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奥地利学派喜欢辩论,喜欢批评!
中国的奥派传播者,更多地被人们蔑称为土奥、中华田园奥。**曾经被土奥批评过的秦晖老师称土奥是奥斯维辛派。**这和当年德国历史学派把门格尔等称之为奥地利学派一样,都是一种不屑的称呼。
得此称呼和中国奥派经常发起论战,进行辩论;更常见的是对其他人进行严厉批评,尤其是名人,甚至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不无关系。
顺便提一句:对秦晖老师的人品和学识,笔者非常欣赏,但是他的经济学水平的确不敢恭维。不否认土奥批评秦晖老师的措辞比较严厉,但是秦晖老师的“低人权优势”等观点,确实是错误的。
**很多人认为土奥包括奥地利学派喜欢辩论、批评这种现象是为蹭流量、越级碰瓷等等。**也许确实有人存在蹭流量之嫌,但是这么简单归因,就小看土奥了,更大大低估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价值。
**熟悉经济学史的人会发现,奥地利学派历来就有辩论的传统。**其中比较出名的辩论有三次:第一次是奥地利学派开山鼻祖卡尔·门格尔同德国历史学派的领袖施穆勒之间的辩论;第二次是奥地利学派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军人物米塞斯和哈耶克同以奥斯卡·兰格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支持者之间的辩论;第三次是哈耶克同凯恩斯之间的辩论。
其实还有一些鲜有人知的,如奥地利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欧根·冯·庞巴维克同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关于价值和价格理论、与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关于资本理论的辩论以及哈耶克发起的,但实际未有人应战的关于计划经济的终极论战。
**这些辩论都是在狭小的学术圈进行的,如果说奥地利学派喜欢蹭流量,显然站不住脚。更吊诡的是,最初人们都认为最出名的三次辩论奥地利学派都输了,但是最终证明奥地利学派是对的。**为什么会这样,稍后会有分析。
**至于批评,奥地利学派表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米塞斯,他一生都在严厉批评错误的理论,以至于一直被学术界排斥。米塞斯中学就选择维吉尔的一句诗作为座右铭:不要想邪恶低头,鼓起更大的勇气,继续与之对抗。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把辩论和批评视为奥地利学派的传统,土奥不过是继承这个传统,这种归因依然简单。在我看来奥地利学派喜欢辩论和批评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奥地利学派坚信观念引领未来,而树立正确的观念来自于正确的理论。对经济学来说,正确的理论就是能够严格论证出目的和手段之间真正因果关系的理论。如果错误的理论占了上风,影响人们形成错误的观念,人类的文明成果将毁于一旦。因此必须通过辩论和批评等方式驳倒错误的理论。
米塞斯论述道:“社会主义观念一度既崇高又简单……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人类精神最具雄心的产物……它如此壮丽,如此大胆,理所当然激起了最伟大的憧憬。如果我们想把世界从野蛮中拯救出来,我们就必须驳倒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心不在焉地对它置之不理。”
注意:米塞斯严厉批驳的是彻底失败的、僵化的苏联式社会主义以及被世界人民击败的希特勒鼓吹的国家社会主义等,而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奥地利学派坚持价值中立。**很多人不理解价值中立的含义,说得直白一些:**对于人们应该选择什么目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关心。而对于选择的手段是否能够实现目的则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对于选择错误的手段必须进行严厉的批评。**至于提出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人,人品如何、政治倾向、国籍、民族、学历等等与严格的论证本身毫不相干。
于是人们经常会看到奥地利学派经常同时批评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人,甚至赞许在很多人看来其人品低劣、政治观点反动的人的观点。如,笔者曾撰文《连阿道夫·希特勒都明白的经济学原理,凯恩斯居然不懂!》,批评凯恩斯。
对此感到迷惑甚至认为奥地利学派以及土奥立场不分、乱批一气,到处蹭热点的人一定要明白,奥地利学派的批评只针对手段能否实现目的,不针对目的是否可取,更与政治立场、人品无关。
也许有人反驳,奥地利学派坚持辩论和批评是为了捍卫人类文明,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并不中立。**这依然是误解。**因为渴望文明并不是奥地利学派本身的目的,而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
三是,奥地利学派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有批评的底气。之所以奥地利学派这样认为,是其独特的方法论—先验方法论。这也是奥地利学派特别是米塞斯重大的理论贡献。
奥地利学派认为采用实证方法论对于经济学是完全错误的。经济学基于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这一公理,同时面临资源是稀缺的这一基据或者现实给定而选择实现目的手段,借助利润、亏损等经济学的先验范畴进行严格推理演绎。只要前提假设为真,推理演绎过程没有瑕疵或错误,得出的结论无论怎么违反经验也都为真。
**经济学类似—是类似,不是等同—几何学而不是物理学。**几何学是依据几条公设,通过逻辑推论出各种定理和各种证明结论。只要公设为真,推理过程没有发现问题,推出的定理或者各种证明结论也一定为真。而物理学则需要经验检验。笔者曾撰写《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的区别之五—再谈方法论(重发) 》、《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的区别之十九—奥地利学派是宗教? 》、《 “经济学一定要区分理论与历史!”—奥地利学派到底在强调什么? 》等多篇文章进行过论述。
由于施穆勒、兰格、凯恩斯等人压根理解不了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因此几次辩论几乎是鸡同鸭讲。更遑论普通大众了。
因为哲学基础不同,坚持实证主义方法论等兰格、凯恩斯等人都能找到种种证据支持自己的理论。**如曾经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如日中天,在刺激经济政策的干预下,经济呈现一片繁荣。似乎证明了他们的理论是对的。**对于普通人来讲更是难以分辨。因此,事实证明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是错误的,很多人都认为奥地利学派输了。
**但是奥地利学派严格论证了这种繁荣不过是虚假繁荣,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必然失败。对于奥地利学派的批评,凯恩斯用一句极不负责任的话进行回答:长远看,我们都会死的。**我们的确会死,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要继续活下去,还热切希望过更好的生活。最终时间回答了一切,奥地利学派笑到了最后。可惜,胜利来得太晚了。
**至于胜利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依然需要极高的经济学水平才能理解。**这里笔者只想说两点提示:一是一切都在变化中;二是错误政策能够坚持多久更多地取决于储蓄消耗的速度。
正确的经济学理论需要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市场经济需要大众支持,每影响、改变一个人,都是一次边际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