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风口在哪,关于消费品和资本品
下一个风口在哪,关于消费品和资本品。
一、消费品与资本品
在所有的商品中,奥派经济学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品,也就是直接满足消费者欲求的产品,比如,一瓶饮料,一包烟;一类是资本品,也就是他是中间产品,他并不直接满足于消费者的欲求,而是生产消费品的工具,比如一台设备,一套管理系统;
那从商业上来说,卖什么产品的企业更有价值呢?
卖消费品。
原因是,消费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可经济计算的。
这里需要解释什么叫经济计算,米塞斯在《社会主义》一书中指出,计划经济必然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失去了价格机制,所以无法经济计算。
经济计算是生产私有制下,企业主以利润为目标、对手段进行选择的方法。比如,一个企业主要购买一台设备(资本品),他必然要对这个设备的价格和他能带来的边际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购买这台设备是否有利于他增加利润。
而那些以“社会价值”为目的来评估手段的方式,不是经济计算,比如某一条铁路会带来什么社会价值,这是不可能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
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他也无法进行经济计算。
如果仅仅自己去吃饭,他不能计算出,吃一碗三十块的大排面和吃一顿699的海鲜自助,对他来说,哪一个能创造利润。
选择花多少钱、吃什么 ,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消费偏好。
百亿富豪一样可以只吃碗大排面就完成果腹目标了,一个小白领一样可以对海鲜自助非常热爱,用月工资的十分之一去奢侈一把。
所以,资本品面对的需求是企业主的经济计算,而消费品面临的需求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之所以说 ,卖消费品的企业更有价值,是因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非常复杂,并随时变化,所以,卖消费品的难度更高,更难以成长为大企业。
这一点,在投资上也得以体现,股神巴菲特就是主要投资消费品型企业,比如可口可乐,苹果等企业,他把经营消费品企业的难度浓缩成一个概念“护城河“。
同样,在中国股市中,最有价值的企业就是茅台。即使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家来到中国,要他开发一款酒与茅台竞争,都是很难找到突破口的,因为他无法设计一个超越茅台的产品指标。
茅台的价值仅仅存在于中国消费者的主观消费偏好当中,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概念叫“品牌”。如何塑造一个品牌,是一门玄学。
可口可乐的品牌可以屹立百年不倒,谷歌有再多的钱,也不一定能生产另一个品牌取而代之。
结论是,资本品往往有一系列的指标,可以进行竞争,你卖的机器设备效率是可以指标化的,另一家企业竞争的方向很明确,所以资本品的企业的未来不确定性更大,他必须不断的投资研发以确保不被超越。
而消费品则取决于消费者偏好,品牌、特殊的口味、独特的文化等等 ,一旦成长起来,就会构成巨大的竞争壁垒,从而可以让企业不必花很多钱去持续投入,也能稳定获得销售额。
一家每年大量资本投入研发的企业,其实是一家前途有巨大不确定性的企业,因为如果他停止研发,可能马上被竞争对手超越。
如果要你比较苹果与华为,哪怕二者体量一样大(销售额一样多),你也会发现,苹果投入研发比例远少于华为,原因是苹果手机作为消费品,占据了高端市场七成五的市场 ,苹果手机事实上很少有大的改进,但各种综合优势,让其可以躺赚,而华为就不一样了,他的消费品业务萎缩后,又回到资本品业务为主的模式中,不研发,就不足以应对竞争对手发起的挑战。
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面对一个在IT设备或服务中不断投入研发的企业,哪怕他飞速成长,从长远来说,他的确定性都不如拥有巨大品牌号召力的消费品企业。
在解释了消费品与资本品后,我们来谈今天的主题,那就是下一个风口。
二、下一个风口在哪?
下一个风口,依然会在消费品赛道,这一个领域,中国企业依然有巨大的空间,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仅仅只有四十年,中国中产阶级和新消费人群的崛起也就在这十来年。
消费升级其实说的就是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在收入上升时发生的改变。比如,渴了的需求,原来只需要喝矿泉水就能满足了,现在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需要的是饮料、奶茶和咖啡。
仅仅是这一需求的升级,就创造了无数消费品优秀企业,喜茶,蜜雪冰城、元气森林等等饮品公司。
而今天我要讨论的也是这一领域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咖啡。
咖啡厅,其实在中国发展有数十年的历程了,但是,咖啡厅与咖啡其实是两种产品。
在中国曾经有过大量的连锁咖啡厅,但是他们本质是卖“厅”,而不是卖咖啡。
他们销售的是一个商业洽谈的环境,所以他们的产品五花八门,有茶、有咖啡,有商务简餐。
消费者去那里消费,并不是为了去喝杯咖啡,而是租这个场地一用。所以咖啡厅比拼的是地段(离消费者更近更方便),各种服务齐全(满足各种需求),而不是比拼咖啡这个产品。
星巴克在中国崛起,其实也是如此。
星巴克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时尚打卡地,去那里办公,与朋友小谈,他卖的是咖啡吗?应该说,主要还是卖一个时尚消费场所。
咖啡这一个产品的消费市场 ,其实是在近几年才真正开启。
当咖啡成为外卖时,这时你就可以判断出来,消费者消费的不再是场所,而是消费咖啡这一产品,因为通过外卖进行销售的产品,已经完全脱离了场所这一属性了,他就是纯粹的饮料产品。
为什么我要专挑咖啡这一产品来讨论呢?因为咖啡与其何饮品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咖啡有一定的成瘾性。
咖啡因的分子结构,即活性成分,与人类身体中控制神经系统的化合物极为相似。这一化合物是腺苷(Adenosine),它通常会降低神经活动,而咖啡因会阻碍腺苷与它的受体连接,由此来重新激活神经系统。
这是咖啡之所以成为世界性饮品的一个关键原因。
在欧洲地区,人均一天的咖啡消费量在2-3杯,而美国而喝掉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咖啡。
现在的中国市场,处于咖啡消费习惯的培育期。
虽然处于培育期,但中国的咖啡市场已经非常庞大了。
2013年至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年复合增长速度达到了28%,消费者规模已达到3.8亿人。
然而这只是起步。
瑞幸咖啡,算是中国第一家以咖啡为核心产品的规模型企业,虽然经历了财务造假等事件,但是从其销售额的增长来看,未来不可小觑。
2022年,瑞幸咖啡自营门店销售收入为94.14亿元,同比增速为52%;而加盟门店的销售收入为30.6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35%。
2023年资本最看好的赛道之一就是咖啡。
2022年整体餐饮都处于疫情阴霾之下,但咖啡的热度“不降反增”,几乎算是餐饮最火爆的赛道,新细分、新品牌、新投资不断涌现。
据相关平台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咖啡至少发生了14起咖啡融资事件,涉及Tims天好咖啡、隅田川、轻卡鹿、四叶咖、小咖主、“盲盒咖啡”DEAR BOX等品牌,融资金额超5亿元。
几乎所有的咖啡企业,都在疯狂地向一个领域冲击,那就是下沉市场,也就是全面布局三四五线城市。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会在未来十年大量培育有咖啡消费习惯的消费者。
在这一领域,仅仅在中国市场就有可能出现年销售额上千亿的巨头。
当下,瑞幸咖啡是领先者,并在中国市场实质上超越了星巴克。
星巴克中国2022财年第三季度(4月3日-7月3日)财报显示,中国市场实现营业收入5.4亿美元,同比下降40%;
瑞幸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亿美元,同比增72%。
以此计算,2022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的单季营收仅落后星巴克0.5亿美元。
如果去除掉星巴克这一场所的销售额,纯计算咖啡这一产品的销售,那瑞幸不管是咖啡的总销售额,总销售杯数,总客户量都已经超越星巴克了。
而星巴克的产品定位,依然还是场所为核心,本质上,这二者不是同一个企业物种。
当然,陆正耀的库迪、以及一大批新生代的咖啡连锁企业正在疯狂扩张,这个市场刚刚开始,谁能成为中国未来的咖啡业老大,还早着呢。
三、新风口的运营模式是什么
如果你认真观察商业的话,你会发现,未来中国的商业靠个体的力量几乎是很难成功了。
原因是,消费者接触消费品的路径彻底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剧变。
生意难做是很多企业家的真实感受,但从宏观数据上看,中国的消费者市场在大多数年头,依然处于一个持续较高速度增长的状态。
整体数据挺好,为什么具体到企业却感觉到举步维艰呢?
与过往消费者只从超市、电视接触产品不同,现在的消费者接触到产品的触点非常多元。
各种短视频、短图文、朋友圈、微信群、直播都成为了营销内容的载体;原来品牌企业只需要搞定电视广告、超市货架就能完成对消费者的传播,而在如此多元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每个企业都头痛不已的问题。
消费者散落在品牌线下门店、社交网络、媒介、电商与短视频直播平台等各个触点之中,彼此无法关联而形成全盘的品牌人群资产,难以支撑品牌对整体进行观察、监控与决策。
企业家感觉生意难做本质上的原因是:在消费者去中心化的时代,企业经营不确性越来越大。
我甚至可以断言,在消费者去中心化的时代,仅仅依靠小企业自已的团队,想经营如此分散的消费者群体,已经不可能了。
星巴克当然意识到了竞争的存在,但是各家咖啡企业谁能成功,取决于谁能用好新时代的数字化的经营方法。
数字化的经营工具是互联网时代企业成功的核心关键,因为只有数字化经营模式才能将分散在无数链路的消费者整合起来。
因此,我进一步得出结论,小的个体开间咖啡店,是绝无可能成功并做大的,他必须依靠有强大数字化经营能力的大企业团队,才能在消费者去中心化的时代生存。
除了咖啡这一产品的研发和升级外,企业是否能成功,就取决于谁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强。
如果你观察各大咖啡企业的竞争核心,就可以清晰发现这一事实。
当然,最终所有消费品竞争的核心会体现在品牌二字上,但是,品牌不是虚无的,更不只是广告的产物,而是企业整体经营能力的集中表现。
数字化经营,已经成为消费品企业竞争的未来核心,这种数字化经营,绝不仅仅指电商,或与电商平台合作,而是企业依托一系列数字化媒体对消费者进行系统经营的模式。
企业的经营,前所未有的复杂起来了。
过去几十年,一些企业在央视上打个广告就能大卖的时代完全过去了。经营消费者,变得越来越难。
那以上商业分析,对于具体的个人,有什么意义呢?
四*、新风口对于个人的启示*
我给出我的建议:
1、数字化经营时代,其本质是更加细化的社会大分工,消费者去中心化倒逼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进行更加广泛的社会合作,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具体的个人,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更加细化的社会大分工中,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越是分工细化,越要求具体的个人经营单位更加专业,更加专注,将能力圈更加聚焦,成为分工体现中有比较优势的那一分子;
2、中国是全世界自媒体最为发达的地区,无数讲车的视频自媒体创作者,在他们开始创作时,是想象不到他们能成为大品牌车企几十万广告的承接者,广告费年入千万的自媒体创作者,在视频平台不少。
因为消费者链路完全去中心化了,只要你能创造优质内容,拥有足够的粉丝量,并保持在这一领域中的专业性,你就会成为数字化经营时代被大企业看中的资源;如果自己适合,还是要搞一个自媒体。
3、站在投资的角度,中国未来的咖啡企业中,一定有个别几家企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拉长时间来看,十年二十年后,中国拥有六至八亿咖啡成瘾性的消费者一点也不奇怪,向欧美靠拢是非常正常的。
4、创业不要轻易选择消费品领域,因为太难。他是巨头的天下,资本品项目,虽然永远面临激烈竞争,但是,这种生意却是更容易入手,更拥有确定性的方向。比如在短视频中,最先赚到钱的是教别人做短视频的,这就是资本品。而要从短视频中,成为大网红,拥有稳定的收入的数量远远少于这些靠卖资本品的小个体。
5、不要被负面舆论干扰自己的判断。我有个朋友号被干掉了,他因此认为自媒体没搞头,我的号也被干掉很多,但是,这是一个魔幻的中国,一方面某一类的自媒体非常没有确定性,但另一方面,自媒体业的繁荣又远超你的想象。中国的商业未来完全依托于分散的数字媒体这一趋势早已确定,小红书,快手,抖音等一系列平台自媒体主,早已成为中国大企业重点选择的媒体投入合作对象。甚至阿里平台可以直接帮助企业进行全网媒体的投放。
6、数十年来,一直有中国经济衰退论,崩溃论,但是,如果你这么容易被负面舆论干扰,那么,你必然错失无数机会。我在会员群们说,如果你生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你也会绝望。因为当时美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70%以上,50%以上的遗产税,美国还参与了世界上各种战争,朝鲜战争、越战,与苏联的冷战,国内还大规模反垄断,拆分各种大企业,种族平权搞成了各种经济干预,但是,美国企业的成长依然在这数十年中保持增长,并让无数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比如巴菲特。
政治干预是现实,但市场的力量有可能更大。
先谈一个规律,从中长期来说,所有行业的发展一定是规模化、集中化。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因为规模化、集中化,才能更高效,才能成本更低。
这就意味着,一个行业的老板(企业控制者)的数量在减少,劳动者(被雇佣者)的数量在增加。
过往中国有大量的小企业主,比如,个体户就是一个庞大的规模群体。
但现在,只要是被大企业认准的赛道,小企业主都会减少。比如餐厅,优秀的餐饮企业会开始大规模搞直营。
海底捞就不搞加盟模式。海底捞不搞加盟的原因是,管理非常复杂,那种完全独立的加盟店自己根本玩不转。
麦当劳和肯德基,是有加盟的,但这种加盟,区别于常规的加盟,而是采取投资与经营管理分离的方式。
肯德基除了收取加盟费外,还得抽营业额的点数,最终加盟者拿到的收入不过是确定性更强一点的常规投资回报,回本期往往需要两年,并且一样有风险。
也就是说,大企业永远会将大部分利润分走,因为他们才占据了最优势的资源。
只要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必然是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在各行各业出现,然后消灭大量的小老板。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这并不是在说,普通人就无法赚到钱了,钱都大企业赚走了。
其实有更多的普通人,不需要投资,就能赚到钱,那就是成为大企业的合作者,比如为他们打工。
阿里无数的打工人拿的高薪,其实就替代了很多中小房东的收入,让商铺的价值变低了,而阿里上的大卖家的收入,则替代了无数线下小卖家的收入。
大卖家里的员工也拿着高薪,他们也是普通人,仅仅因为专业技能,就可以拿到远远比线下小业主更高更稳定的收入。
现在AI出现了,AI绘画难道不是在抢那些小的平面设计公司老板的饭碗吗?终有一天,AI绘画越来越成熟后,小平面设计公司将不复存在。
不是大企业赚大钱,普通人赚不到钱,而是另一群普通人拿到了原来那一批普通人的收入,并且可能是一个人拿到几个人的收入。
比如AI工程师的收入,可能就来源于十个平面设计师的收入。
大企业要发展,必然大量依赖优秀的员工,并且付出更多的薪酬才是公司成长的手段。
腾讯2022年全年净利润收入1882.4亿元,公司薪酬总额为1111.82亿元。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腾讯中有大量的员工持有腾讯的股票,员工其实成为了腾讯的老板之一。
好了,明了这一趋势,对我们个人的生活选择,能带来什么认知呢?我给出七条建议。
第一、避开能规模化的产业创业
只要某一产业被巨头盯上了,不好意思,放弃吧,规模会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你干不过人家的。
行业很分散的状态,反而是好的创业领域,个人的努力和一点点天赋,就有可能活得不错。
创业怎么选?资本品还是消费品?
世界上的商品,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可以分为资本品与消费品。
一个新生的行业,作为普通创业者,最容易的赛道是什么?
如果我们观察抖音上创业最容易的群体是哪一些?是那些唱歌跳舞的小姐姐们吗?不是,无数靠着颜值和舞资的小姐姐们,能成为真正的网红的寥寥无几,但却有一个群体创业成功率非常高。
是谁?
那就是教大家如何做抖音的那些网红。比如大蓝,比如逗逗糖,比如参哥,比如陈厂长,你可以列出一堆,这些人很多是有着过亿收入的。
甚至很多称不上网红的人,也有不错的收益,比如各种教文案的,教小技术的,教投流的,他们光靠卖课,一年赚个几十万百把万只能说是小钱。
那么为什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市场上崛起的互联网新贵们,他们集体崛起的速度可谓是世界奇迹,那他们是为谁服务的?
是服务于普通的消费者吗?不,他们都是服务于企业。
阿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还记得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再看看阿里除了淘宝有一堆的服务于商家的工具,阿里妈妈,论坛,淘宝大学,分销等等。
阿里是帮助商家进行销售的企业 他并不直接服务于普通消费者。
美团卖饭给你吗?不,他服务于外卖小哥和餐饮商户。
腾讯给你写公号文章吗?不,他服务于公号作者。
滴滴服务于消费者吗?不,滴滴是服务司机的效率工具,迅速帮助司机找到客户,并减少空驶时间。
以上举的例子都一个重要的特点,他们出售的都是资本品。
在经济学中,资本品是高级的产品(又称财货),他不直接服务于人的欲望,而是间接满足人们欲望的产品,根据间接的关系 ,可以分为一级财货,二级财货。。。
比如,你购买手机的目的是为了刷短视频,谁直接满足了你的欲望?
大长腿的小姐姐,她们是直接生产消费品的人。
而抖音这个APP,则是你的二级财货了,而手机呢,则是三级财货了。
你是先得有手机,然后再下载抖音APP,然后才能看到小姐姐。
所以,小姐姐是生产消费品的人,直接让你大呼过瘾,让你荷尔蒙激增,直接满足了你的需求,而抖音APP和手机,都是资本品,它们是你能看到小姐姐的前提,它们存在的目的之一是帮助那个小姐姐来到你的眼前。
讲完这些经济学概念,我们再来理解商业。
回到第一个问题,那些卖抖音课程的人,最容易赚到钱,最先成为一个庞大的赚钱群体,为什么?
因为消费品和资本品的属性是不一样的。
消费是一个人满足内心欲望的过程 ,但经济学主观价值论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欲望是一个很难探知的秘密,他只过根据过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而商业需要评估的不是个体的欲望,而是要判断有多少人具备有这样的欲望。
有一些欲望是很容易判断的,比如,由生理驱动的欲望。
性产业,就是全球一个稳定的产业,因为他由基因在驱动,性产业长盛不衰。
但很多其他的欲望就很难判断了。
比如:一件服装,消费者会不会喜欢?一首歌,听众有多少?能不能火?一瓶饮料,是否能大卖?一个菜是否能让大多数客户成为回头客?
我们只能从历史经验中去找,过去有哪些东西火了,但过去火过的,今天依然能火吗?
大多数人的欲望是处于随时变化中的,他们受到环境、舆论、个人偏好的影响,很难进行预判。
又有一部分欲望是被特殊偏好和环境锁定的,你很难改变。比如,茅台酒,它好在哪里?说不清楚,如果你能说清楚,你就能超过它。
所以,消费品业务,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产业,能做好做大的企业 ,都不容易,并且,随时面临着消费者偏好的改变。
娃哈哈水,没有多少年,就风光不在了,你甚至说不出来,你为什么不喝他了。
但资本品这个领域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