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很难理解真正共产主义?

图片

每次读日本学者的书,感觉他们都有很强的全球责任和伦理意识。尤其是,日本思想家中有不少人对共产主义非常向往。

向往共产主义,实际上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这种向往,其实也是原始公有制的回响。因为在古代,公有制是很常见的。

日本学者的了不起,是创造性地重新诠释马克思。例如柄谷行人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无支配的、彼此平等互惠的社会,以取代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样式。柄谷行人这一结论的得出,基于他对古代社会的考察。他认为,圣经中就有共产主义雏形,儒家也有共产主义理想。

图片

今天读了斋藤幸平的《人类世的“资本论”》,作者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人类世”这一概念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提出的,意思是地球已经进入了新的年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完全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人类活动及随之而来的环境负担的急剧增加,而被称为“大加速时代”(Great Acceleration)。

但人们仍然在迷信经济能够无限增长下去,即使资本主义的批评者也不例外。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因对过度的全球化、当前财富的分配不均和大公司主导市场的严厉批判而闻名。但是,齐泽克认为斯蒂格利茨所提出的“进步资本主义”这一解决方案依然存在问题。

图片

斋藤幸平

斋藤幸平(1987年生)33岁就写了这本书。他的结论是,人类应该追求晚年马克思提出的“去增长共产主义”:“从根本上改造劳动,超越剥削和统治阶级的对立,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这才是新一代的去增长理论。”这里的“去增长”,即不要将增长作为目标,而应该致力于“完全富裕”。

马克思晚年一直致力于《资本论》第一卷之后的写作,但他并没有最终完成。斋藤幸平通过解读历史考证版(MEGA)文本,指出晚年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改变。

斋藤幸平认为,青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时期的马克思,是一个典型的“进步主义历史学家”。马克思的“进步主义历史观”有两个特点:“生产力至上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但马克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所构想的未来社会出现了巨大转变,他得出了“去增长共产主义”。

为什么必须告别、战胜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将创造稀缺性,将“共有财富”变成私人财富,而且,这些行为还获得了合法性。书中举例说:“世界上最富有的26个资本家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最贫穷的38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一半)的财富总和。”

斋藤幸平指出,“资本主义本就是创造稀缺性的制度。我们通常认为,资本主义带来了繁荣与富裕,可事实正好相反。”在资本主义模式下,“私人财产(private riches)的增加是由公共财富(public wealth)的减少所产生的。”

因此,斋藤幸平认为,恢复富裕的方法就是重建“共有财富”。能够战胜资本主义,在21世纪实现“完全富裕”的只有“共有财富”。“共有财富”包括自然、文化、人自身等等。“共有财富”这一概念近些年备受奈格里、齐泽克等思想家的重视。它也是马克思的观点。

图片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指出,通过瓦解共有物来人为地制造出稀缺性是“原始积累”的本质。他认为“原始积累”是一个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持续、扩大的基本过程。资本主义为了自己而制造“人造稀缺性”。所以,富裕才是资本主义的天敌。

对马克思而言,“共产主义”也绝不等于苏联那种实行一党执政和国有化的制度。对他而言,“共产主义”意味着生产资料是“共有财富”,是由生产者们共同管理、运营的社会。马克思进一步将“共产主义”(communism)设想为一个不仅是生产资料,连地球也是“共有财富”(common)的、由人们共同管理的社会。

马克思认为“自由王国”开始于我们摆脱物质欲望获得自由的地方。人类自由的本质正在于集体的、文化的活动领域。人类未来社会只有两个选项:“是共产主义还是野蛮主义?”选择共产主义,意味着我们必须努力抑制对国家和专家的依赖心理,摸索自治和互助的道路。

图片

中国人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整体上是非常肤浅的。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实际上是与其社会实践相匹配的。“改开”“入世”目标是市场经济,但中国式市场经济由于社会机制的不健全,而存在大量问题,例如创造财富的人却很少具备财富分配权,因此,财富分配不公现象相当普遍。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共有财富”减少现象。名义上的“公有制”如果不能落实于具体财富分配的公平,那么,它就无法做到名副其实。

此外,当下中国人多数是右派,是自由(至上)主义者。他们反“白左”,反福利,但却极力追求个人财富。坦率的说,中国的各类知识分子都是缺良心的。因此,他们反感或者不懂马克思。尽管他们自诩自由主义者,但实际上,他们顶多只能算是自私自利主义者。真正的自由主义跟共产主义并不严重冲突。它们都追求自由、平等、公正,都以人的解放为终极目标。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实践,中国人已经不缺“个人主义”了,但人们对于什么是“共有财富”则越来越茫然无知。中国成为福利国家是大势所趋,但人们至少在认知上仍然准备不足。但,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离共产主义却越来越近了。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为了防止地球不再适合居住,人类必须放弃无止境经济增长政策,而走向“去增长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