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预判错误太多为啥?
中国专家预判错误太多为啥?
王育琨频道 2023-09-27 00:01 发表于北京
亚特兰提斯的呼唤Anders Holte,王育琨频道,18分钟
王育琨频道
,赞228
王育琨频道
,赞112
“一流”专家误判的原因
今天转发的文章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一流专家预判错误如此之多?比如作者说:
“俄乌战争爆发,中国专家集体判断失误”!
没有呀!本频道3月1号凌晨就发表了武建东先生的文章《 中国应该站在全球最高点分享俄乌战争的历史红利,任何有所作为的战略选项都不能排除! 》文章开宗明义:
2022年俄罗斯对乌战争无论从哪个角度,失败者都是俄罗斯,普京不会是新的沙皇。中国应该站在全球最高点把握自己转瞬即逝的历史主动权,任何有所作为的战略选项都不能排除!审时度势颠覆型转型更可以焕发中国的文明活力,中国需要市场经济,需要科技创新,这个潮流无法阻挡!
这种求真的声音,至今9.2万的阅读量。作者武建东,深爱中国这片土地和人民,在几千年人类文明演进中求真。这篇文章的存在,说明今天转发文章的作者判断也是有误的。
此外,作者只盯着在戏台上的专家看,而没有看到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为中国的发展操碎了心。比如股市正在步入危难,本频道就发表了几篇资深专家“透过云层的阳光”等的文章( 避免股灾监管该做些什么? 上市首日竟做空自家公司! 阳光透过云层| 如何看待股市? )。主要观点是:
A股本可以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却错过了无数次做大做强的机会,这不是外部因素导致的,这是一场人祸。
在市场危机重重只缺几棵稻草就压垮的时候不要、也千万不可以再试市场承受的底线在哪里。如果真试出来了,试底的人一定是无知无畏的罪人。因为底线打穿了,潜在的危机变成现实的风险。这时候救助的成本不可计量。市场已经病入膏肓这个现实已经是有目共睹的。监管太麻木了,太不专业,也太自私,太自以为是了。监管已经失去的机会不止一次。现在想恢复市场元气的成本已经叠加,但监管还以为是市场已经接受了它的“善意”。真的不知道地下的岩浆随时要喷出……
当然,今天依然转发该文章,我认为作者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在中国股市、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误判的危害。这是个开放性问题,每个人沉静下来,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没有人的预测判断是没有失误的。但是,在这里我更想提出的问题是:
为什么有资格直接跟决策者交流的专家常常出大错?他们是专业不行,还是只会说符合决策者思路的预测?是不是他们只会用决策者的视角、“范式”、逻辑来看待事物,而丢掉了本来应该有的真?
有深刻洞见的专家有无穷多,为什么他们的声音不会被听到?他们都挚爱这片土地和这个国家,为什么他们的话却发不出来?比如陆大道院士等的专业文章一冒头就会被屏蔽掉?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突破“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开展了“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由此开启了40多年自由奔放的改革开放大潮( 80年代人的开放包容与情怀 )。或许,在中国危难重重的当下,来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比批评几个专家的谬误更有意义。
育琨手记
2023.9.27
党史博采
,赞2.5万
王育琨频道
,赞240
王育琨频道
,赞70
王育琨频道
,赞166
阅读精选:
中国专家预判错误太多,使我们很被动,失误的深层原因及解决之道
源 | 自在见微
** **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专家们的判断和预测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令人不安的新闻,关于中国专家的判断失误,这一现象似乎越来越频繁。**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说:中国专家预判错误太多,使我们在国际上被动。这引发了广泛的反思和讨论,人们开始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专家的判断失误,又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呢?
案例一:几件经济大风波,都没有专家精准预测
在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经历了数次重大的波动,然而,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对这些波动做出很好的预测。举个例子,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当时的经济学家并没有预见到这场危机的发生,甚至有些人认为这场危机不会爆发。美国高盛公司的一些经济学家是提前预测到了这场危机的来临,并且他们还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
当时,我们还遭遇了石油价格的巨大波动。一桶石油的价格从原来的低价涨到了147美元,但是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却没有预测到石油价格会下跌到50美元以下。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一位专家曾经问中国专家:“你们中国对于大宗商品降价有什么应对准备?”然而, 在场中国经济学家都没有给出任何回应。因为我们没有预料到大宗商品会出现如此大的降价,特别是石油价格会下跌得如此严重。
在一些重大事件上,我们不仅没有预测到,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误判。例如,美国对伊拉克和利比亚发动战争。有人曾说,美国在战争中没有得到石油资源,反而让中国等国家在伊拉克购买了几个油田,似乎捡了个便宜。然而,这其实是一个误解。美国对伊拉克和利比亚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确保石油美元的地位。战争结束后,石油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这是因为美国的页岩气技术取得了突破。实际上,关于页岩气技术突破的消息早已传出,但没有人预测到这项技术的突破会对全球能源结构和能源产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更没有人预测到这项技术将引发全球能源、经济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变革。
案例二:俄乌战争爆发,中国国内专家集体判断失误
去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无疑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这场冲突不仅改变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国内的国际关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趣的是,就在国内专家和学者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试图从中寻找对我国有利的策略时,一些国际知名的战略分析专家却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向公众道歉。在媒体吹风会上,著名学者、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直言:“很多专家在俄乌冲突上的观点分析都是错误的”。
这些专家中包括了一些在学术界有着极高声望的人物,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都是无可挑剔的。然而,他们却因为未能准确预测到俄罗斯会发动这场战争,而向自己的粉丝表示了歉意。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军事问题一无所知,也不代表他们在立场问题上有所偏颇。相反,他们的失误更可能是由于我们国内长期以来对开源情报的收集和利用分析不够重视所导致的。
案例三:人口问题
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的观点为例,他认为,一旦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生人口的峰值将会达到惊人的4995万,同时生育率也将飙升至4.5。然而,现实情况却与他的预测大相径庭。现在出生的新生儿数量远远低于900万,这无疑对翟专家的预测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翟振武教授的预测并没有完全实现,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出生人口和生育率都没有达到预期的高水平。这种判断失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过于依赖以前的经验,对未来发展进行了过于简单的判断。这种思维模式忽视了许多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观念的转变等。因此,他得出错误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的来说,翟振武教授的例子提醒我们,对未来的预测需要基于全面的考虑和深入的分析,而不能仅仅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未来的趋势,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案例四:
李稻葵对美国经济衰退的判断失误
李稻葵,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曾在2010年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错误的预测。他错误地认为美国将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并在随后的2011年加强了这一预测。然而,事实上,美国经济并没有陷入长期的衰退,反而迎来了长期增长的阶段。这一判断也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讽刺。
通过对李稻葵的判断失误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他在判断过程中忽略了美国政府的政策干预对经济的影响。政府在面对经济问题时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应对挑战,这些政策可能会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者改变经济形势的方向。然而,李稻葵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导致他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李稻葵也没有考虑到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走势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美国经济的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新的产业和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带来经济的繁荣,而旧有的产业和技术则可能面临衰退甚至淘汰。李稻葵在判断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结构性变化,因此导致了他的错误判断。
李稻葵对美国经济衰退的判断失误主要是由于他在判断过程中忽略了美国政府的政策干预和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出经济预测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并密切关注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演变,以避免类似的判断失误。
**专家的判断失误并非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专家们面临着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信息流,很难对所有细节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把握。此外,专家们也可能受到自身的主观偏见、认知局限或者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判断出现偏差。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专家判断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专家判断失误的根本原因。**专家们的判断失误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信息获取的不足或不准确。在现代社会,专家们的判断结果常常依赖于他们所能获取到的信息。如果信息有限或者不准确,那么他们的判断结果自然容易出错。
在中国,信息获取机制相对单一,专家们通常需要通过有限的渠道获取信息。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很难获得全面和准确的信息。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专家们的判断受到限制和局限,从而产生失误。
在我们的战略咨询界,尽管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专家和学者,但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情报分析合作机制。我们没有充分利用开源情报,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战略分析时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没有足够的情报,我们又怎么能做出准确的战略分析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专家判断失误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专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积累也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准确性。如果专家们在某些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或者缺乏实践经验,那么他们在面对相关问题时,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也可能对专家的判断产生影响。**在一些情况下,社会舆论可能会对专家的判断产生压力,导致他们无法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这种压力可能会让专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选择迎合舆论而非坚持真理,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专家判断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专家的判断准确性,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改善信息获取机制、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专家在各个领域的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尽管专家们通常拥有丰富的学术或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了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然而,这些经验也可能成为认知偏见的来源,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容易产生倾向性的看法,或者忽视某些重要的因素。此外,过度自信或者过于坚守特定观点也会影响专家的判断,使他们忽视了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个体心理状态也是影响专家判断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家们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如时间压力、任务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判断结果。同时,专家们可能也会面临疲劳和忧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也可能影响他们的思维清晰度和决策能力。
专家在做出判断时也可能受到与个人或机构利益相关的考验。例如,如果他们的判断结果与自己的利益相冲突,或者与所在机构的利益相冲突,他们可能会因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做出偏离事实的判断。
组织机制和文化影响也不能忽视。在某些情况下,专家可能受到机构、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压力,这可能使他们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或者反驳自己的观点,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判断结果。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强调"颜面"问题,这也可能导致某些专家在判断过程中过于谨慎,不敢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免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为了避免专家判断失误的发生,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强专家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让专家们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辅助专家进行判断和预测。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专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此外,公众的参与也是避免专家判断失误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鼓励公众积极发声、提出质疑和建议,使专家的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专家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在履行职责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任何干扰和诱惑。
综上所述,专家判断失误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解决。只有通过加强专家的专业素养、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以及促进公众的参与,才能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确保专家的判断能够真正为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智慧和公正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