会增加多少成本。

京东过去5年(2020-2024年)净利润率大概是这样的

  • 2020年:2.3%
  • 2021年:2.1%-2.7%
  • 2022年:2.7%
  • 2023年:3.2%
  • 2024年:3.3%

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是多少呢?

近年的数据,行业平均利润率大约是2%-3%,而像纺织和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利润率普遍低于2%。

那么,给骑手买保险会给净利润带来什么影响呢?

一种情况是极端假设,社保覆盖全部骑手。

参考美团规模,假如京东有130万骑手,这些骑手全部都是全额缴纳社保,年成本将超过 200亿元,直接导致净利润率 下降4-5个百分点。

当然,实际执行上,一般都是只给全职骑手买社保。

如果按30万全职骑手,年成本60亿元来计算,净利润率将下降约1.2-1.5个百分点。

这样做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第一,那些边际上,原来利润就较低的企业,被惨遭淘汰,有人因此失业,但不一定是京东的,而可能是边际上籍籍无名的企业。

第二,利润下降,潜在的资本和投资人,开始重新评估投资可行性。

很可能是,原来计划投资的不投了,原来可以创造出的就业机会也不会出现了,造成了潜在的机会成本损失。

而且这种看不见的机会成本损失,永远不会出现在统计报表中。

第三,对于剩下的全职骑手:1)降低每单配送费(比如从8元/单降至7.5元) ;2)提高绩效考核标准,需完成更多订单才能获得原有收入;3)缩减其他福利,比如取消年终奖等等。

这些不是我乱说的,理论可以推导出这种结果,而且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

比如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研究,外卖平台为骑手缴纳社保后,超60%骑手反映单均收入下降0.3-0.5元,与理论预测一致。

所以,很多人想象中的美好是一回事,现实则是另外一回事。

现实是,如果真的要求必须给每个人都买社保,结果就是有更多的企业因此亏损,打击了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工人原来的工资。

假如真的强制要求给所有骑手上社保,这笔钱花出去就进了社保账户,企业失去了自主决定权,没法动了。

但假如这笔钱在企业账上,企业就可以灵活处理,可以发给骑手。也可以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降低工资来渡过难关,这就是现金流的重要性。

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一件事,做企业很多时候,第一要务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生存下去。

做过企业的都知道,企业生存也是很难的,现金流一断,分分钟可能让一个企业破产。

所以,如果你能理解上述逻辑和事实,大概就能明白社保成本转嫁给工人,并不是资本家良心大大滴坏了,而是迫于无奈,没办法。因为价格传递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选择,而消费者最大的群体也正是这群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