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真相是什么?

世界是系统内物质、能量、信息在时空间上的流动导致的系统演化。

ps:希望这个回答能够被更多需要的人看到,至少是提供一种新的系统的看待思考世界的视角。参考书目:《 系统科学精要 》《自组织方法论研究》《 系统动力学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进化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 社会生物学 》《微观经济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张五常 )《信息经济学教程》( 董保民 )《新制度经济学》《 西方社会学教程 》《组织社会学十讲》( 周雪光 序言世界是怎么构成的?人是怎么思考和互动的?社会是怎么产生和运行的?十年来,这些问题一直缠绕着我让我困惑不解,辗转反侧寤寐求之,希望能够寻找到利器解决我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和不解。为此,我稍稍阅读过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视频(我也把它们中我认为对这些问题有价值的一部分列了上面的参考书目中),似乎有了一点点眉目,虽然得到的答案有些残酷。我尝试把这些眉目系统化地梳理一遍,以飨读者,可能会有不少疏漏或者错误,也望大家及时批评指出

首先,我会从系统论、进化论和博弈论中抽取一些概念和五个假设(公理),并由此推导出四个基本命题(基本定理)作为本文分析的工具。之后,我会根据这五个假设和四个基本命题,从世界观(系统)、生命的诞生及演化(生命)、生命间的互动(博弈)、生命如何通过互动形成组织(制度)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五条假设(公理)是:

公理1:(资源公理)物质、能量、信息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且可流动可存储。

公理2:(熵增公理)一切系统都有熵增(由不均匀到均匀)的趋势。

公理3:(负熵公理)生命通过吸收资源排出高熵资源来动态维持自身的低熵状态(生存)。公理4:(基因公理)基因可复制、变异和表观遗传,在环境影响下使得生物呈现表型。

公理5:(有限理性公理)智力生命以效用最大化为目的,但由于信息和信息内存量的稀缺导致效用往往不能最大化。

四个基本命题(基本定理)是:

定理1:(利害定理)根据公理1、3,资源可分为有益于生命生存繁衍的有益资源和有害于生命生存繁衍的有害资源。

定理2:(行为定理)根据公理3,生命的行为可分为输入流量(获取)、混合存量(转换)和输出流量(配置)。配置即可对生命,也可对非生命。对生命的配置可分为强制和交换。强制分为掠夺、打压、帮助,交换分为欺骗、威逼、收买。

定理3:(关系定理)根据公理2、3、5,生命间的关系可分为竞争和合作。竞争存在定理。根据公理2,低熵资源是稀缺的。

根据公理3,低熵资源是生命必需的。因此,生命必然会争夺资源,竞争必然存在。合作(交换)存在定理。

根据公理5,当两个智力生命都拥有对方更想要的资源时,可通过交换让自己效用更大化。因此,合作(交换)能够存在。定理4:(博弈定理)根据公理3、5,物质能量博弈的结果取决于参与人间的相互依赖性,信息博弈取决于参与人间掌握的信息。人与人之间不断博弈达成动态均衡。同时,我还会制作一些图来便于展示和说明。img图例一、系统1.点、线与网络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世界可被看做一个个点,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可被看做一条条线,世界就是点与线构成的巨大的网络,将这个网络中的某个部分抽取出来就是系统。

例:在社会这个系统中,每个人就是一个个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是一条条线,共同构成社会这张网。2.资源在系统上流动和存储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物质:按照弦论的观点,世界是由一根根一维的“弦”组成的,弦一旦震动就会产生24种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物质用质量m来测量,单位为克g。能量:能量是改变物质结构的物理量。能量用能量E来测量,单位为焦耳J。信息:信息是通过扩大或缩小可能性来指导人改变资源的配置。例:你听说“下周x股票要涨”,因此就去买了这只股票。x股票下周可能涨可能跌可能持平,“下周x股票要涨”这句话(信息)将其缩小为了要涨,这是缩小可能性。你于是把自己的钱拿去买x股票,这是指导人改变资源的配置。信息用信息量I来测量,单位为比特B。信息量是获取信息前后对象的信息熵H之差。信息熵由对象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概率进行计算,即——img其中pi为某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物质、能量、信息与时间、空间合称资源。资源大多是稀缺的,造成稀缺的原因分为分配不均和僧多粥少。分配不均指总资源虽然满足对象的总需求,但有人少分导致不能满足其需求。僧多粥少指总资源不能满足对象的总需求。3.存量与流量资源在线中流动被称为流量,在点中存储被称为存量。流入点中的流量被称为输入量,流出点中的流量被称为输出量。因此一个点有三种行为——输入资源、混合资源、输出资源。例:工人制造家具,获取原材料是输入资源,工人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是混合资源,将做好的家具卖掉是输出资源。物质、能量、信息都有存量和流量。农业是通过动植物收集储存太阳能,在需要的时候吃掉获取能量。 工业是通过能量改变物质结构。img信息存量分为信息内存量和信息外存量。信息内存量即思维。思维我们将在后文具体分析。信息外存量包括形象和角色。形象是指一个人在他人脑海中的信息,角色是指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达成均衡后个人所承担的权利义务。4.反馈回路输入量、输出量和存量中,如果其中一种能影响另一种的话(总输入量—总输出量=存量除外),就构成了一个反馈回路。反馈回路分为存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调节回路和存量不断增加或减少的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是限制,增强回路是驱动。调节回路是收敛的,增强回路是发散的。调节回路是稳定,增强回路是演化。5.演化和稳定系统的变化就是演化。演化可能是突然发生的突变,也可能是慢慢发生的渐变。不同的演化过程就是不同的演化路径。有的演化路径殊途同归,是收敛的。有的演化路径路径不同结果不同,是发散的。系统如果和环境构成一个调节回路,那么其就是稳定的。必须要外部资源才能维持稳定的状态叫做瞬态,不需外部资源就能维持稳定的状态叫做定态(吸引子或汇,实际上是一个调节回路)。对于收敛的演化来说,瞬态会向定态发展。二、生命1.熵增定律2.自然演化3.思维生命演化出了一种设立与生存繁殖相关的目标(欲望),然后根据信息配置资源完成目标的能力,即智力。大多数欲望都有利于生存繁殖,但少数可能无益甚至有害于生存繁殖。img img img img使用智力的过程就是思维。基因和环境共同塑造了人的大脑,也就塑造了人的思维。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是概念和命题。人通过比较对事物进行分类,也就形成了概念(点),概念间关系形成了命题(线)。拥有很多个子概念的概念叫做变量,不能确定为真的命题叫做假设。人的思维可分为欲望(想要什么)、归因体系(怎么看)、策略体系(怎么办)。

欲望:受基因和经历影响人认为的和繁衍非常相关的因素,并为此设立目标展开行动。欲望的满足度就是效用,其是输入量(收益)和输出量(成本)的函数。归因体系:大脑根据之前的信息对某个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外界信息被大脑筛选出部分用来识别的特征信息(筛选),之后根据特征来判断其产生可能属于哪些原因(归因),然后根据经验分别计算每种原因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和成本(计算),并与欲望进行综合比较,从而产生目标(比较)。整个过程就是筛选、归因、计算和比较。策略体系:使用资源的方式被称为策略。人通过经验寻找可能完成目标的策略(寻策),然后以效用最大化为准则选择策略(决策)。整个过程就是寻策和决策。思维和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调节回路。文化是一群人的思维集合。4.效用收益。成本。效用的计算方式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期望效用理论和其修改版前景理论,另一种无差异曲线和成本预算线。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5.行动思维产生意愿,资源决定能力,意愿和能力共同构成了行动。行动可以是对非生命的影响,也可以是对生命的影响。对生命的行动分为强制和交换。6.产权对资源的控制就是产权。产权分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6.技术三、博弈1.博弈与资源博弈就是两个以上主体(参与人)利用其掌握的资源进行互动的过程。资源按照产权的归属可分为三种情况:产权明确属于参与人一方独有或己方共有的,是占有资源;产权为两方以上参与人所争夺的,是冲突资源;产权不属于参与人任何一方的,是缓冲资源。占有资源是合作(交换)的基础,冲突资源是竞争的基础。缓解:冲突资源变缓冲资源。例:王导晚年喜欢和稀泥,于是有人就说他老糊涂了。王导听说后说道,“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侵占:冲突资源变占有资源。冲突:占有或缓冲资源变冲突资源。例:A国为了打击对手B国,让原本夹在B国与C之间保持中立的缓冲国D国倒向C国,从而将B国与C国的缓冲资源变成了冲突资源。2.物质能量博弈3.信息流量博弈4.信息外存量博弈5.策略鹰鸽博弈。6.均衡期望边界。

四、制度 第一次回答: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在时间空间中的流动形成的。本文参考书目:《系统科学精要》《进化生物学教程》《 微观经济学原理 》《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img 一、系统:系统论的观点按照系统论的视角,可以把世界看做一个个的点,点与点之间的连接构成线。比如把人看做一个个点,那么人与人的互动就是一条条线,社会就是一张网。在世界这张网上流动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其与时间、空间合称资源。“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维纳img按照弦论的观点,世界是由一根根一维的“弦”组成的,弦一旦震动就会产生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构成物质。能量是改变物质结构的物理量。信息是通过缩小可能性来指导人改变资源的配置。比如你听说“下周x股票要涨”,因此就去买了这只股票。x股票下周可能涨可能跌可能持平,“下周x股票要涨”这句话(信息)将其缩小为了要涨,这是缩小可能性。你于是把自己的钱拿去买x股票,这是指导人改变资源的配置。对于资源,人可以将其从无用转换为有用(生产),可以决定将其分给谁分多少(配置),还可以将其用于直接帮助自己和别人或者侵犯别人。农业是通过动植物收集储存太阳能,在需要的时候吃掉获取能量。工业是通过能量改变物质结构。img不均匀的能量流过社会维持人类和社会的不均匀。但能量流动越大越容易造成社会熵增,而社会的专门机构则会清除掉一些熵增。人类寻找不均匀能量,总是先利用获得成本低的能源,之后再寻找高的。在新的能量使用的初期,广大底层往往被掠夺走大量能量用来发展新的能量。当新能源技术成熟后,开始反哺底层。用能量换取信息,再用信息配置能量。当某个物质熵太低时储存的不均匀能量不会轻易流出,从中获取能量的成本很高。当其熵太高时储存的不均匀能量又太容易流出。因此生命必须将食物处于合适的熵值,其不均匀能量容易流出但又还没有流出的临界值食用。生产就是将不易吸收的不均匀能量转换为易吸收的不均匀能量。资源在线中流动,叫做流量。资源在点中存储,叫做存量。从点的角度看,流量又可以分为流入点中的输入量和流出点外的输出量。影响一个人,要么控制能使其增益的流量,要么控制能使其损坏的流量,以此与其进行交换。而某种流量被某个点全部控制住时,垄断便形成了。信息存量分为信息内存量和信息外存量。信息内存量包括基因和思维。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获得的有效信息越多,其脑海中该领域便越清晰。信息外存量包括形象和角色。形象是指一个人在他人脑海中的信息,角色是指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达成均衡后个人所承担的权利义务。输入量、输出量和存量中,如果其中一种能影响另一种的话(总输入量—总输出量=存量除外),就构成了一个反馈回路。反馈回路分为存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调节回路和存量不断增加或减少的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是限制,增强回路是驱动。调节回路是收敛的,增强回路是发散的。系统演化。系统的变化就是演化。演化可能是突然发生的突变,也可能是慢慢发生的渐变。不同的演化过程就是不同的演化路径。有的演化路径殊途同归,是收敛的。有的演化路径路径不同结果不同,是发散的。必须要外部资源才能维持稳定的状态叫做瞬态,不需外部资源就能维持稳定的状态叫做定态(吸引子或汇,实际上是一个调节回路)。对于收敛的演化来说,瞬态会向定态发展。二、生命:进化论的观点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来看,世界万物总是从不均匀到均匀,这个过程就是熵增。越均匀熵越大。有一种系统,可以通过吸收外界低熵物质排出自身高熵物质来维持自身低熵状态(这个过程就是新陈代谢),这种系统被叫做耗散结构。生命是能自我复制的耗散结构。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生命是一场设置好基本参数的淘汰游戏。img繁殖战争基本参数是基因和环境。基因是记录遗传信息的载体。淘汰环节是物竞(生物间竞争资源)、天择(自然淘汰)、性选择(寻找配偶)。img残酷的性选择淘汰标准是随机变化的。基本参数和环境的淘汰标准决定了淘汰概率和结果。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产生变化(变异,主要来源于复制错误(基因突变)和有性繁殖时融合基因(基因重组)),形成一个适应环境的工具箱(基因型)。之后再经过环境的刺激,工具箱中的部分显现出来(表型)。img基因型受环境影响呈现为表型最终,部分生物没留下后代被淘汰掉,部分生物留下后代继续游戏。整个过程就是自然演化。img达尔文对进化树的最初构思 img进化树 img进化树 img智人和他的亲戚们 img平行空间中的另一种可能一些有智力的生物从中被演化出来。智力的运行逻辑是设立一些欲望为目标,生物以满足欲望(完成目标)展开行动。欲望得到满足就会获得奖励感到快乐,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遭受惩罚感到痛苦。而为满足欲望而采取的行动大多都是有利于生存或繁殖的。img img img从种群的角度来看,自然演化就是以百万年为单位,通过变异(发散)和选择(收敛)来不断积累变异,不断演化出另一个物种。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根据社会生物学的观点,为了生存和繁殖,生物需要不断获取增益流量,并尽量避免破损流量。这个过程中就会与其他生物产生互动。生物获取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掠夺和交换。交换是可分为双方都受益的帕累托改进和一方受益一方受损的 卡尔多 改进。卡尔多改进可分为威胁和欺骗。捕食其它生物就是一种掠夺方式。img img img img img生物对其它生物的行为主要有两种,帮助和侵犯。越弱小的生物侵犯它的成本往往越小,这也是弱肉强食产生的根本原因。强者往往通过掠夺弱者的收益和机会,将自己的成本和风险转嫁给弱者来获取更大利润。有人为刀俎,有人为鱼肉,有人为鼎锅,有人为麋鹿。掠夺更多就更强大,更强大的生物又需要掠夺更多,这是一个正增强回路。被掠夺就更弱小,更弱小就被掠夺更多,这是一个负增强回路。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二八分布。天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帮助往往是因为助人利己(奉献,通过帮助某人自己就能获利,典型的如亲缘选择)、社会交换(收买,通过帮助别人获得别人的帮助)等情况。亲缘选择符合汉密尔顿法则,即当r•B>C时,生物会选择帮助他人。r为帮助者认为的被帮助者和帮助者间的血缘亲近程度,B为帮助者帮助被帮助者后的收益,C为帮助者付出的成本。一个人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往往也分为以侵犯为主和以帮助为主。侵犯=掠夺、打压(别人削弱但自己没有得到增强)、欺骗、威胁。交换=欺骗、威胁、收买。所以人对他人的行为可分为掠夺、打压、欺骗、威胁、收买、奉献六种。到一个地方,就会将人进行区分,对哪些人剥削对哪些人打压对哪些人欺骗对哪些人威胁对哪些人收买对哪些人奉献。收买在于给他当时急需的满足和未来可期的希望。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竞争和合作。兄弟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年长的幼鸟往往会杀死乃至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来消灭竞争对手。古代为争夺家产也往往发生兄弟相残的事情。获取产权的方法有两种,创流或截流。创流就是创造流量,我转换流量的成本比对方低,因此可以创造流量来强制或交换。截流就是拦截流向对方的帮助或侵犯流量。通过创流和截流获取产权控制流量,从而可以对对方进行强制(掠夺、打压、奉献)或交换(威胁、欺骗、收买)。欺骗就是让你看不清整个收益成本系统,让你只看到一个局部而为他做事,方法是不入局。收买可分为存量收买和流量收买。流量收买是不断给其流量让其行动,如发工资。存量收买是给其存量让其行动,如分土地让其保卫。为了对抗你的流量,我可以通过其它渠道获取流量来对抗(引流),也可以给你提供流量的节点提供流量从而与其交换(分流),这些也都是截流。三、思维: 认知神经科学 的观点根据进化心理学和行为遗传学的观点,基因和经历共同塑造了人,共同影响着人的大脑从而影响着人对某种刺激的反应(心理或行为)。人之所以出现某种的心理或行为,要么因为选择(物竞、天择、性选择)筛选出与之相关的基因,要么因为过往经历验证这样能满足欲望,要么两者都有。经历所产生的环境可能是自然环境,也可能是同类间互动的社会环境。人的思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远大于自然环境。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人的输出量是成本,人的输入量是收益,收益和成本之差是利润。欲望的稀缺形成需求(目标),而需求往往通过体验或者与其它需求联系起来或者剥夺资源来创造,有时因为能力不足而压抑。因此没有需求就让其体验来创造,或者与其它需求产生联系,或者剥夺他的资源使其产生需求。如果是没有能力就让他具有能力。外界信息首先经过筛选(新异信息比单调信息更能引起注意),之后由大脑的默认网络调取过往的经验(激活扩散模型)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情(θ)(通过对许多关键特征进行加权计算,再根据结果进行分类和判断某种类别的大致概率),再由大脑的奖励网络和显著网络分别与欲望(v)进行比较,计算这些事情带来的收益机会(l)和成本风险(c)(两条路径是分开的),最终得出目标(x)。之后大脑会根据过往的经验寻找能达到目标的策略(a)(激活扩散模型),再计算每种策略的利弊进行决策(前景理论),之后采取的言行又会在环境中产生结果,并反馈给大脑产生强化(带来收益的继续,带来损害的避免)。θ和a的诞生都需要过往经历。这种经历可能是自己体验的,可能是看见或听说别人经历的。因此要不断积累因果链和策略。前景理论:img人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往往与其过往经历有关。他之前经历过哪些交流对象(比他强、比他弱、和他差不多),这些交流对象对他采取的影响方式是什么(侵犯或帮助,强制或依赖),而塑造出的他的应对方式又是什么(面对侵犯是采取反抗还是顺从,面对帮助是投桃报李还是得寸进尺),他渴望从这些交流中获得什么。四、博弈:博弈论的观点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为了扩大自己的利润,人与人之间通过资源进行博弈,最终达成一种任何一方改变都将受到损失的局面,这种局面被称作均衡。如谈判就是博弈,最终达成的协议就是均衡。人们用物质能量进行博弈时,谁更依赖于对方,谁就处于弱势。配置好的资源被称为产权。产权就是流量在一段时间内固定的流向,其分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控制流向别人的流量,剩余索取权则是控制流向自己的流量。配置对象与数量分离:当配置对象和配置数量分离时,可能会形成一种参与者都能接受的局面。当两者归属相同的人时,即让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人的行为与自己利益相关而谨慎使用剩余控制权。而当两者归属不同的人时,则会造成廉价投票权,即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人滥用其权力。可以通过高位虚权、实权低位解决两者的统一与分离问题,剩余管理权大的人剩余索取权小,剩余索取权小的人剩余管理权大。让一个人放弃剩余控制权,往往要用同等的剩余索取权作为补偿。人们用信息进行博弈时,谁掌握的信息更有价值,谁就处于强势。img信息经济学认为,拥有信息的一方(被称作代理人)可以欺骗没有信息的一方(被称作委托人)。代理人可以打着帮助委托人的旗号,做实际上损害委托人而有利于自己的事,即目标替代。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欺骗他,可采取事前奖励和事后惩罚两种方法。事前奖励是指在代理人行动前就给其足够的奖励,让其再去欺骗不划算。如雍正的养廉银,就是给钱来避免灰色收入。事后惩罚是指代理人行动后,委托人发现其欺骗自己时就给他惩罚。如合同的违约金。事后惩罚的前提是委托人必须要有发现的能力和惩罚的能力。如古代的御史、典签、锦衣卫等,都是起到监督的作用,使皇帝具有发现的能力。发现常见的有三种方式,信号传递、信息甄别和主动发现。信号传递是对方主动将信息传递给你,如广告。信息甄别是你设立一个门槛,让符合你要求的人通过,如考试。主动发现是你主动寻找信息。如工作试用期、工程尾款等,都是为委托人保留一定惩罚的能力。如果委托人的初衷和其惩罚的标准不一致,也会造成代理人的行为与委托人的初衷偏离。如王安石的 青苗法 ,本是官府贷款给农民种地,考核标准却是农民贷款的数量,于是最终导致了官府强行贷款给不需要的农民。五、制度: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与人之前达成的长期均衡就是制度。制度是人造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固定管道。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各个利益集团通过博弈最终达成均衡(制度)。国家与非国家主体达成的均衡叫做正式制度。如法律法规、政策等。非国家主体间达成的均衡叫做非正式制度。如道德、风俗习惯、行业潜规则等。国家通过给予民众一定利益,来换取民众的服从。其中国家给予的利益常见的有血缘、宗教力量、生产暴力交换体系的中介、集体主义和再分配。血缘的联系基于基因引导生物为自我复制而采取行动。从人类远古祖先以血缘形成的部落到古代的大家族再到现代的家庭,血缘一直是最牢固的纽带之一,帮助血亲本身就是一种丰厚的回报。而古代国家也往往以血缘为纽带,如西周的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等。宗教力量也往往会被古代国家用来使民众服从。如欧洲中世纪的教皇为国王加冕、古代中国的礼教将皇帝描述为天命所归的天子等。国家带来的最重要的利益是生产暴力交换体系的中介。国家中的生产集团如农民、工人等用生产出的产品(税收等)与暴力集团如军队等保障的安全进行交换,从而达成均衡。但在这个过程中,暴力集团的行动需要集中信息,生产集团提供的产品需要集中后分配,即两者用来交换的资源都需要集中配置,这就需要一个能够集中配置的中间机构(财政),即政府。“税收是一门既要拔鹅毛,又不让鹅尖叫的艺术。”—— 柯尔贝尔 再分配就是古代的劫富济贫,带领穷人抢富人的。当资源发生巨大变化时,博弈各方选择的策略会跟着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均衡或者说制度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叫做制度变迁。制度变迁也需要成本,也会遭受阻力。 增长极理论 。制度变迁往往从系统的某一部分开始作为驱动,带动整个结构变化,因此要选好增长极。六、历史:法国年鉴派史学的视角从历史学法国年鉴派史学的视角来看,历史从微观到宏观可以分作三个层次:事件人物、制度技术、气候环境。后者往往限制决定着前者,就像一座海上冰山一样,气候环境是沉在深海的最底层因素,制度技术是在海面下的中层因素,事件人物是浮在海面上的表层因素。气候环境决定了某个时期某个地区可利用的物质能量,制度技术则决定了该时期该地区的人类对资源的转化能力,而人类对物质能量的利用则形成了历史上记载的人物事件。如秦汉时期气候较热,关陇平原一片沃野而江南地区却是丛林遍布,于是帝国往往定都西安洛阳地区。到了隋唐时期由于气候变冷和过度开发,关陇平原收成变少,以致于皇帝不得不前往洛阳就食。而江南此时得到开发,在安史之乱后逐渐成为帝国的财政支撑,而江南到长安洛阳的最大中转站正是汴梁。到了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北京成为元明清三朝都城所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即封建诸侯时期(周)、世家豪族时期(秦汉隋唐)、士大夫乡绅时期(宋元明清)。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大致是一个三到四层的金字塔形状,在这个结构中,皇帝(统治者,拥有剩余索取权,有时也有剩余控制权)和他手下的贵族或官僚们(管理者,拥有剩余控制权)统治着广大的平民,但平民又往往依靠产权划分成了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产阶级通过产权对无产阶级进行控制,并可跃升成为贵族和官僚。在周朝,其被分为周天子、贵族和庶人三个阶层,贵族在作为统治者的同时又作为有产阶级通过产权对无产阶级的庶人进行控制。在秦汉隋唐,其被分为皇帝、世家官僚、地方豪族、佃户和自耕农四个阶层。在宋元明清,其又被分为皇帝、士大夫官僚、地方乡绅、佃农和自耕农四个阶层。周朝将国家划分为极小的区域,用贵族统治不同区域的庶人,又用血缘纽带和中央军事力量让周天子有能力约束分散的贵族。由于没有足够农具,小家庭难以从事生产,庶人们便组建起大家族共同生产。周王室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奖励诸侯的土地也渐渐变少,军事和经济上开始依赖西部诸侯。周厉王准备从国有山林中收税扩大财源结果被赶走。周幽王想要借助东部诸侯力量摆脱西部诸侯,结果被杀。到了战国时代,铁制农具的出现使得小家庭生产成为可能。技术的进步使得劳动在生产中占比下降而资本占比上升,表现为大家族瓦解为小家庭,小家庭的出现又使得土地能够私有流转,于是土地可以让商鞅拿来奖励耕战。商鞅通过立法将资源集中于国君,通过。最终秦统一了全国,并将原先各地的大家族拆分,形成原子化社会,但却迅速崩溃。经汉初分封制度的过渡,中央开始能够统治全国。在地方,六国贵族残余势力、依靠商业崛起的豪商和依靠土地兼并崛起的大地主逐渐形成了豪强,他们以血缘宗法和土地产权为纽带,形成庞大的宗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在中央,行政集团需要具有文字能力的人,由于信息媒介(竹简、绢等)的昂贵,因此文字信息被一些家族所垄断,形成了儒学世家。这种情况下,通过官员举荐的察举制和地方官员自主选拔下属的征辟制比考试更加实用,而这也导致出现了一些官僚和胥吏代代相传的官吏世家。外加战争产生的军功世家和汉朝皇帝重用的外戚世家,四大世家近乎垄断了行政集团。而不少豪族进入朝堂成为世家,不少世家扎根地方成为豪族,两者逐渐混同。最终世家豪族们引发了东汉帝国的崩溃,之后司马家虽然统一,但因世家豪族支持的内斗最终导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后,北方的世家豪族以司马氏之名借北方流民压制南方豪族,最终形成门阀。刘宋代晋后,又借次等门阀压制顶级门阀,并通过不断土断意图将作为豪族经济来源的佃农转化为朝廷税基的自耕农。在北方,北魏借助北方汉族世家的力量,通过太和改制实现中央集权,用班俸制控制官僚集团,用三长制取代实质上默许豪族割据的宗主督护制,用均田制将豪族手中的佃农转化为自耕农。但由于边镇叛乱,北魏崩溃。之后继承北魏制度并进一步发展的关陇集团统一全国,建立隋唐。而此时,由于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广泛传播,信息媒介成本下降,门阀无法再垄断文化,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得以成为可能。均田制的崩溃不仅导致了财政危机节度使专权引发安史之乱,也使得两税法实施且土地开始流转,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促使货币经济发展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而各地豪族纷纷迁往长安洛阳,最终被黄巢一网打尽,留下来的地方真空产生了藩镇割据的条件。最终,五代时期中央形成的强大禁军压制了藩镇,原本的地方豪族因为土地流转的冲击不再可能世代传承,而变为了富不过三代的小地主和小宗族。通过科举制这些小地主得以入朝为官形成官职不能世袭的士大夫集团,并被皇帝用来压制武将。文化传播使得文化不再世袭,儒学世家消亡且为科举制创造条件。科举制使得官职不再世袭,官僚世家消亡而士大夫集团形成。土地流转使得土地难以长期传承,豪强崩溃而乡绅地主形成。于是,新的皇帝、官僚(士大夫)、乡绅、自耕农和佃农阶层形成了。七、市场:经济学的视角配置可分为集中配置和分散配置。市场就是一种分散配置的方式。借贷是交换突破时空间限制的方式,货币可视作一种借贷凭证。生产的要素是禀赋(自然资源)、资本(固定资本如车床,流动资本如货币)、劳动。扩大生产就是扩大转换的能量。首先要有人具有扩大生产的意愿,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市场提供利润且获利群体有足够的力量。其次要有扩大生产的能力,要么主要依靠劳动来扩大,要么主要依靠资本来扩大。资本用能源提供的能量取代人提供的能量来进行转换,前者的效率和上限远大于后者。而古代中国走的前一条路,而近代欧洲走的后一条路,这就是对李约瑟之谜的回答。随着地理大发现,美洲金银流入西欧使得西欧物价上涨,进一步导致市场的需求增大。此时西欧的商人群体为了获取需求增大空间的利润,趁着生产技术的革新(科学被王权扶持用以对抗教权,在发现科学技术能带来生产率提高后又进一步扶持)开始通过发展资本的方式扩大生产。但资本需要原材料需要市场,于是就通过殖民和炮舰外交获取资源开拓市场。同时,西欧的政府和商人们还通过组织的集中生产(从工坊到工厂)和减少运输成本(运输的三种主要方式即铁路、海运和河流)进一步提升利润。这就是工业革命和近代殖民。当欧洲列强将世界刮分地差不多的时候,增量已经没有了于是他们便开始为争夺存量大打出手,一战爆发。详细内容见下—— 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62 赞同 · 4 评论回答img

编辑于 2022-03-13 17:31

赞同 12839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用户一

用户一

对待一切像对待自己一样。

69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海鸥梗图的原作者名叫 Joshua Barkman ,是一名加拿大漫画家。img 他的系列作品名为“False Knees”,漫画以动物为主角,尤其是鸟类,偶尔会有浣熊、 水獭 、猫狗等动物出现,画风偏向于真实。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下面是其他的一些漫画图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8img img img img 能给大家带来快乐我也很高兴,也许这就是分享的意义吧。我的东西我可以分享给你,但我不给,你不能抢。img img img img

看完啦?我的孩子。 呀嘿!!!

从系统论、物质能量信息的角度,融入一些博弈论、演化论、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简单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理解和学习一般要先搭框架再往里填内容,因此下面我先说一下框架,再讲详细内容。框架:世界是由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等资源构成的,人能够生产、配置、使用物质、能量、信息。配置资源的能力就是权力。生物是能够具有新陈代谢、适应环境、自我复制三个特点的东西。生物采取的行动往往有利于自身或相似基因的复制,但其要面临物竞(生物间竞争)、天择(自然淘汰)、性选择三种选择(淘汰)。生命通过基因变异产生不同的工具箱,又产生与选择方向趋近的欲望,并通过根据外界刺激采取策略(行动)来满足欲望,而该策略往往能够应对选择。人与人相互博弈,最后形成谁再更改就会吃亏的妥协即均衡。制度是长期存在的均衡。物质能量的博弈主要看博弈双方谁更依赖谁。信息的博弈主要是因为一方拥有另一方不知道的信息,为此后者可以进行事前预防和事后惩罚。国家拿着意识形态(包括血缘、神权、军农结构洞、再分配、集体主义等)作为筹码去和民众博弈换取他们的服从。内容:一、世界是什么1.世界把世界看做无数个点组成,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就像线,点和线共同构成了一张网。例:把人看做一个个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流就变成了线,这些点与线共同构成了社会。2.资源资源包括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例:房子的价格体现出其依附的土地的价格,房子和土地都属于空间这种稀缺资源。物质由基本粒子以一定结构组成,能量是改变物质的东西。例:农业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是人类通过植物收集和储存太阳能,在需要的时候吃掉。畜牧业是人类通过动物收集和储存太阳能,在需要的时候吃掉。 工业是用能量改变物质结构,分为采掘、冶金、化工、加工和能源。如外燃机和内燃机都是通过热能使空气膨胀,驱动机械运转。信息是通过缩小可能性来指导人配置资源的东西。例:有一天你听说某只股票明天会涨,于是赶紧买了这只股票。 某只股票在明天本有上涨、下跌、持平三种可能,“这只股票明天会涨”这句话将其缩小为一种可能,这就是缩小可能性。你买下这只股票,就是根据这句话(信息)配置资源。物质分布在空间当中,从不同方向的相同流量对其的改变不同,这种不同方向上的参数可叫做势能弹性。3.存量与流量资源在点中积累叫存量,在线中流动叫流量。流量又分为输入量和输出量,两者之差为增量。例:一个水池有一根进水管和输水管,进水管的水是输入量,出水管的水是输出量,水池里的水是存量,水池增加或减少的水为增量。 例:收益—成本=利润。把人看做一个点,输入的资源就是收益,输出的资源就是成本,增加或减少的资源就是利润。流量的数值是一定时间内线中流过的资源的数量,是流速关于时间的积分。信息可分为信息内存量和信息外存量。信息内存量是基因和思维,信息外存量是人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角色。基因就是细胞中的DNA,是遗传物质。思维就是大脑存储的信息。形象是他人大脑中关于你个人的信息的集合。角色是在互动中形成的部分资源的固定配置。存量往往是积蓄(外部流量涌入和内部存量存储)和爆发(内部存量流出)两个过程不断循环。例:从种子开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积蓄能量(积蓄),直到能量达到一个固定值,开始开花然后结果,将能量转移到果实上(爆发)。4.回路输入量或输出量或存量能影响接下来的输入量或输出量的结构就是回路。例:一个水池有一根进水管和输水管,将两根水管上各加一个水阀调节输入量和输出量,有一个人根据水池中水的多少调节水阀,这就是回路。存量不断增加或减少的回路叫增强回路。不断增加的增强回路是正增强回路,不断减少的增强回路是负增强回路。例:滚雪球,雪球越滚越大就是增强回路。存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被调节回来的回路叫调节回路。例:弹簧维持在引力和斥力平衡的状态,一旦离开平衡点很快就会回来,就是调节回路。增强回路是驱动,调节回路是限制。例:逻辑斯谛曲线。生命的增长会先增速后减速,这就是因为刚开始增强回路占主导,到后面调节回路占主导。 例:不可再生资源是负增强回路,可再生资源是调节回路 例:工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是一个增强回路,有限的资源空间则是一个调节回路,后者对前者的控制即构成 马尔萨斯陷阱 。外部性内部化:将行为和后果之间构成一个增强回路。例:考核制度将行为人与其承担的后果挂钩,其不完成目标行为就会受到损失。目标侵蚀:调节回路的范围(调节目标)不断变化。例:温水煮青蛙,目标(参照物)不断修正离原目标越来越远。5.影响要对别的点产生影响,要么直接作用于其身上,要么作用于其它点间接影响它。直接影响分为转换和配置。当发现别人的回路时,可以在任意节点上改变流量使得对方改变,或者拦截流量然后在保证对方不会抢夺的情况下用改变的流量与对方进行交换,这就是占据流量关键节点的配置。还可以是将自己的存量转换成别人需要的流量或将外界提供的流量吸收,这就流量的转换,转换分为生产和使用。(1)生产:生产是将对人无用的资源转换成对人有用的资源。例:煮饭就是将不能吃的生稻米等通过加热变成能吃的熟米饭。生产的三要素是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固定资本如机床等生产工具、流动资本如货币等交换工具)。固定资本的生产效率由技术决定。资本占比高了,劳动占比就会下降,产业发展的过程往往是从劳动密集(以劳动为主)向资本密集(以资本为主)发展,即以技术替代劳动。例:自动化机器替代劳工。因此,组织技术(对劳动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可提高生产的转换效率。例:组织技术的进步,如相对于每个人独立生产,不同人依照其特长进行分工能够减少学习所付出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工业革命时期,家庭兼职的纺织业转变为工厂专职的纺织业。农业也一样, 圈地运动 实际上是种植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将原来的小块耕地兼并改造成大农场或牧场。顺便说一句,近代欧洲各国都在进行圈地运动,其中英国平原广阔而农业基础薄弱,因此其转变为大农场的制度变迁成本较低。 例:生产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时期,珍妮纺织机的出现提高了纺织的生产效率。工业革命实质上是一场生产革命。欧洲存在着广泛的市场,从市场获取的利润(市场包括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发动战争或殖民也可创造市场)促使资本家们为扩大生产而行动,而自然资源(开采本国资源、殖民扩张获取资源)、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组织技术)和劳动(包括土地兼并和殖民获取的劳动力,以及农业革命带来的农业剩余足以养活工人群体)则为扩大生产提供支撑。生产革命使得各大势力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从而颠覆了原有的配置格局(资产阶级革命),使得生活日用品革命和武器革命爆发。例:土地兼并形成的大量流民,在古代中国形成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在近代欧洲则被崛起的工商业所吸收,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因此,农业技术和组织效率的提升使得生产中劳动要素占比下降,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革命,往往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革命的前提。 例:殖民扩张补充了先发工业国原材料的不足,奴隶贸易则补充了劳动的不足。 例:后发工业国通过获取本国农业剩余来换取外国技术,再用外国技术发展工业,生产出的工业品回补本国农业,这就是 剪刀差 。(2)配置:配置是将有用的资源分配给人的过程,解决分给谁和分多少的问题。例:你有一个苹果,可以给A,也可以给B,给谁由你决定,这就是配置。 例:一个水池有一根进水管和输水管,将两根水管上各加一个水阀调节输入量和输出量,这也是配置。生命以各种流量为生,有流量的地方就会形成利益集团。垄断:控制某流量再创造该流量的需求。例:管仲的尊王、菁茅之谋、阴里之谋,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空心化:调虎离山和釜底抽薪,先用利益引诱其离开根本,之后断其根本。例:管仲的衡山之谋。①配置分为控制增益流量和控制破坏流量。前者让人受益,后者让人受害。权力来源于配置资源。例:给某人提供财富、生命安全等来换取某人的服从。古代皇帝通过不杀头、赐予财富等换取臣民的服从。 例:刑罚是悬挂在大多数人头顶的破坏流量。②配置分为集中配置和分散配置。集中配置优势有两个。通过集中(节约固定成本)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信息由于集中(稀缺且全面)获得更多价值。例:古代中央政府配置是一种集中配置,即资源集中一处再进行配置。 例:市场交易是一种分散配置,即资源未集中在一处配置。③由配置产生的关系分为竞争和交换。当存量进行吞并(扩张)时,可吞并竞争对手(横向扩张),也可吞并交换对象(纵向扩张)。a竞争竞争是两个以上的点拥有同一个输入量。供不应求就是稀缺,稀缺产生竞争。例:胞吞,一个细胞吞食另一个细胞。为了生存,我必须杀死你,必须吃掉你。 例:两只羊吃草,羊和羊对草拥有的能量进行竞争。 例:狼捕食羊,狼和羊是对羊拥有的能量进行竞争。竞争成本:竞争者间往往会花费大量成本用于竞争,这就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例:踮脚效应,一群人站着观看表演,由于被第一排的人遮挡,第二排以后的人看不见舞台,于是纷纷踮起脚尖,后排的人也只好跟着踮起脚尖,到了最后,第二排以后的人还是看不见舞台,但都踮起了脚尖。当竞争成本被用于让第三方收益时,便形成了博弈论中的万元陷阱。例:网络游戏两个玩家互相充钱买装备战胜对方,最终运营商获得收益。再如两个员工为了竞争职位或奖金,纷纷加班,最终老板收益,这便是 布若威 的制造同意理论。再如国外两个企业为了寻求政府支持而纷纷让利给政府,这便是经济学中的寻租。科斯对价:当某个主体的行为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时(负外部性),该由谁来承担责任。传统的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上预设了权利划分,认为前者侵犯了后者的权利,应当停止侵犯恢复原来的权利划分并给予后者补偿。但交易费用理论的创始人科斯则否定了权利划分的预设,而认为这是两者在争夺稀缺资源,应按照社会总成本最小的思路去划分稀缺资源,即由负担成本最小的一方负担,并由另一方作出适当的补偿,这个补偿就是科斯对价。例:一家企业往河里排污,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用水。传统理论认为,企业侵犯了居民的生命健康权,应当停止排污搬走并弥补居民损失。科斯则从社会成本最小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应当搬走,但搬走也需要成本,因此居民可付给企业一定搬迁费。分流:反过来,要限制某个节点存量过多对自己产生威胁,就要给他制造竞争对手,分走他的部分流量,也就是分化制衡。例:洛克的三权分立,便是制造三个竞争对手。再如古代的帝王术,也力求将臣下分化削弱力量,便于统治。拓跋焘用崔浩, 李孝伯 是副手,不听话了就把崔浩弄下去李孝伯上位。嘉靖用严嵩,徐阶是副手,不听话了就把严嵩弄下去徐阶上位。 拓跋宏 用李冲,也用李彪钳制。司马炎临死前用外戚、宗室、宗王互相牵制。孙权立太子,又扶持鲁王牵制。b交换交换指两个以上的点互相进行输入。例:所有的合作都是交换,所有的交换都是合作。 例:商业的本质是交换。 例:古代屠城时,往往可以用钱买命。 例: 汉灵帝 开西园公开卖官。汉武帝、乾隆等极多皇帝都卖过官。合作的优势有四个。一是分工产生比较优势(禀赋)。二是数量增加产生成本承受优势。三是可进行集中配置。四是通过交换,可能双方获得的利润都增加即 帕累托 改进,也可能一方利润减少一方利润增加即卡尔多改进。例:帕累托改进。你喜欢吃梨手里却只有一个苹果,他喜欢吃苹果手里却只有一个梨,你拿苹果交换他的梨,你俩的利润都增加了。 例: 卡尔多 改进。你手里有一个苹果,他手里有一把刀,他用刀威胁你把苹果给他,你损失了一个苹果,他得到了一个苹果。以物易物无法突破时空限制,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交换突破时空限制的工具。弱者联盟:弱者为了对抗强者往往会结成同盟,哪怕他们也是竞争对手。例:三国时期,曹操势力强于孙权势力和刘备势力,于是孙权势力和刘备势力就一起合作对付曹操势力,当然这种联盟也很脆弱,当刘备势力壮大,孙权势力又反过来联合曹操势力对付刘备势力,等其被削弱,孙权又再次与诸葛亮结盟对抗曹丕。当盟友过于弱小可能被强者吞并时,其可能会比强者先一步吞食掉盟友来壮大自己,如诸葛亮去世后,孙权就陈兵吴蜀边境,准备随时出兵蜀国。三角结构:当有三个竞争者时,最强往往会联合最弱打击次强,最弱要么联合次强抗击最强结成弱者联盟,要么打击并取代次强。交易成本与 科斯定理 。组织成本。(3)使用:使用是将有用资源变为无用资源的过程,分为增益和破坏,增益指将资源用来维护生命和制造更多有用的资源,破坏指将资源用来损坏生命和损坏有用的资源。增加增益流量或者减少破坏流量使其增益,增加破坏流量或者减少增益流量将其破坏。(4)间接影响:向其它节点传递资源,改变它与其它节点的连接。例:向某人周围的人传递诋毁某人的流言,使其信息外存量受到损害。 例:对付居住在一楼的人,故意延迟清理 化粪池 的时间,让其溢出来。还可以提高其周围某些事情发生的概率。例:在其必经之路的楼上放个花盆,想着说不定哪天花盆掉下去把他砸死了,这就是间接故意杀人行为。6.产权配置好的资源被称为产权。产权就是流量在一段时间内固定的流向,其分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控制流向别人的流量,剩余索取权则是控制流向自己的流量。例:在一家公司中,分红的股权是剩余索取权,负责经营的经理权是剩余索取权。(1)剩余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包括将资源分配给谁(配置对象)、分配多少(配置数量)和用来做什么(配置用途)。配置对象与数量分离:当配置对象和配置数量分离时,可能会形成一种参与者都能接受的局面。例:两人分蛋糕,一人负责将蛋糕切成两半,一人负责选择自己的那一半蛋糕,那么切蛋糕的人只有将蛋糕切成相等的两半才能使自己得到的蛋糕最大。配置用途分为有助于生命生长的消费(如吃饭)、损坏物体现有结构的破坏(如摔杯、伤人)、用自己手中存量换取他人手中存量的交换。(2)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分为固定剩余和浮动剩余。固定剩余是指不受成本影响的收益(经济学上这种收益被称为租)。例:固定工资,无论工作付出多少,收益都是固定的。浮动剩余是指受成本的变化而变化的收益,比如按件计酬、按股份分红等。(3)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与分离:当两者归属相同的人时,即让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人的行为与自己利益相关而谨慎使用剩余控制权。例:公司给管理层人员一些股份来让其为公司谋利。而当两者归属不同的人时,则会造成廉价投票权,即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人滥用其权力。可以通过高位虚权、实权低位解决,剩余管理权大的人剩余索取权小,剩余索取权小的人剩余管理权大。例:南朝高门居显位,寒门掌机要。高门有钱有地位没权,寒门有权没钱没地位。让一个人放弃剩余控制权,往往要用同等的剩余索取权作为补偿。例:日本废藩置县时,便是让各藩大名成为华族,用国家的剩余索取权去换取各藩大名对藩内的剩余控制权。7.演化二、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种能够进行新陈代谢、适应环境和自我复制的东西。1.新陈代谢宇宙中所有事物有从不均匀到均匀的趋势,这种趋势被称为熵增。在熵增加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局部维持低熵使得整体熵增速度变快的情况。维持低熵的局部实际上在不断吸收外界的低熵物质排出体内的高熵物质以维持自身的低熵,这个过程就是新陈代谢,这种局部被称为耗散结构。例:动物进食就是获取低熵物质,排泄就有部分是排出高熵物质。生命都是耗散结构。吸收低熵物质即输入量为低熵物质,排出高熵物质即输出量为高熵物质。通过调节输入量和输出量,它既可以调节自身,又可以影响外界环境。2.自我复制基因会不断自我复制四十至五十次,直到 端粒酶 耗尽。生物采取的行动往往有利于自身基因的复制,或其有利于认为的与自身相似的基因的复制(后者被称为亲缘选择)。这种规律也刻在了有智力生物的欲望之中,成为亲情的重要来源之一(另一来源为长期共同生活所培养的信任)。3.适应环境基因和环境共同塑造了生物。生物的一切也只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基因就像一个工具箱提供了多种可能,而环境最终将其塑造成了某一种可能。img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复制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获取别的生物的基因(水平基因转移,目前只存在一些单细胞生物钟)等导致基因发生变化,即基因变异。基因变异意味着生物的工具箱的变化。而对于有智力的生物而言,其又通过基因突变演化出了欲望,智力生物通过满足欲望来采取行动。满足欲望,生物就会感到快乐,并继续采取这种行动。不能满足欲望,生物就会感到痛苦,从而采取行动改变。欲望的稀缺形成需求,而需求往往通过体验或者与其它需求联系起来来创造,有时因为能力不足而压抑。因此没有需求就让其体验来创造。例:某些商家会让客户免费试用。 例:经历首次恋爱后人会发生很大变化。或者与其它需求产生联系。例:奢侈品将购买商品与体现人的某种身份地位相联系。 例:定位某些群体是白领或者说都市精英,然后说都市精英就需要某品牌的衣服、某品牌的包、某品牌的口红之类的。例:某房产打广告说自己的小区是高档小区,只能精英人士入住,把精英人士和房产联系起来。或者剥夺他的资源使其产生需求。例:让猫吃辣椒,就在其屁股上抹点辣椒,其不得不去舔,这时给它碗凉水它还要感谢你。如果是没有能力压抑就让他具有能力。例:消费主义创造需求来促使消费群体有消费欲望后,却发现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y—rk=wl,即产品价值—剩余价值=薪酬,薪酬用于消费),消费群体不具备强大的消费能力。于是就通过向其贷款来使其具有消费能力。借贷的本质是转移,将以后的消费转移到当前,再用以后的劳动来偿还,当然也有人赖账。智力生物的大脑记录下环境和行为引发的欲望的不断满足或不满足,并经过加工后形成思维。然而,在万物熵增的洪流中,保持低熵的生物注定要对抗熵增的力量,但最终个体难逃被淘汰的命运。让生物没有留下后代的淘汰被称为选择。选择有三种,即物竞(生物间竞争,如狼捕食羊)、天择(自然选择,如天灾、气候变化)、性选择(有性繁殖的生物间竞争性伴侣或者与性伴侣之间的博弈)。环境的变化也会使得选择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被淘汰的对象发生变化。而生物也演化出了两种应对选择(适应环境)的方法。首先,生物可以通过基因变异来改变工具箱,从群体上来看,各种各样的基因变异总有能适应环境不被淘汰的。其次,有智力的生物其欲望引导的行动往往与选择的方向相近或者说不容易被淘汰,而环境的改变使得欲望的满足程度改变从而使人在思维的指导下行为发生改变以适应环境。当然,有时欲望引导的行动也会偏离生存。4.决策人的大脑大致可分为理性系统(超我、慢思考系统)和情感系统(本我、快思考系统)两个部分,其各自有一套行动回路,并由自我加以调节。人的行动回路为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做出决策—采取行动。解读信息实质上是估算该信息对自己利润的影响,从概率p和利润v中考虑。概率p往往来自于其本人之前的经验。然后再对采取何种行动进行决策。经济学上描述决策的理论主要有期望效用理论和在其基础上修正的前景理论。决策理论描述的是个体对资源配置的计算。期望效用理论:在决策时人有若干个行动选择(a),通过计算每个选择在不同情况下获得的效用(u(x),可以简单理解成利润)和不同情况发生的概率(p)之积U做出决定(选择积最大的行动选择),即U=∑u(xi)·pi,其中x为财富数,u(xi)为第i种情况的利润,p为第i种情况的概率。前景理论:V*(x)=U(ω)+Vω(x),其中ω为参照点数量,x为实际数量与参照点数量之差,U(ω)为ω的 效用函数 。Vω(x)=xα(x≥0)或-λ(-x)β(x<0),λ=2.25,π(x)为主观概率。则有V=V*(x)·π(x)。再比较各策略的V,选择最大值。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是效用关于商品数量的导数,边际效用递减指越满足带来的效用增量越少。比如空腹开始吃馒头,吃第二个馒头比第一个馒头带来的满足感要少,以此类推,吃饱前的最后一个馒头带来的效用近乎为0。饥饿效应:越接近满足便越渴望。前景理论是在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参照点进行修正。考虑人,往往要考虑他的需求是什么,他的资源是什么,他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去实现他的需求。当看到他某个行动,往往要想他的后招有哪些。5.收益使用收益和交换收益。自然规律和偏好决定使用价值,供需关系决定交换收益。做出某项选择后,收益和成本是否可撤回(可撤回的利润实际上是交换收益),选项范围的改变(选取最大的选项计算利润和概率之积就得到前面的交换收益)。潜在收益。情绪收益。收益掠夺。例:让别人用短期利益换长期利益。《大明王朝1566》中的以改兼赈,让大户用粮(短期流量)去买灾民的田(长期流量),灾民暂时有了粮不会饿死,但来年却失去了生计。 例:清初抗粮案,书生兄弟交税税差却说没交,被抓住一个重伤一个打死。书生们集体抗议,写上老师的名字,结果没参加的老师也被卷入,一起被流放。 不管那么多,找个抗粮的借口,许许多多毫无关系无辜的人牵连死去,毫无辩白抵抗的能力,哪怕任其欺压毫不反抗有时都不行,在强者面前弱者就是如此轻易被掠夺。 为什么会牵连无辜的人呢?因为识别(获取信息)也是有成本的,在古代某些官僚那里,人命的价值比不上这点信息成本。6.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未选择的收益。一旦出现盈利,机会成本就会提高; 一旦出现亏损,机会成本就会下降。在本文中不将机会成本视为成本。沉没成本。固定成本。怨恨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监督考核成本。组织成本。敲竹杠。成本转嫁。国王-贵族(官僚)-平民:古代欧洲国王用贵族和官僚统治平民,又用平民限制贵族。白手套:让人去帮自己干脏事招人怨恨的事,将怨恨成本转嫁给别人。例:宋徽宗用蔡京捞钱,《大明王朝1566》嘉靖用严嵩捞钱。 例:古代统治者见予之行不见夺,就是让老百姓看见自己给他们好处,看不见自己是怎么掠夺他们的。古代朝廷让下面去做某件事,暗地里给下面下损民的考核指标,下面于是不得不做损民的事,做完之后朝廷反过来说下面不该损民,给了民众一个交代。 例:集中配置需要承担怨恨成本,分散配置则将怨恨成本部分转嫁给市场,但古代百姓仍可能认为朝廷不管制市场而不满。铺路:老皇帝有时会将某些人才故意抑而不用,放在太子身边,等到太子即位就可以封赏施恩。有时也会在自己驾崩前将重臣贬谪,一是防止其卷入皇位之争保护他们,二是为新皇登基施恩赦免他们做铺垫。间接税:古代朝廷向商人征税或租给商人商品,商人通过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民间,相当于向民间征税。7.不确定性预见可能出现的成本的风险。例:商家预见采石场周围噪音和空气污染严重,附近居民可能起诉,于是把周围的地买下来。8.侵犯与帮助满足自己的欲望,要么通过交换(帮助),要么通过掠夺(侵犯)。这也就形成了人生的两种不同打法,长期行为方式哪种更多一些,具体选择哪种则要计算两者带来的利润。侵犯收益:消灭威胁和刮分资源和形象展示和情感收益(报复、侵犯的情感满足)。侵犯成本:行为成本、怨恨成本和对方反击。帮助收益:减少威胁和得到帮助和形象展示和情感收益和感激收益。帮助成本:行为成本和提高对方心理预期(依赖成本)和对方认为软弱可欺(轻视成本)。提升侵犯成本的方法无外乎增加信息成本和执行成本。增加信息成本的方法有躲藏、狡兔三窟。躲藏是躲进环境中增加识别的难度如变色龙,狡兔三窟就是增加自己可能藏身的概率。增加执行成本的方法有为虎作伥、制造捕食成本、制造反击成本。为虎作伥是创造自己对捕食者的价值避免被吃,制造捕食成本是指让捕食者捕食自己时会付出巨大成本,如兔子跑得快、乌龟的壳,制造反击成本指让捕食者捕食自己后会付出巨大成本,如刺猬的刺、毒虫的毒与警告色。成本转嫁的方法是祸水东引、藏身于众。祸水东引是让捕食者去吃别的动物,藏身于众就是躲进群体中减少自己被吃的概率。三、社会是什么1.博弈博弈是资源配置的互动过程。博弈的要素是参与人、策略集、信息、支付函数和均衡。参与人是参与博弈的对象。策略集是每个参与人各自可做出的选择的集合。有多少策略集由你所拥有的资源决定。支付函数是指参与人做出选择后达成的结果给各自带来的利润。策略+环境=支付函数。均衡是指参与人们经过博弈达成的稳定局面,其是一种调节回路或者说吸引子,任何一方改变策略都会让自己受到损失。2.物质能量博弈:相互依赖性对手对你的依赖性=你能改变对手的流量/对手需要的流量,依赖性的最大值为1。要注意的是,你减少对手流量后,对手可能从其它地方补充流量,你能改变的对手流量是指你改变前后对手从你以及其它地方获得流量的差值。替代连接(节点):能够替代之前缺失流量的连接(节点)是替代连接(节点),某个节点的替代连接(节点)越多他对单个连接(节点)的依赖性就越小。替代连接可以是已有连接,也可以是尚未形成但可以形成的潜在连接(节点)。例:企业中的劳动者辞职,那么企业可以从劳动力市场招募新的劳动力,这些新的劳动力就是由潜在节点形成的替代节点。软预算约束:某些组织被动地依靠外界资源的不断输入才能存活,而不能自行寻找资源的情况被称为软预算约束,其是一种瞬态。例:“授人以鱼”就会形成软预算约束,而“授人以渔”才能打破这种状态。在假设信息完全的情况下,相互间依赖性的对比决定了博弈的结果。但现实中信息是不完全的,这时就会产生信息的博弈,这就需要委托代理理论来解决。根据博弈是否通过信息交流达成均衡,均衡可分为契约均衡和非契约均衡。3.信息流量博弈:委托代理理论(1)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在委托代理理论中,拥有私有信息的一方叫代理人,不拥有私有信息的一方叫委托人。信息不对称导致代理人在达成契约前或达成契约后对委托人占据优势。共谋:两人达成秘密协议欺骗第三方。达成契约前因代理人占据优势使得委托人不愿达成契约的现象叫逆向选择。制造逆向选择的关键在于强调价值而隐去概率。例:腓特烈的斜线阵。敌人只能看到腓特烈第一排的士兵,不知道其背后是均匀分布还是左重右轻或者左轻右重,形成逆向选择。而在历史上均匀分布的概率远大于左重右轻或左轻右重,于是选择均匀配置。解决方法一是放出自己配置的假消息,实际上就是事前奖励;二是保留预备队,待信息清晰后再投入预备队,实际上就是事后惩罚。 例:自行坦白。老师对学生说刚刚看到有些同学开小差,请开小差的同学下课后自行找老师坦白,否则从重处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逆向选择。开小差的学生不知道老师看到自己开小差没有,但不坦白的成本显然大于坦白他只好选择坦白。达成契约后代理人隐瞒自己的不按照契约执行的行为叫做道德风险。假公济私:又叫做目标替代、内部性,即用个人目标取代组织目标的道德风险。例:美国的田纳西水库项目,本是为了穷人的福利工程,富人们却纷纷用各种手段挤进管理层,瓜分穷人的福利,此时社会大众是委托人,而富人们是代理人。 例:《大明王朝1566》中的改稻为桑,本是农民的红利,但先是被马宁远等为了自己的政绩强行踏苗,之后又被严世藩等为了低价买田而毁堤淹田。 例:漂没也是一种假公济私,即捞的钱一是称路途中损耗了,二是称装船船翻了,或者仓库被烧了,至于船里面仓库里面有没有货就不知道了,三是称被麻匪给劫了。 例:捆绑集资,先假装做某事,让别人跟着做,之后自己做的成本悄悄补偿,将他人做出的收益占为己有。皇帝先出钱,大户跟着出,这叫集资。如果事后皇帝的钱如数奉还,大户的钱三七分成,这叫集资诈骗。唐宪宗迎佛骨,萧衍出家,莫不如是。虚假担保:向你保证但实际上保证的事情不会发生。例:有人说对你说,不要怕,不会怎么怎么样,你心里得到了安慰但他很有可能是在骗你。非契约均衡仅面临逆向选择问题,而契约均衡则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问题。两方各自陈述一套事实,第三方辨别不了谁真谁假,叫第三方不可验证。例:芥川龙之介小说《竹林中》。值得指出的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不一定是有害的。装聋作哑:委托人因担心代理人知道自己知道其私有信息后采取的行动,而假装不知道。例:不聋不哑不做当家翁,儿女有些事情装作不知道,可减少儿女的心理负担。 例:察见渊鱼者不祥,知道别人的秘密可能会成为别人的攻击对象。 例:水至清则无鱼,大家的小秘密都暴露在管理者面前,处不处理?处理完了谁来干事?所以曹操官渡之战胜利后烧己方写给袁绍的书信,《大宋提刑官》中皇帝烧宋慈参奏百官的奏折。当然也有不这么干的,比如朱元璋。 例:和稀泥,汉文帝时吴王的儿子被汉景帝杀了,于是吴王不来上朝。汉文帝于是说吴王病了,因此允许他可以不来上朝。不这么说的话,吴王不来上朝的行为就是反叛,汉文帝就不得不去讨伐吴王以避免其他人效仿,而目前却又不也是讨伐的时机。东晋时也有人嘲笑王导和稀泥,王导说你们现在嘲笑我和稀泥,以后会想念我和稀泥。灵活性弥补:契约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欠缺灵活性,这就需要一些契约之外甚至违背契约的非正式制度来维持灵活性。委托人对非正式制度的管理具有弹性,视情况有时打击有时纵容。例:某些部门的小金库。(2)事前奖励与事后惩罚解决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足够的利润让其不说谎即事前奖励,一种是察觉其说谎后给予其惩罚即事后惩罚。对于事前奖励而言,有两种约束,让代理人参与契约的激励叫做参与约束,让代理人做出最有利于委托人的行为的激励叫做激励相容约束。对于事后惩罚而言,首先需要获取信息,方法主要有三个,要么代理人自己告诉委托人私有信息(信号发送),要么委托人试探出代理人的私有信息(信息甄别),要么自己去查找信息。例:成文法是一种信号发送,考试是一种信息甄别,考核监督是一种查找信息。考核监督有以下四个问题:第一,目标错位。考核监督标准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代理人行为与委托人的初衷偏离甚至相悖。举个例子,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本意是借贷给需要的农户,但考核标准却是借贷农户的多少。为了达到监督标准,开始摊派不需要借贷的农户借贷,加重农户的负担,初衷和结果相违背。各种形式主义就是如此诞生的。第二,考核监督过程存在收买勒索。代理人通过收买考核监督者,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过来,考核监督者也可以以不让其通过考核监督为威胁,让代理人给自己好处。第三,委托人给出实际情况无法达到目标,还不允许变通,这等于是逼着代理人作假。第四,监督考核成本的问题,由于成本限制不可能悉数考核监督,这其中就又有投机取巧的问题。事后惩罚还要留有剩余控制权,也就是反击的能力。例:试用期满后再决定是否聘用、合同的违约金、关系合同、隐性合同(约定俗成的规则)等。虚假的剩余控制权:以为自己有剩余控制权,但实际上当对方违约后,无法使用剩余控制权或使用剩余控制权的利润比不上不使用。例:网购七天无条件退货需要货物完整,于是有些商家就把吊牌挂在拉链上,要试衣服必须扯到吊牌,而一旦扯掉货物就不完整了。(3)收益与成本的分配在合同中,还面临着收益、成本(交易成本)和风险的分配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监督考核成本等。交易成本可由委托人承担(如委托人支付代理人劳动工资承担风险),可由代理人承担(如租金、包干),可由委托人代理人共同承担(如分成制),可由第三人承担。包干这种代理方式往往是委托人许以一定激励,并对目标做出规定,然后代理人自身承担成本完成目标。其常见于对于委托人来说自己开发成本过大,而代理人自己开发仍有利润的项目。例:明朝的卫所军户制度,就是政府将一些偏远地区的管理权交给卫所军户。 例:北美洲的开发,也是英国政府将管理权交给个人。若委托人或第三方承担执行成本,结果给的履行成本不足怎么办?代理人就不得不承担部分成本。而另一方面代理人承担执行成本,也可以报高执行成本,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揣进自己腰包。4.意识形态物质能量激励(经济)、信息内存量激励(通过学习实践自我提升)、信息外存量激励(血缘关系、良好人际关系、职级晋升、伟大事业奋斗)。最常见的有血缘、生产—暴力交换体系的结构洞、再分配、集体主义。5.制度与国家分封制灵活处理但难控制。官僚制一刀切但好控制。分封制贵族拥有完整剩余控制权和浮动剩余索取权(分成)。官僚制官僚拥有不完整剩余控制权和固定剩余索取权(租)。古代压制官僚集团,民间生产资源可能更多,但朝廷资源汲取能力差对外作战能力弱,可能被入侵。不压制官僚集团,在民众还能活下去之前对抗外族力强,但古代官僚集团很快就会把平民的血吸干。官僚制缺乏反馈机制和博弈资源。6.资源与国家7.市场商品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关系被称为供需关系,商品数量与交换的货币数量之比被称为价格,价格是供需关系的反映。有的商品交换后可以原价换回,而有的则不可以。企业家是资源配置的中间人。他愿意付出成本,是因为他相信消费者会为他付出的成本买单。他在猜有没有消费者愿意为他的经营活动买单。价格决定于供需而非成本,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这个价格再反过来通过供需决定原材料的价格,这样一步步倒推。现实是先预估其能赚到的钱来决定原材料价格。于是市场配置的结果反映的是各种供需关系。y=rk+wl,y是产出,r是资本回报率,k是资本,w是劳动,l是单位劳动工资。也就是说,货币和商品有两种交换途径。一种是m—c—m,m是商品,c是货币,即生产商品获取货币,再用货币购买想要的商品,也就是前面的wl。另一种是c—m—c,即用货币买商品,等商品涨价,再卖出获得更多货币也就是前面的rk。其中商品价格的上涨源于散户或庄家的大量货币涌入该商品的市场,下跌则由于货币流出。要想获利即需要低买高卖。先低买在高卖叫做多,先借东西高卖再低买还东西叫做空。例:炒股就是高买低卖。rk还有个名字,叫做劳动剩余。单位时间内l是有限的,k却可以不断积累越来越大,于是资本的收益远大于劳动的收益,贫富差距由此拉大。

编辑于 2022-01-20 15:27

世界是虚构的。

国家、宗教、社会制度、法律,都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东西。

上等人用想象出来的东西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同阶层的人看到虚构出来的不同的世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

你住的地方不好就代表你小学初中只能上差的学校。

有人读的高中本科率都不及别人高中的985、211率。

有几亿人没有坐过飞机,也有很多人可以环球旅行。

有人100块钱是一周的生活费,有人100块是一顿饭钱。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人出生就在罗马。

“有些东西你出生的时候没有,那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有人觉得这是悲观主义,有人觉得是 现实主义

学习、自律、努力,延迟满足,都是痛苦的,因为这些都是反人类本性的。及时行乐,放纵自我,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人类的动物本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类拥有智慧可以定制规则。

你不妨幻想一下,假如没有人类的社会制度,那每一个人他都能公平享有地球上的土地和资源,羊一出生就能吃地上的草,狼出生就可以随便抓自己能抓到的羊作为食物。

当然也正是因为有社会制度才使国家有更好的发展,也从本质上区分了人和动物。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精神层次反而变的越来越低了,娱乐设备越来越多,短视频,电视剧电影文化的发展让人变的越来越不喜欢思考,农村比城市更讲究人情世故,社会的发展让人逐渐变的没有了人情味。

对于阶级差距,一站有一站的风景,各有各的烦恼,谁都不要羡慕谁,只是你看到的和别人的不一样而已,人最痛苦的就是在得到和失去中间摇摆不定,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得到你极力追求的东西,而是那些你习以为常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的,真正的贫穷是没有爱,不被需要。

以上回答全是本人的主观看法,我读的书不多,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三观基本是由身边人的影响形成的,我知道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假装有分界线!

更新,2月13号,没想到这个回答能有这么多点赞,受宠若惊!

我不是什么大佬呜呜呜不要私聊我要 人生的真相 了,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也很苦的呜呜呜,就是看了些书。

回答前半段参考的是《 人类简史 》写的“集体想象”的观点,人类简史绝对是本好书!墙裂推荐!还分析过为何历史是男尊女卑,虽然并没有答案哈哈哈。

后面提到关于精神层次的问题参考的是《 物种起源 》的另一个参与者著名的各种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的观点,他的研究发现:越原始的部落内部越和平友爱,人与人之间更懂得互相尊重、团结,物质发达了人的精神就沉沦了。我没有特意看过他的书籍,如果有表述错误欢迎评论指出。悄悄话:这个观点是不是说明人脑不符合进化论。

回答我开头和末尾都有表达一个观点:不一样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的。每个人的想法经历都是不同的,对事情的理解和感悟也不一样,我并不觉得书上看到的东西就是绝对的真理,我也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遇到好的就去学习,不太好的也不要去埋汰。

“承认自己的无知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是 苏格拉底 的终极思想,当我理解了“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是震撼的!突然发现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的偏见,但是我却视它为真理。人的成长就是需要走出自己的偏见,被反驳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再此向评论区点赞第二多的那条评论说声抱歉,我把你拉黑了!因为我感觉你都没有看完我说的话,没懂我的意思就急着反驳我,还一脸不屑(吃瓜的表情)我很不开心。

2月15号更新

修改了部分措辞不严谨的地方。

另外我想说一下我对“农村比城市更有人情味”这句话的看法,其实我的第一想法是想到过年的时候,我小时候每年过年我都觉得很开心,因为有好吃的有压岁钱有新衣服可以到处去玩耍,但是长大之后这些我都可以自己满足自己,所以再看到这些并没有太大的幸福感,物质发达了人的思想和感受就改变了,这可能类似于“见识广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就更多了,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人们在意的更多的就是能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当然现在农村的人情味也在逐渐的消失,因为要被迫接受现实,又会去比较,资本家的压榨还有城市化过程产生的贫富差距会产生仇富的人。

还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是我自己的想法,不是书上的…没有科学根据。举个例子:一个穷人,他胆小怯懦,有人觉得他因为胆小怯懦所以穷,有人觉得他因为穷才胆小怯懦。一个看到的是结果,一个看到的是原因。世上大部分人看到的大部分事情都只是结果,所以才有“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