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关系为何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亚洲人的世纪加速到来
中日政府关系有点怪。
昨天还剑拔弩张,今天就搂搂抱抱了。
中日关系这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看得不少人眼晕。
六年来中日之间有很多问题,有日本加入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管制,有核污染问题,可以说,这是六年来第一次有这么深度对话,突然就达成"一堆共识"了。
原因其实简单得很:因为贸易战!
这一结果,我其实在去年预测到了。
《川普如上台,将成为全球公敌》
那个自诩为"世界领袖"的美国,正踹着铁脚板,把东亚这帮盟友往死里揍。
不少国人因为历史问题,一提日本就恨得牙痒痒。但你睁大眼睛看经济领域啊,中日韩加东盟,这些地区的企业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东亚制造业产业链就像一个精密机器,每个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齿轮。
日本韩国生产高精尖零部件,中国干中间那些机电产品,然后一起运到东盟或者中国组装,最后打包送到欧美国家。
美国这一脚关税踹下来,踹的可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的蛋,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命根子!
别以为这是美国的第一次"贸易战狂欢"。
美国政客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日本干过这事。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横扫美国,从汽车到电子产品,日本企业像打了鸡血一样在美国市场上攻城略地。丰田、本田的车子卖得比福特还好!索尼的随身听、松下的电视机,美国人疯狂抢购!
美国政客一看不行啊,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于是那个”天天说政府就是问题本身“的里根政府开始了贸易战。
1981年,美国逼着日本签署了"汽车自愿出口限制"协议,日本必须限制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
“自愿"两个字真是恶心到家了,就像黑社会拿刀架在你脖子上说"自愿"交保护费一样。
接着是1985年那个臭名昭著的"广场协议”,美国直接操纵日元升值,让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暴涨到1美元兑120日元。翻了一倍啊!日本企业的出口成本瞬间翻倍。
这还不够,1986年又来了个"半导体协议",逼着日本保证美国半导体在日本市场占有20%的份额。
贸易战打完了,日本经济怎么样?
从此进入了"失落的三十年"。日本人以前不是号称要"赶英超美"吗?
现在连韩国都快追上他们了。
美国不只是打垮了日本的经济,还打垮了日本人的精气神。
当然这与日本福利系统升级及央行货币政策也有关。
这帮美国政客打贸易战的时候,嘴上说的是"公平贸易"、“保护美国工人”,但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是干掉所有后发国家的制造业,永远把这些国家当作自己的附庸!
万斯几天前公开发表演讲说,我们以为我们能一直保持高端产业的领先,结果别人也会干高端产品了。
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和当年对日本的如出一辙。加征关税、限制技术、制裁企业、要求市场准入……这些招数,日本人可太熟悉了。
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从10%到25%,现在到了接近40%,覆盖了从电子产品到机械设备的数千亿美元商品。
当年贸易战打完,日本制造业大量外迁,很多跑到了中国。现在日本企业在中国有巨大投资,如果中美贸易战持续恶化,损失惨重的就是这些日企。
日产、丰田、本田每年在中国卖几百万辆车,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产品线;索尼、松下、村田等电子巨头在中国有完整供应链;优衣库、无印良品这些零售品牌把中国当作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
这些日本企业如果因为中美贸易战而在中国市场受挫,那日本经济真就完犊子了!安倍政府也好,岸田政府也罢,他们再怎么亲美,也得为自己的老百姓钱袋子考虑啊!
即使日本的本土企业,一样受到影响。按照关税转嫁原理,美国是对中国直接出口的产品加关税,而这一笔关税必将转嫁到所有的供应商手里,也包括日本的大量本土企业里去。
日本人算过账了:2022年,日本对华出口额达1639亿美元,从中国进口1806亿美元。这么大的贸易量,谁敢轻易放弃?
日本主流媒体《日本经济新闻》都直言不讳地说:“贸易战只会伤害所有人。”
日本大和总研的研究表明,如果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日本GDP可能下降0.5%左右。
问题就是,川普对欧盟的关税战正在准备中,对日本、韩国也不会手软。
4月2日,川普即将宣布针对全球所有国家的更大规模的关税政策。
这么说吧,东亚这帮国家的民众虽然平时互相瞧不起,互相较劲,但在经济上、产业分工上,他们比亲兄弟还亲。
中日韩的产业链分工比你想象的还要紧密。
拿一部智能手机来说,里面的高端芯片可能来自韩国三星或日本索尼,中端元器件来自中国台湾和大陆,组装在中国深圳或越南。最终产品卖到欧美,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赚到钱。
这就是为什么东亚地区是全球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经济体。
2022年,尽管全球经济放缓,亚洲的GDP增长仍超过3.5%,远高于欧美。
但这种繁荣依赖于全球自由贸易。
一旦全球贸易战打响,关税壁垒竖起,整个产业链就会断裂。生产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最终的结果是东亚制造业集体衰落,而不是仅是中国。
没人能置身事外!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突然与中国达成一系列合作的原因。
他们意识到,面对美国的贸易战,孤军奋战必死无疑,只有抱团取暖才有活路。
现代全球经济是一个高度分工、相互依存的体系。美国科技创新强,东亚制造业发达,欧洲有高端服务业,非洲和南美提供资源,各国相互贸易,共同繁荣。
但美国政客偏偏要搞这种脑残的贸易战,试图"重振美国制造业"。
美国人工成本那么高,环保标准那么严,怎么可能靠加关税就把制造业拉回美国?不改革国内的体制,却将矛头指向了其他国家。
这帮美国政客不过是拿"贸易战"当幌子,满足国内那些没文化选民的民粹情绪罢了。
看看川普上一届时代的贸易战成果:美国贸易逆差不减反增,2022年达87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关税伤害了谁?不仅伤害了东亚产业链,还同时伤害了美国农民,伤害了美国消费者,伤害了美国大部分企业。
更可笑的是,加了关税后,制造业没回流美国,反而跑到了越南、墨西哥这些地方。美国人打的一拳,把自己打成了内伤,还让东盟国家捡了便宜。
美国打贸易战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就是低估了东亚人民对自由贸易的热爱!
东亚人民不比美国人傻,他们太清楚全球化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
日本人从战后废墟中崛起,韩国人从贫穷农业国变成发达国家,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奇迹…这些成就,哪一个不是靠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的?
东亚普通民众对自由贸易的支持度远高于西方国家。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日本企业支持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即使是最保守的日本右翼,也不愿意看到日中经贸关系恶化。
为什么?因为东亚这些国家离开国际贸易,真就活不下去!日本94%的能源依赖进口,韩国90%以上的能源和原材料靠进口,中国也需要大量进口资源和高科技产品。
同时,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严重依赖出口。
所以,东亚民众是全球最热爱市场经济、自由贸易的群体,也是最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群体。
这份共识,远比政治分歧和历史恩怨更能决定这个地区的未来。
中日韩三国GDP合计超过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近四分之一,再加上东盟的话,如果这三个国家能真正合作起来,形成自由贸易区,再加上东盟,那将是一个远超过欧盟、北美自贸区的超级经济体。
而且,与欧盟不同,东亚三国在文化上同源,在地理上相邻,在产业上互补,在技术上各有所长。日本有精密制造和材料科学,韩国有电子和半导体,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互补性远超欧盟内部。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中日韩就已经启动了自贸区谈判。虽然因为政治原因一拖再拖,但经济逻辑摆在那里:只要东亚制造业产业链的分布格局不变,那么,中日韩三国经济上紧密合作,甚至达成零关税区,完全可以做到!
相比之下,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反而成了催化剂,逼着东亚国家团结起来。就像那句老话:“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
美国的贸易战为东亚一体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我想,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初的全球格局时,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转折点:正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最终促成了东亚经济一体化,催生了一个足以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新经济中心。
讽刺的是,美国想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崛起,结果却把中日韩三国推到了一起。美国想通过"分而治之"控制东亚,结果却加速了东亚的团结。
这帮美国政客啊,自以为是下一盘大棋,结果却在下一盘臭棋。
他们以为可以像当年对付日本那样对付中国,却忘了今天的世界早已不同。
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从西方转向东方。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美国越是用贸易战这种蠢招数去对抗这个趋势,就越会加速自己的衰落。
想想看,中国现在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日韩之间的贸易额也高达数千亿美元。这种深度交织的经贸关系,不是一场贸易战就能打破的。
从长远来看,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不管政治上有多少分歧,经济利益最终会把这些国家粘合在一起。
日本民众不是傻子。在紧密合作的经济利益面前,选择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日本民众的福祉所在。
那个美国最担心的"亚洲世纪",可能正在他们自己的贸易战催化下加速到来。
去年开始,莫迪也在与中国政府改善关系,韩国现在也对华关系有很大的松动,这一切,都源于贸易战的风险。
2024rh 11月7号,印度政府最高公共政策智库,“印度转型国家研究所”首席执行官苏布拉马尼亚姆表示,印度应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事实上,如果亚洲国家能在这个时候开放市场,达成各种零关税合作模式,那么,美国的贸易战带来的损失,会被更大规模的开放给抵消。
看到这了,就给个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