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能再繁华一次吗?
“一个事儿啊,想把它干砸了,容易。想把大家重新拉回来啊,太难了。东莞,不可能了!别再幻想,没有什么夜经济了……”
这是我看到一个短视频博主说的。
前不久,东莞出台一个文件,里面提到“激活夜间消费动能,对酒吧、娱乐场所的驻唱、驻演等营业性演出活动实施‘应批尽批’便利化审批。”
有人说,东莞繁荣的夜经济要回来了。这个博主的看法相反。
可能很多城里人很难理解,东莞,在中国是一个多么特殊的地方,多少人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读大学的时候,放假回老家,见到儿时的伙伴,他们不少人在东莞打工。他们会兴奋地跟村里人说起东莞的繁华。例如,“超级市场里东西太多了,想买什么都买得到!”那时候超市还是大城市的新鲜事物,人们还说的是“超级市场”这个全称,还没有习惯说它的简称“超市”。
东莞的面积比我们县面积略小。伙伴们说起东莞的地名,厚街、樟木头什么的,就像说我们的邻村、邻镇似的,显出一种熟络感。我感受到,这种熟络感,其实也折射了他们融入大城市的强烈愿望。“我对大城市是熟悉的,我已经不是农村人了。”
那时候的东莞究竟生活着多少外来人口?有人说有2000万出头,有人说接近2500万。最低的估计,也不会低于1500万。当然,官方数据没有这么高。
打工的人们来了又走,前前后后加起来,曾经在东莞生活过的外地人,我想应该在1亿以上。是的,中国应该有上亿的人,他们体会城市的繁华、效率,是从东莞开始的。北方我不知道,但拿湖南江西四川广西来说,我相信随便找个村子,都肯定有人曾经在东莞生活过。农村的老人,有些一辈子都没去过外地,但她们的聊天里也经常提起东莞这个词。因为,每个老人肯定都有后辈曾经在东莞生活过。
听伙伴们说,那时候的东莞街头,真的繁华到如梦似幻。到了夜晚,下了班的工人们涌上街头,到处人头攒动,到处都是小商小贩小店。广场、电影院、酒店,处处霓虹灯闪烁,夜晚就跟白天一样亮。多少人的梦想,在这如昼的夜晚蓬勃如火?
然而,世事沧桑。现在网上有很多东莞现状的短视频。鞋厂、玩具厂空空荡荡,街头冷冷清清,让多少人回想起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汗水,他们的梦想。
所以,在那个博主的评论区,留言多是这样的:
“回不去了。”
“世上有些事只有一次!”
“繁荣的东莞只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一去而不能复返。”
这上亿人记忆中的东莞,真的再也回不来了吗?
其实还是有希望回来的,就看怎么做了。
起码,一纸文件肯定是恢复不了东莞曾经的繁华的,更何况这纸文件还问题重重。
例如,对营业性演出活动“应批尽批”什么意思?就不能改成“无须审批”吗?
当然,我理解,东莞地方政府肯定没有这个权限和胆子说“无须审批”。不审批,万一出了不良社会影响怎么办?万一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现在流行“尽职免责”。官员在流程上尽职,万一出事,官员就有卸责的余地。
“应批尽批”的言外之意是:“现在经济有点惨,我在审批上先放松一点、加快一点。以后经济恢复了,我还要再次收紧的。”
这不仅仅是演艺领域的事。更重要的问题是:区区演艺领域,都是这样,可想而知,其他更重要的领域又会如何?
例如,房地产领域,其实也是这样。各个城市在一点一点地取消限购、限售、限贷等行政干预,试图挽回房地产不断下滑的颓势。而这种挤牙膏式的放松恰恰在告诉市场:“假如放松到一定程度,房地产市场就不跌了,那就不放松了;假如房价会再次上涨,那就会再次限购、限售、限贷。”
总之,放松是权宜之计,而写着“收紧”两个字的利剑始终悬在市场的头上。
所以,房地产怎么能再次拉动经济呢?我不是说房价就不会再涨。货币因素、经济的局部恢复都可能推涨房价,只是,投机性质更强了,房地产助力城市化、为经济提供效率动力的作用大幅削弱了。
东莞曾经的繁华怎么回得来呢?
在利剑下惴惴不安地发展,能发展得了吗?
市场需要的,是拿走头上的“收紧”这把利剑。一旦拿走这把利剑,人们的惴惴不安将会消失,经济将重回10%以上的增速。东莞,将“归来仍是少年”,老百姓将再次“携手勤劳作,迎来好光景”。
睡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