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脱钩: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随着中美之间的关税越垒越高,两国从实质上快速走向了贸易脱钩。
考虑到双方的贸易依存度,这个过程无疑是极其痛苦的。剥离了物美价廉的中国供应链,美国将不得不忍受物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净消费国市场,中国庞大的产能出清将会更加煎熬。
因此,双方都采取了各种协调策略以试图减轻这种痛苦,美国先后公布了消费电子、芯片和汽车配件的豁免政策;中国则试图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并努力维持中间贸易通道的稳定。与之相应,双方也努力推动试探性的接触,以争取渺茫的和解可能。
但是,所谓的“中美夫妻”就像所有夫妻的断裂一样,当互信不复存在,当疑惧难以遏制,当冲突甚至战争的可能越来越高,那么最终彼此的剥离就不可避免——美国不可能在战争爆发后依赖中国为其提供物资,中国也不可能在战争爆发后仰赖美国的高新技术和海外贸易保障——所以无论离婚的阵痛是多么的痛苦,但走向离婚的过程都将不可逆转。
的确,剧烈的脱钩会带来巨大的痉挛,但相比于猜忌疑虑之下的彼此被迫依赖所带来的深深不安全感,剥离的解脱才是所有最契合现实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谁都知道离婚是无比痛苦的,但依然有那么多人选择离婚的原因。
相比于日益增长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脱钩的短期阵痛不值一提。
可悲的是,突然的关税脱钩会进一步加深中美对彼此认知的不信任,残酷的彼此贸易封锁打压会进一步强化中美对彼此供应链的怀疑,而进一步加强的不信任和怀疑更会进一步坚定彼此进一步剥离和脱钩的决心。
中国会更加相信,美国毫无理由的关税升级和对华集中打压更加证明中国绝不能再依赖美国市场和技术;而美国会更加相信,中国将关键矿物和零部件作为武器的反制行为更加证明中国供应链的不安全。
这种认知必然会更加增强而非减少脱钩的意志——那就是,走向脱钩不仅仅是务实、正确且理性的,更是历史不可逆转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