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四大难题
最重要的是“文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四大难题
▲洋务运动时期的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的现代化史。先是洋务运动的器物现代化,后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制度现代化,最后则是五四运动的文化现代化。
其实,正如现代化研究大家英格尔斯所言,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是文化的现代化。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当人对待自己、他人、世界、宇宙的文化视野进入现代,器物、制度的现代化才能长久、永固。
然而不幸的是,历经百年变革,中国文化似乎依然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长线上,甚至出现了某种退步。衣食住行、规章制度,无论看起来多么现代,大部分人在心态、认知、思想这些文化层面上,依然是古代人。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什么那么难?透过三本中国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冯天瑜 《中华文化史》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以及殷海光绝版许久、新近复活的 《中国文化的展望》 ,我们能够看清中国文化转型的四大难题。
难题一:自由内核是缺失的
现代文化,有很多内在基因,如平等、法治、民主等等。如果只选择一个的话,非自由莫属。哈耶克、伯林等无数思想巨擘,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核心、起点与目的。一切文化、制度建设都以维护个人自由为公理起点。
▲八股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代思想的开放性
“自由”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中国一直缺少这一内核。儒释道三大主流文化范式中,儒家强调“差序格局”、道家强调“逍遥洒脱”、佛教强调“跳出轮回”,都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个体权利自由与群体权力的边界上,所谓我有我永不可被侵犯的自由,别人永远无权干涉。至于法家,甚至就完全消灭个人自由。
所以殷海光在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一书中,用了将近半本书的篇幅强调,中国文化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是否融入“自由”这一西方文化基因,为我们有限的自由传统中注入新的内核。
这种自由内核基因的缺失,其实建立在漫长的文化专制传统上,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获得了。
难题二:崇古心理是长久的
既然是现代,那肯定就意味着是对古代的继承与抛弃,特别是抛弃,尤为重要。
▲《先秦诸子》,许艺城绘
西方文化的现代化,一般认为起于中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历经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达到成熟。**这一系列的现代化运动,表面上看都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的某些继承,实质上更多则是对古代的创造性转化。**特别是自然权利、民主、法治、科学等核心理念,名曰守成实则开创。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诞生。
然而正如冯天瑜 《中华文化史》 中发现,中国的文化中“崇古”却是一个常态,先秦人们认为最好的时候是三代,唐宋人们认为思想的精华在秦汉,明清又开始尊唐宋为正尊。先秦诸子比宋明理学要优秀,宋明理学又比乾嘉汉学优秀。每朝每代,直到今天,人们认可的永远是过去。
这种崇古心理导致中国文化总是试图回溯,想在传统中找到困境的解决方案,意识不到当下与未来的关键在转向,而不是回望。
难题三:概念认知是不足的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既要抛弃中国古代文化的某些糟粕,又要迎接西方现代文化的某些精华。这是两条并行的路,一是所谓古今之变,一是所谓中西之别。实际上,这对我们的认知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五四前后,出现了众多对“儒释道”的误读
正如罗荣渠在 《现代化新论》 一书中所说,我们其实对很多概念,如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现代文化、现代化的认知并不清楚。经常随意使用这些概念,表面、浮夸、滥用。
甚至五四时代的大师们,对中国文化究竟好在哪、坏在哪,西方文化是如何来的、如何变的;现代化、西方化有什么相同与不同,都缺少清晰的认知。王元化甚至认为“五四”以来,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思想,还是对西方民主科学,都只是提出概念,妄下结论,从来没有进行切实的研究。不要说研究,就是介绍都很少。
认知不足,自然难以应付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遭遇的困境。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学习中国、西方的历史与文化。
难题四:过程时间是漫长的
西方也是由古代走到现代的,其过程之艰辛、时间之漫长,其实远超我们的想象,用痛苦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文艺复兴,起自1350年的黑死病大瘟疫;宗教改革,全欧洲爆发了数不尽的战争;启蒙运动,导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不均衡,引发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二战结束,西方的现代化严格来说才算彻底完成。前后将近800多年,可谓尸山血海。
▲点击图片,看清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真相
中国自身有着2000多年的古代史。我们的现代化转型,自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1840年中西第一次大规模碰撞,中国方走上了现代化转型的道路;民国时代,既要应付外族入侵,又要实现民族国家建设,40多年的历史,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后,使得经济迅速起飞,至今也不过40多年。满打满算,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不过200年。
所以无论是 《中华文化史》 还是 《现代化新论》《中国文化的展望》 中,三位作者都不约而同地鼓励我们,中国文化的转型必然漫长、艰辛,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我们要迎难而上,在正确的道路上长期坚持,而不是一味地抱怨、生气和绝望。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现代化,是我们的必走之路;而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点与核心。**但不幸的是,对文化现代化的认知,还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