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用市场手段清零外企。。
Part1敌友
分不清敌友
医疗问,昨天的文章,几十万的阅读量,你有了留言功能,为啥不放出留言?
达叔说,我留了加个人微信的功能,有想说的内容,加我微信就可以了。
我写自媒体,是来做生意的,是来链接一个个具体的人,做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赚一个个具体钱的。
不是来和大家聊天的。
更没有任何启蒙的心思。
所以,在达叔刚注册公众号的时候,那个时期管的严,压根就没有给留言功能,恰好我也不需要。
后来,平台突然给了留言功能,达叔用它来干啥?
拉黑一部分情绪不稳定的读者。
对达叔来说,只有这个功能,没有其他更多的功能。
达叔身边,一些头部大V,喜欢和读者辩论的,最后都抑郁了,都被骂崩了,账号都没了。
他们想的比较多,目标太多,顾此失彼,达叔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商业效率。
一些短视的、无脑喷子,压根就分不清,哪些是对他们好的人,哪些是要把他们送入地狱的人。
他们更喜欢啤酒罐里,拍着胸脯,要把富人杀完,把财富分配给他们的小胡子,喜欢宏大叙事。
他们喜欢民族叙事,一边喊打喊杀外资,要把资本家挂路灯,一边又感叹,自己为啥找不到工作,为啥收入这么低。
看到人家地产公司赚了点钱,他就要锤地产,忘记了地产被锤后,也会影响他自己的存量财富。
甚至,会把他手里没买房子,转头买的理财产品,一并清零。
看到医护人员、医疗人群,本硕博连读,三十岁左右才能拿第一笔工资,却不愿意他们过上体面生活,要把他们收入降低。
阳光收入没有竞争力,还要把原本被默许的以药养医、灰色部分,也全部清零。
却忘记了,医疗群体的上千万人,也是正常人,不是神,更不是充满爱心、一味奉献的神经病。
他们也有老婆孩子要养,也有年迈父母要照顾,都是需要钱的。
一个不允许其他群体赚钱,天天呼吁利维坦去锤他人的人,这种智商,是不配赚到任何钱的。
经济是一个有机体,任何一个群体被锤,收入降低,都可能最后传导到你身上,影响你的收入。
所以,看到别人被锤,应该兔死狐悲。
不应该,弹冠相庆。
否则,就约等于暴民体质,还理直气壮为暴力锤神鼓掌的,就应该果断拉黑,物理隔离。
节约时间,节约心力。
Part2外企
外企的作用
有人在国内企业工作,就有了天然的排外情绪,做生意不好好卖产品,喜欢聊民族叙事。
任何一个老板,在言论上走这个路线,都是危险的,都是潜在的骗子,都是大概率把孩子送出去的人。
是典型的语言腐败,把员工、把客户,当傻子耍。
国内所有的产业,包括医疗在内,能够在过去这几十年,快速发展,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变成第二大经济体。
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就是融入了世界治理体系,就如被国际市场接纳了。
就是有外资涌入,带来了资本,带来了技术,然后才发展起来。
如果你脑子里,全都是自力更生,全是自己多努力,就无法解释,难道1950-1970s的三十多年,是那一代人不努力?
他们更努力,但也更穷。
哪怕是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建国后把外资清零,也照样陨落到尘埃里。
问题是,上海当年,是拿着枪,把外资清零的么?
不是。
当年操盘的人,叫顾准。
是解放上海后,最著名的三号人物,财政局局长。
为什么他出名?
因为他的手段、动作、口号,全部在报纸上,刷在街道和墙上。
他用的手段,和现在的集采逻辑,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用市场的手段,用价格调节。
没有用枪,就把上海的外资,几年内就实现了清零。
医疗说,你之前在文章里,提到过他的方法:
提高上海的房地产税。
这个税,是新中国创立的么?
不是。
是1945年,民国从日本那边光复上海后,就搞出的一个房产税。
税率是多少?
1.5%
顾准制定出的政策,就是国有资产可以免税,但外资、民企私有的房地产资产,不断提高、加大房地产税率。
当时上海外滩、原租借区内的物业,几乎都在外资的手里,这帮家伙很快就发现,赚的钱,还不够交税的。
上海的市民,支持这个操作么?
非常支持。
是惩罚了外资,又不是惩罚他们,还能给上海增加很多财源,缓解财政压力。
都在鼓掌。
1950-1951年,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把原来持有大量物业资产的外资,全部搞走了。
把房子要么捐给上海操盘手了,要么自己看着欠税的账单,撒腿跑路了,不要房子了。
作为上海市民,开不开心?
简直是扬眉吐气,牛逼坏了。
但是再往后,上海市民的日子,到底是在变好,还是在变坏,工资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故事就不展开了。
过了几十年后,等再次打开国门,再次迎接外资,上海的最高楼,还是百年前老外建的。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里,哪个城市的外资占比越高,哪个城市的经济活力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
就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却有人一边喷外资,一边又专门成立部门,去到处吸引外资。
典型的精神分裂。
当说到外资的时候,很多人误以为,就是来赚东大钱的,事实,真未必如此。
几十年的积累,外资的公司数量,占东大全部公司占比,小于2%,但就业人数>8% ;
税收贡献是多少?
占全国的六分之一,16-17% ;
进出口占东大的 三分之一;
这是商务部官方的数据。
当你知道了这个数据的尺度,知道了这个重要性,你还会觉得,某个细分赛道的动作,导致外企全部躺平,集体不参与,还是好事?
肯定不是。
以上,是一个角度。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几十年前,那一轮用市场手段,用房地产税,两年内时间,就对外企清零的顾准。
下场好么?
也很惨。
Part3被抛弃
不要做一个蛮干的酷吏
顾准在搞这些操作的时候,有觉得自己做错了,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么?
没有。
他觉得自己是操盘手的一部分,给上海赚钱了,把敌人搞走了,而且没有用武力,用了市场手段。
自己,真高明,真厉害,充满了理想主义,接下来一定是更光明的未来。
以顾先生为代表的一群人,雷厉风行,让所有外资,所有企业主,肃然起敬,不明觉厉,极其畏惧。
是顶级的、冷静的会计。
能捞到钱,也能降低成本,唯独不知道,后果后面还有更复杂的后果,真实世界,不是数学。
1952年2月,当顾准干的踌躇满志,要进一步大展拳脚的时刻。
啪。
被罢免了财政局长。
又过5年,被开除D籍。
被开除的原因是什么?
上面一会觉得他太左,一会觉得他太右,最后搞搞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左还是右。
再然后,就不要你了。
很多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误解,就是自己始终都是管理层,是管理者的一部分,这是一种错觉。
当自己被踢出局的时候,能保住命,就已是万幸,连条狗都不如。
但却在自己手里握有公司政策制定权、执行权的时候,不留余地,把人往死里弄。
这,就有点不积阴德。
这种天道轮回、因果报应的事,对于无神论者,好像也没有太大的震慑力。
所以,导致公司里很多人的下场,普遍都不太好。
顾准作为当时外企清零的政策提出者、执行者,有贡献么?
有。
他短期内,增加了财政收入,稳定了收支平衡,赢得了市民的一片掌声。
掌声没鼓多久,他自己就被干掉了。
随后,就是他自己的厄运,就是鼓掌者的厄运。
所以,不要误以为自己没有使用终极暴力,只是使用了高一些的房地产税、集采等市场手段,就很高明。
对市场的扭曲,就是扭曲。
不会因为你手段温柔一点,就改变了扭曲的现实。
无论是经济,还是物理,有了作用力,就会有反作用力。
只是你算不清反作用力爆发的时间,力度,会造成何种恐怖的后果,仅此而已。
对经济规律,要心存敬畏,每一次傲慢,都会受到疯狂打脸的惩罚;
对身边人,对其他群体,要心存友善,不要看到别人赚了点钱,就不开心,就想整改。
一个不让别人赚钱的人,别人也不会让你赚钱,甚至都会想要你的命。
那些帮公司努力做事的人,误认为自己就一定能平安落地,事实上,未必。
口罩后,各地落马的卫健口的人,就是前车之鉴,就是案例。
当外企全部放弃参与。。
Part1集采
路线已定、自求多福
医疗问,你最近在广州出差,办线下活动,有看到两天前,最新一次的全国药品集采么?
场面极其惨烈。
和前几次集采相比,参与企业更多,品种更多,杀价更狠,还在报价规则上,搞了创新。
借鉴了金融市场的熔断机制,搞了一个1.8被熔断。
触发熔断:
企业报价大于最低报价的 1.8 倍时,触发熔断。
比如某药品品种,最低报价为 10 元,若企业报价超过 18 元,则触发熔断机制。
复活条件:
没有获得中选资格的有效申报入围企业,若接受规则一确定的同品种最高拟中选价格,则可获得拟中选资格;
如果拟中选的企业只有 1 家,若接受规则一确定的同品种拟中选 “单位可比价” 的 1.8 倍,则可获得拟中选资格 。
玩出了杀人游戏的规则,有熔断,有复活赛,有复仇,重新厮杀,直接把参与企业搞成全员恶人了。
4ml:40mg间苯三酚注射液0.22元/支;
阿司匹林肠溶片0.034元/片;
有两个公司,中标价的注射液,是0.16元/支。
一瓶药,价格比一瓶矿泉水都低。
那些有机会联合申报的企业,至少还能留点利润,没有资格联合申报的企业,直接全部刺刀见红。
不中标,立刻死;
中标,晚点死。
那些觉得电商卷,汽车卷的领域,从来没想过医疗赛道,也能卷成这个样子。
达叔问,当超级医保局成立的那个时刻,当北大李玲教授有机会不断露面的时刻,你就应该知道,世道变了。
游戏规则,也变了。
房地产也涉及民生,还能贡献土地财政,只要有人集体哭爹喊娘价格太贵,照样也能抡起锤子锤。
以前医疗没人喊贵么?
也有。
所以,也照样会被锤。
只是这个锤的节奏,被中间的口罩事件耽误了一段时间,现在只是加速补上。
问题是,地产被锤完后,经济后果立马显现,经济体立马失血过多,差点休克。
然后,开始重新回头救地产。
医疗被锤后,有任何的利益集团,敢站出来喊,别下手那么重么?
几乎没有。
因为整个医疗系统里,所有的专家、学者,哪怕是院士,几乎就没有干净的,没有大声疾呼的底气。
医疗价格被锤成这样,后果会立马显现么?
也不会。
对产业造成的影响,资金不再进入,所有研发管线被砍掉,人才被裁撤,这种后果,十年或更久之后,才能显现。
原本在化学药领域,是全面的落后,只能玩人家剩下的仿制药,完成了原始积累。
好不容易,这几年在生物制药、创新药领域,像电动车一样,缩小了差距,也有机会挤入第一梯队。
但电动车行业,拿了国家级的多少钱?
全部在砸这个赛道。
生物医药,有拿到这些钱么?
和电动车、芯片的赛道比,操盘手的投资显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为啥?
在操盘手眼里,电动车、芯片,这些是硬科技,是被卡脖子的,是在危险干架的时候,能立马用上的。
而药品这个东西,太长期了,差不多就行了。
谁在投钱?
只有长三角、珠三角,上海、苏州、广州、北京、成都等几个有远见的城市,在持续投入。
Part2消极
激励不相容
2019年,第一次搞集采的时候,达叔还在头部外企的职场,外企的领导们,还得天天给老外解释。
什么是集采;
什么是4+7;
什么是两票制;
要解释很多的内容,后来口罩爆发了,外企总部的老板们,都无法来出差,一度产生了一个错觉:
是不是中国区的管理层,在编造谎话,来掩盖自己的业绩?
他们一些公司,欧美的商会还专门交叉验证过,都收到这些汇报了,虽然不理解,但努力配合执行。
至少还想着,努力降价,努力中标。
一度有个欧洲药企,在降糖药的产品上,报出了比国内某上市公司,还要低的价格。
直接把这个国内上市药企,当天股价给干崩了。
再然后呢?
慢慢人家外企,就不玩了。
比如这次,外企全部放弃,只做象征性报价,哀莫大于心死,不和国内的企业一起发疯了。
人家外企的产品,就全部不卖了么?
有一些高质量、抗病毒、降糖降压类的产品,不进医保系统了,只在药店系统,只在自费的赛道里卖。
100元/盒,你要让人家降到2元/盒,才能进医保,人家要卖1亿盒,才能有2个亿的营收。
现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外企继续100元/盒卖,原来假如有1000万盒的销量,10个亿的品种。
被踢出医保结算系统后,销量跌90%,只剩100万盒的销量,是多少钱的营收?
1个亿。
那么请问,是2元一盒的2亿营收利润高,还是100元/盒,1个亿营收的利润高?
会算账的都知道,是后者。
做生意,要的是利润,要的不是营收。
做自媒体,要的是信任前置,要的是商业效率,未必是单纯的流量大。
整个医疗品种的赛道,全部缩水,从100个亿的赛道,变成2个亿的赛道,谁赢了?
医保局。
其他医药企业、医院、配送企业、上下游产业所有企业全部裁员,不仅裁撤销售,还会裁撤研发人员。
医药股的投资人,买医药股的股民,有赚到钱么?
也几乎都崩掉。
落标的药企公司,这条产品没了,只是影响企业自己么?
不是。
那些靠这个药企交税的地方操盘手,也会傻眼,交税大户自己都躺倒了。
中标的企业,能多赚钱,多交税么?
很多也都是已经亏损,或者是亏损的边缘。
以前锤地产的时候,地方操盘手没有积极性,上面直接从金融领域,三条红头绳,自己勒。
不需要你地方动手,上面人自己动手,立马干倒,连累地方操盘手,自己也没工资了。
医疗集采,地方操盘手有积极性么?
也没有。
也是上面成立超级医保局,从统一支付端口,从结算源头开搞,也把地方操盘手撇开了。
这,就是惨烈之处。
决策的时候,不需要你们,执行之后产生的后果,地方你们自己来擦屁股。
事情要办,钱要交,去哪里搞钱?
上面把你来钱的工具,都一个个干掉,然后再让你去想办法搞钱,这就是目前地方消极的困境。
Part3后果
代价总有人承受
医疗说,从患者角度看,是不是减少支付了?
达叔说,从单一维度看,貌似是的。
但从重复博弈看,肯定不是这样,医院自己也要生存,你在药品领域节约出来的钱,一定会在其他领域,支付掉。
只能省医保的钱,不可能省自费的钱,至少不会长久。
这就像几十年前,和你说,把你家的地,把你家的牛,把你家的工具,全部交出来。
以后,自己家也不用做饭了,一起种地,一起干活,饿了就来村里食堂免费吃。
前一年,大家都很开心,都觉得这个模式好。
等余粮吃完了,牛杀了,农具没人修了,全部都是表演式工作,再然后就没粮吃了。
你要是不理解,你就换一下角色。
你做小米、比亚迪类的产品,进入印度市场,正准备赚钱,印度在手机、汽车领域搞集采,要降低印度人的负担。
手机,从2000元一个,砍掉90%,要20元一个;
汽车,从20万元一辆,砍掉90%,要2万元一个。
你还参与么?
撒腿就跑了。
你在印度,投了一个教培公司,发展的很好,他也不让你干了。
你一边跑,一边会骂骂咧咧的,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后果,从此以后,再让你来投资,你总觉得怪怪的。
有心理阴影了。
你对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也会心里打鼓,总觉得对方的脑回路,和你是不一样的。
医保局干的事,是在干自己只能部门内的工作,是为了给上面交代;
但经济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蝴蝶的翅膀,就会影响隔壁招商引资的部门,会形成负效应。
也会对资本市场,形成负效应。
对就业环境,也形成负效应。
最终,节约了多少钱?
也就是千亿规模的,事实上,没节省多少钱。
原本只要在这个医疗的赛道里,增加一点投入,就能把事给平了,也能让企业创新发展,也能有利资本市场。
但,对方不算这个账。
只算节省的钱。
就如同,达叔认识一个人,他在上海,每次停车,都喜欢停在路边,停在小弄堂里。
他的理由,能节约停车场的十块钱。
节约了么?
真的有节约。
但节约了9次,总共节约了90元,被抓一次,亏损了200元。
全年一算总账,亏的更多。
他会改么?
不会。
这些年,一直是这么过来的,这就是性格决定的。
等什么时候能改?
闯一次大祸,影响到对方的生存,就怪怪的改了,和地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