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根本不需要养老金!全民福利制度是对农民的不公
说实话,看着中国的农民,有时是感觉非常难受的。
这是一群在中国生活最为艰难的一批人,绝大部分农村老人基本上是活到老生产到老,哪里有城里人五十多岁就到处旅游的好生活。
现在快手上兴起一股风潮,那就是农民要求增加养老金。
在十二月底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上,也明确,明年要增加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和医保补贴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农民们错了,农民根本不需要什么养老金,农民们本可以活得远比城市老人好。
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很高
如果是完全的农民,靠一亩三分田生活的农民,这样的劳动生产率是极低的,因为农业本来就效率低,再加上土地不能集约化使用的话,种地不赔钱就不错了。
但今天中国的农民,绝大部分早已融入了中国的制造业。
绝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守着一亩三分地,而是有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或住着窝棚在建筑工地打工,或进入工厂,在流水线上打工,或进入城市在各种服务业工作。
巴西比亚迪超级工厂,聘请的中国农民工,实际薪资接近两万的水平,是巴西建筑工人的四至五倍。
之所以愿意高薪聘请中国农民工去巴西建设工厂,而不是雇佣当地工人,主因还是因为中国的建筑工人,在全球都是劳动生产率很高的工人。
他们为了赶工期,只要钱给够,可以疯狂工作,为企业带来超高的效率。特斯拉在中国的超级工厂,那么短时间就盖好,因为中国的农民工效率全球第一。
不仅是建筑业,在制造业里。上海特斯拉里上班的农民工,生产率远远高于加州的美国工人。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人均汽车产量,是加州工厂的两到三倍。
你再比较中国的国企工人们。
那么高铁工程,各种雄伟的基础设施,虽然大多是由国企在承建的,但真正在一线劳作的,几乎都是外包劳务的农民工。
中国电网的各种高危操作工,很多都是外包给农民工在做,那些站在高高的高压线上作业的电工,大部分是农村子弟。
国企工人们,没有他们能吃苦,没有他们能奋斗,普通的国企工人们,生产率远不如他们。
那些国企破产下岗的国企工人们,更是如此,上班时磨洋工,下岗后拿补贴,如果计算一下他们一生的总和产出,他们生产的商品量,远远不如中国的农民工们。
正常来说,一个人生产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收入也就应该更多。
但事实却是反过来的,绝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远不如城市居民。
这是为什么?
福利制度是对农民不公的原因
我们假设,中国不存在福利制度,那会发生什么?所有人都自负其责的话,我要告诉你,现在大多数中国的城市老人,都要羡慕农村老人。
那福利制度是如何让农民吃亏的呢?
我生活在东莞,这个城市的社保情况,我给你介绍一下,你就明白了。
2019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323,133万元,总支出3,796,259万元,当期结余2,526,874万元,滚存结余22,197,517万元。
数一下数字,当期结余252亿,总结余了2200亿。
2023年,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176.43亿元,保险基金支出1139.33亿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余额2385.18亿元,上年保险基金结余2348.08亿元。
我手上没有全国的数据,我猜可能东莞是全国结余最多的城市吧。
这个数字其实很大,要知道,去年中国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02万亿元,总支出5.75万亿元,也就是说当年收不抵支七千亿元。
全国数据当期不但没有结余,还要亏空七千多亿,那东莞这个地方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结余呢?
因为东莞是制造业大市,农民工多。
简单地说吧,农民工进入制造业企业工作,每月要上缴五险,这个钱交到东莞当地政府,而这个钱用来给城市老人养老。
而在十年前,大量的农民工离开一个地方,就将养老金个人缴纳部分,全部领走,留下统筹部分留给了当地财政。
东莞这么多年来,农民工如候鸟般飞来飞去,第一代农民工甚至已经回老家务农养老了。
如果懂税收只能向前转移的原理,你就会明白,不管是个人缴纳还是企业缴纳,全部是由劳动者个人上缴的。
这等于是,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将自己的收入大量留在了城市,给了城市老人花。
中国的社保基本上是现收现支的,当年收了五万亿,当年要支出5.7万亿,你交的钱并没有被储蓄起来,而是当年就拿去支付另一群人的退休工资了。
农民的子女多,他们上交的社保金就多,城里人的子女少,他们上交的社保金就少。
那么实际的结果就是,在当下,城市里的老人的工资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农民工的子弟在缴纳支持的。
其后果就是,农村的老人虽然子女多,但他们收入都不高,他们还得靠自己来工作养活自己,而城市里的老人虽然子女少,但他们可以通过社保获得较高的收入,于是可以天天跳广场舞。
现收现支的社会保险是年轻人在出钱给老年人养老。
有人说,这很好啊,年轻人养老年人,这不是天经地义吗?这很符合社会的传统伦理呀。真的吗?
你自己从工资里拿出部分收入自愿供养自己的父母,这是好事,也符合传统伦理。但是,如果你的钱拿去供养别人的父母,这符合传统伦理吗?
又有人说了,这也没有什么,你多养几个老人要什么紧?
我再问,如果一个家族里所有子女每月上交一万块,但父母却只能拿到2000块,其中有8000块去养别人的爹妈了,那这要紧吗?自己的父母过得紧巴巴的,省吃俭用,可自己的钱还要用于去养育别人的父母,这样符合伦理吗?
人只有在自己过得还不错时,才有余力去帮助别人。
这种代际剥夺带来的是伦理的混乱。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谁沾便宜谁吃亏呢?
生子女多的人吃亏了。
子女生的多的人,那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就交的多,而父母的数量是一样多的,他们如果是拿一样多的养老金,那子女多的家庭就被子女少的家庭剥夺了。
我曾经在群里做过一个调研,向几个子女多的家庭了解他们全家缴纳社会保险金的情况。
结果1:
父母为农保,一人每月领200元,共计400元;年度共计4800元
一共有五个子女,全家缴纳社保的人员多达十三人,每月上交的养老保险总额为8000元,年度上交费用为96000元。
那这个家庭的总支出减去总收入,每一年是负的91200元;
结果2
父母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父母二人加起来每月领取6200元;全年70000元
一共一个子女,全家缴纳社保的人员为两人,每月上缴养老金为1800元,全年为22000元,
那这个家庭的总支出减去总收入,是正的48000元;
那一般情况下,是什么家庭生育子女多,什么家庭生育子女少呢?
农村生的多,城市生的少,越穷的家庭生的越多,中产较富裕的家庭生的更少一些。
那结果一目了然,城里少子女的家庭占了农村多子女家庭的便宜。
大家如果有兴趣,以家庭为单位在留言区算一算,自己是获益方还是受损。
农民不需要发福利
现在你看明白了吧,农民哪里需要发福利呢?
只需要他们自己所有的子弟不加入这套福利系统,他们的儿女就有足够的钱养他们。
以我上面那个举例来说,那一个家庭一年就损失了9万。
这个钱给到自家老人花,城里人有他们活得好吗?人家子女多啊,一个人孝敬一点,月收入高不是正常得很吗?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农村家庭的子女,外出打工,也要交社保,并且社保金越来越高,年年上涨。
但他们却需要求着这个社会,多发一点吧,别发个一百两百。
过去交过一点社保的中国城市老人有话说了,我们当然要领得多,因为我们过去交得多呀。
但有一个事实是,在近二十年来,城市老人交的社保,是一种世界上最好的理财产品。
在过去十几年,大量的人缴纳社保,只要活到平均年龄,其投入产出比,堪比巴菲特。
- 地区:河南
- 缴费金额:一次性补缴15年,总费用约4.5万元11。
- 领取金额: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约1000元11。
回报率计算:
年领取金额:1000元 × 12 = 1.2万元
回本时间:4.5万元 ÷ 1.2万元 ≈ 3.75年
总领取金额:假设领取到80岁(20年),总领取金额为24万元
回报率:(24 - 4.5)÷ 4.5 × 100% ≈ 433%,年均回报率约为21.65%
社保基金的投资,其实只是个人部分的投资,企业统筹部分早就当年就发光了,不存在投资回报,那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收入呢?
就来源于农民工的大量贡献。也即,在那个年代,年轻人交社保的多,老年人更少,一大群年轻人只养城市这些老年人,当然是收入高的。
我们假设,社保养老金系统,不收农民子弟的社保金,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城市老人的退休收入要剧降,你算一下自己子女每月交了多少社保,不就明白了?
因此,全民拉到一个池子里来吃福利,这种模式,是对农民最大的伤害。
除了福利制度对农民的伤害外,还有农村产权制度对农民的伤害。
农民产权制度不利于农民养老
在珠三角地区,农民没有什么养老问题,因为当地的农民收入很高,他们有财产性的收入,他们的土地可以搞成厂房,搞成出租房,然后吃租金,收入远超城里人。
但远离发达地区的农民们,则没有这一块收入。
在很长时间,一个农民得了较重的病需要较大的开销,没有钱治病,放弃治疗,这是很常见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一群人在说,如果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那他们就很惨了,不能允许他们出售土地。
人家都快病死了,都没有办法出售土地来治病,这些人打着为他们好的名义,剥夺了农民的财产权。
农民的确的有耕地,但不务农的城里人不懂的是,耕种土地是一种企业家行动,他需要预判明年行情,需要投资化肥种子农药,农忙时需要雇佣劳动力,还要自己投入劳动力,行情不好时,血本无归,甚至大量的瓜果烂在土地里。
不务农的城里人,以为这块地上,自己会长出钱来。
真要取消他的退休金,发块地让他种,他就得叫苦连天。
农民的宅基地,由于不能出售,价值也有限。现在很多农民的宅基地上建的房子,转让给别人,就是几千块,一两万。
甚至在更偏远的地方,直接抛弃,不要了,因为,受到产权制约的土地再加上偏远,一文不值。
将耕地和宅基地抛弃不要的农民越来越多了。
中国政府虽然提出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但产权改革的速度太慢了,直到现在,宅基地的改革,依然在试点,从只能同村卖,到部分地方允许同县卖,但还是不能卖给城里人。
限制你的财产卖的范围,居然是有利于你的?这种逻辑上哪讲理去?
如果规定城里的房子,只能卖给本地有十五年以上社保的人,你信不信,所有的城里的房子,价格还得跌上一半以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滞后,让这一代农村人,失去了真正的财产,让养老变得更加的困难。
通货膨胀的剥夺
现在金融圈,房圈,都在呼吁房水。
为什么他们这么欢迎放水呢?因为放水的一个直接效果就是资产价格上升,债务被稀释,特别是炒房者,他们很多人的利益就完全在赌央行会不断放水,最后债务会稀释到接近于零。
房圈甚至有不少人,他们手里所有的房子,自己没有出一分钱,全是借贷而来,首付都是从银行借的,如果天量洪水到来,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可以零投资而获得大量的实质性资产。
那么问题来了,货币只是交易媒介,新增货币这一行动,并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假设股价和房价在货币洪水中增值了、债务稀释了,他们的财富增长是从哪来的呢?
答案就是,坎蒂隆效应。
超发货币的本质,是一次大规模的财富转移行动,先拿到货币的人在市场中购买还没有涨价的商品,一层一层流下去后,最后拿到货币的人受损了,手里只有货币资产的人受损了。
而那些提前就增加负债的人、先拿到新钱的人,手上有资产的人获益了。
这是典型的零和博弈,他有明显的受损方和受益方。
在这一过程中,贷款买房的中产受益了,穷人受损了。中产有更多的资产,也有更多的负债,很多中产不仅有房贷,还有股票资产,他们是货币洪水的受益者。
过往二十多年来,他们的资产节节上升,就是因为央行长期在放水。
受损者是谁?谁没有资产?农民、农民工,以及城市中无房无资产只有现金的平民,他们辛苦存下来的钱,过去这几十年来,一直在贬值。
因为他们的现金资产年年贬值。农民的农村房受限的产权制度,也没有在货币洪水中升值,也即,这一群人,是货币洪水长期的受害者。
当下中国的中产,虽然不少有房贷,在十几年前买房的人,最后这些房子都构成了资 产,他们的实际资产在这二十多年来是在不断地升值的,除了城市化红利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货膨胀制造的。
他们到老了以后,绝大部分是可以安心养老的,不需要发一分钱养老金的,不管如何,一套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产在手,养老算个什么问题?
但那收入更低的农民工就不一样了,他们由于收入有限,买不起资产,只能看着现金一天天贬值,试想想,一个三十年前就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如果每月将他收入的20%存入银行,现在他能过上城里中产们的生活吗?
你会发现,十年前他们存钱的总和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太少,货币贬值太快,于是他们的老年生活只能是回到低消费的农村,真有什么大病,就认命,结束此生。
从以上的利益分析,你就会发现,中产之所以这么积极的鼓动政府放水,因为他们会成为既得利益者。
而且舆论的参与者中,甚至看不到多少农民工和城市底层平民,他们甚至都看不懂,他们只知道票子越来越毛了。
政治总是迎合大多数人的舆论,这种大多数人的舆论在中国,就是城市中产的舆论为主力,因为只有他们有能力参与舆论。
这种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得农民们无法通过货币储蓄养老。
如果没有通膨,没有社保,以中国农民的节俭程度,他们存下来的钱,现在会比大部分城里老人活得好得多。
古代农民都能自我养老
中国古代的农民,一生中最大的目标,就是多置几亩地。
拿一个战乱较少的时期来说,从顺治十八年到乾隆三十一年间,开垦的荒地就200多万顷,只要政府保护土地产权,农民获得土地的欲望是永不休止的。
即使没有钱,只要有力气,都可以将荒芜的土地改造成良田,变成自己的财产。
对土地的执着追求,首先来自于他渴望拥有一生稳定的收入。而大多数的父母都会想办法给儿女留下他们一生积攒的财富,比如土地,比如首饰等其他财物。
中国历史上,只要战乱结束,政府对产权稍加保护,中国农民都会爆发出巨大的生产能力,拼命储蓄攒地,成为有产阶级,从养老费用的角度,他们难道需要儿女来养老吗?
从财产上来说,他们并不需要,他们往往是通过财产的分配,交换了儿女的养老服务。
更不用说,中国农民在成年子女结婚上的全力支持,这也是一种信贷,是用其真实的财产,借贷给亲人,这笔钱难道不需要偿还的吗?难道不需要利息的吗?
这么说,也许会将很多亲情庸俗化,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来有往,礼尚往来,其实背后就对应了这样的财产关系。
我们再来看四十年代在战乱较少的保定地区做的一个调查:
各阶层家庭各事物消费价值百分比:粮/肉/蔬菜/调味品
地主:84.9%/5.4%/1.6%/8.1%总食物消费223.12元
富农:87.6%/5.1%/0.9%/6.4%总食物消费236.93元
中农:90.4%/2.9%/1.7%/5.5%总食物消费157.31元
贫农:91.7%/2.3%/1.7%/4.3%总食物消费101.03元
你会惊奇地发现,哪怕是有上百亩地的富农,上千亩地的地主,他们和贫穷的中农和贫农相比,吃的东西相差并不大。
地主和富农们为什么这么吃?他们在疯狂地储蓄。这也是大多数富农和地主拥有土地的原因。几代努力储蓄,甚至形成家风,土地就变得越来越多,不断地传承下去。
这就是古代农民养老的方式,通过省吃俭用来进行储蓄,进行养老。
问题来了,古代的中农和富农,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其实是标准的穷人,因为哪怕是地主,饮食中粗粮的占比都在70%以上,
为何他们可以靠自己养老,现代的人却必须靠儿女养老呢?
而现的中国的农民,养老甚至成为一个大难题,需要天天呼吁,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解决方法就一个,每一个人自负其责,不要学西方国家搞什么福利系统,更不要指望什么福利均等化,释放农村产权,不再印钞,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储蓄,过上美好的老年生活。
现在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只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大型的民间互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