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彦皓:中印之间的竞争是不可调和的生态位之争,只可缓和,不可逆转,最终取决于各自的内部发展
**中印之间的竞争是不可调和的生态位之争,****只可缓和,不可逆转,**最终取决于各自的内部发展,但貌似历史不给印度这个机会
曾经中印关系的本质是中美关系,但现在却成了中印的实力博弈
文\丁彦皓-可信财商
一、印巴5*7空战让美国瞬间意识到印度根本无遏制中国,最终引发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大变
最近美印关系的急转直下,前些天美国宣布对印度征收高达50%的关税,其中包括25%的惩罚性关税,是目前全球最高
这件事对印度的打击很大,印度全国上下一时哀鸿遍野,2025年的GDP增速预测立马下调0.8%,工业订单骤降了两三成,莫迪发表讲话让大家准备好勒紧裤腰带搞“内循环”
美国对印度的这次加税态度非常坚决,不同于之前那种为了增加筹码的“虚空造牌”,甚至都拒绝跟印度继续谈判,感觉倒像甩出了一封“分手信”,要跟印度划清界限,成为美印关系的转折点,也无形中衍生出中印关系的回暖
一直以来,美印之间貌合神离各怀鬼胎,其合作的基础并不牢靠,在美国看来,印度跟俄罗斯亲密无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终究让其感到如鲠在喉,这让美国对印度总是防一手
另外,印度极为复杂的贸易壁垒,诸如包括全球最高的关税结构、繁复的认证许可制度、歧视性的数字税等更是严重冲击了美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
目前美国对印度的惩罚性关税出台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5*7空战中完全,彻底的暴露了自己的老底,让美国瞬间意识到印度根本无法实现其前期的所设想的战略价值
即通过与印度一起联手围堵中国,没想到被中国的小弟巴基斯坦用了一个上个世纪的战机就打的丢盔弃甲,最终导致美国对印度的国家尊严毫不在乎了,一顿羞辱
二、印度以其一贯的外交“骑墙惯性”,在美国遇到重大挫折后,迅速转向中国,其实,这更多是一种利用中国,胁迫美国回心转意的政治作秀
印度社会与战略界普遍存在低估中印大规模冲突可能性、高估中国“内部困境”的倾向,导致对中国“安全威胁”的评估“流于乐观”,削弱了必要的自我强化动力,试图通过国防政策和美印合作实现对中印差距的快速追赶
但是在全球秩序剧变和中国持续崛起的背景下,印度传统策略正面临效能衰减、外部制衡杠杆减弱的风险,若继续依赖外部条件与模糊平衡,将难以长期维系战略自主
一直以来,印度认为其在对华威慑上存在明显短板,且印度在弥补这些短板时表现出的迟缓与懈怠颇感不解,以透支国力为代价穷尽全力弥补这一差距
但是中印力量对比正越来越向中国倾斜,印度期望能通过制定合理的国防政策、加强与美国合作来缩小这一差距,但是貌似在经过印巴5*7空战后,中国与美国目前都对印度的这一战略选择重视不够,甚至中国的战略观察家提出以此遏制印度之策
这是当前中印关系最大的潜在危险,就在美国对印态度逆转后,中国顺势缓和与升级与印度的关系,以降低两国对立的困境
印度以其一贯的外交“骑墙惯性”,在美国遇到重大挫折后,迅速转向中国,其实,这更多是一种利用中国,胁迫美国回心转意的政治作秀
事实中印在诸多领域根本不具备合作共赢的基础,同时也难以建立政治互信,导致美国可以在战略上抛弃印度,但是印度却没有办法在战略上转向中国,自然目前印度对华的外交策略调整只是战术性的,而非战略选择
一直以来,虽然印度与美苏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两头获利,但是印度跟苏俄的战略合作更不可替代性,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未损害过印度利益的大国,两国之间的互补远大于竞争,有着相当稳固的政治互信
但是,目前世界已经进入到中美时代了,尤其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军力早已上升到完全具备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境地,但印度显然还未意识到这一变化,未及时调整其“外交制衡”的策略
曾经印度之所以能够“骑墙”两头捞好处,是利用了美俄都忌惮印度跟对手走得太近的心态,但现在俄罗斯国力江河日下,印度又在5*7空战中暴露了实力,让美国根本不在乎印俄联手,最终让印度的“骑墙”外交策略破产
三、中医之间的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理论上,当前中印联手是完全能够牵制美国的,但是特朗普之所以对印度肆无忌惮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坚信中印之间断然无法化干戈为玉帛,美国依然具备游离套利的空间
抑制中印关系的关键不是边界领土纠纷,而是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倾销商品的消费市场,可以把商品源源不断卖过去,但印度出于殖民创伤,最恨的就是别人来倾销商品,想要的是生产线和技术,想要拥有跟中国旗鼓相当的制造能力,最终取代中国,自然这一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中国近期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广泛的军事、外交支持,针对孟加拉国的相应举措也日益增加,这无疑证实了印度长期以来的疑虑,即中国正试图将印度围堵在南亚次大陆,以增强印度对中国的战略脆弱性,这使印度面临另一重困境,即南亚域内更加紧迫的小规模安全威胁不断涌现
美印之间的龃龉,更像是一种分赃不均,或者说是美国对印度的“服从性测试”,中印之间的竞争,却是不可调和的生态位争夺
由于已经习惯把中国当做了竞争对手乃至假想敌,印度不可能投向中国、做中国的附庸、吃中国的剩饭,唯独与美国联手,借助美国在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优势,印度才有机会与中国抗衡、取中国而代之,成为他们梦想中的“亚洲霸主”、“世界制造业中心”
印度自己当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美国那边受挫后,虽然嘴上开始讨好中国,身体依然在很诚实地防备中国
但是目前印度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崛起早已超出印度的可选择范畴,只要中国对印度高度战略防范与战略围堵,印度基于与美国的联手很难实现其战略算计
四、印度的市场潜力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极具诱惑力,这是目前中国穷尽全力极力拉拢印度的关键
印度以与外部势力结盟为筹码的战略威慑力正持续减弱,而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使其在多线(东线、西线)军事需求的满足上有了更大空间
但是印度在制造业实力与军事升级方面的现有发展路径及增长速度,均不足以改变这一持续演变的平衡格局,最终迫使印度未来的策略虽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环境与外交手段,但构建更坚实的军事物质基础,已变得相当紧迫,但是貌似中国与美国都不愿给印度这个机会
由于“骑墙派”向来遭人恨,印度的“骑墙术”失灵后,眼下正处于某种意义上的“外交孤立”状态,即美国看不上,俄罗斯帮不上
我们中国政府之所以愿意容忍印度的反复横跳、甚至伸出橄榄枝主动修好,从战略意图上来看,还是为了稳住印度、避免其彻底倒向美国,预防其在西南边境作妖,另外,中国严重过剩的产能觊觎印度庞大的潜在消费力
但是,基于中印相互对立的战略取舍,两国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贸领域,都不太可能有深层次的合作,只可缓和,不可逆转,最终取决于各自的内部发展
印度这个国家罹患殖民创伤后应激障碍,既想要外国的先进技术,又不想要外资的直接控制,对外资外企极尽防备之能事
前几年打着“自力更生”的旗号,以“国家安全”为由,在政策层面对中企中资严防死守,然而尽管资本和人员流动受到了极大限制,中印之间的贸易额却不降反升,这正是市场的力量
印度这个国家虽以搞笑的形式存在,但是其市场潜力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极具诱惑力,这是目前中国穷尽全力极力拉拢印度的关键
五、中国的战略与军事崛起、美国在相对衰落中发生的国内政治剧变、全球范围内领土修正主义的卷土重来,以及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秩序的碎片化,正在急速改变中印关系的发展
中国始终对印度的潜在实力保持警惕,且会伺机利用其眼中印度显露的弱点所带来的机遇遏制印度
印度别无选择,只能弥补与中国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实力差距,只为维系当前这种不算理想但也不算糟糕的平衡,但是貌似历史不给印度这个机会
中印之间不可调和的竞争关系,导致了印度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只能全盘押宝美国,在美印关系上的孤注一掷,使得印度背离了一贯以来的“外交制衡”策略
当前中印关系的缓和正在检验印度长期以来对华奉行的威慑理念,该理论一直倚重多维度手段,而非以军事为中心
虽然这种追求平衡的策略在全球秩序相对稳定的时期曾契合实际需求,但面对持续崛起的中国,印度亟需优化这一策略,以维护其安全与经济利益
若奉行以军事为重心的威慑策略,印度恐将滑向“安全国家”的轨道,不仅可能引发意外冲突,更会危及经济增长进程,这是当前中印两国都在全力争取的战略底线
但是目前印度对中国形成了过于乐观的僵化假设,诸如“中国需要避免两线作战”“中国国内经济问题会制约其外交政策”,以及“在特朗普时代,中国需要与印度保持稳定关系”等,最终必然会冲击到中印关系
中国的战略与军事崛起、美国在相对衰落中发生的国内政治剧变、全球范围内领土修正主义的卷土重来,以及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秩序的碎片化,正在急速改变中印关系的发展
中印之间的竞争是不可调和的生态位之争,只可缓和,不可逆转,最终取决于各自的内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