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赚钱的终极秘密:提供稀缺性

一切赚钱的终极秘密:提供稀缺性

 商业社会的本质就是先有人找到稀缺,然后让稀缺变成不稀缺。然后再去找更新的稀缺?这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没有稀缺就不可能赚钱,占领稀缺性是赚钱的根本。

能获得大城市中心的地段、在区域内少有的产品户型、拥有独一无二的商家资源、项目周边有5A景区一样的特色环境、地铁交汇处及火车站周边的中心节点、声誉卓著的品牌、因企业具有特殊的产业能力,博得政府认同,从而可获得的超低地价、少有的庞大的会员及用户基础、超级厉害的人脉关系、独特的高效的销售渠道,等等。

  一句话,做房地产行业,只要在区域市场上,某方面具备稀缺性,就能拥有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总结我这十多年来做的项目,基本都是都在调研市场后,针对一个区域市场制造出稀缺的产品,只要产品做对了,后续的问题基本都能迎刃而解。

  关于什么是稀缺,如何制造稀缺?下面我们来看万维钢的对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的总结和描述。

img

两个字:稀缺

  今天咱们说个大问题——怎么赚钱。公司都是怎么盈利的,富人都是怎么富的呢?这是最热门的话题,早就有过各种答案。比如说努力工作、敢于冒险、存钱投资、多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技术等等——我看这些说法都没说到点子上。想要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赚钱,关键字与两个字——

  稀缺。

  我要说的这本书是蒂姆·哈福德的《卧底经济学》(The Undercover Economist)。这本书十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版了,是哈福德的成名作。这是当初哈福德从经济学家转型成为经济学作家后写的第一本书,他用畅销书的写法,一次性总结了自己平生所学的主要经济学知识,视角独特,选题新颖,可以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

  可惜的是,虽然此书很受欢迎,但是大部分读者基本上都没看懂。人们从书中找了几个故事读,主要思想都没有领会,读完第二章就上豆瓣写书评去了。后来我看哈福德再写别的书索性故事性都增强了。

  其实想要读懂这本《卧底经济学》,专注于故事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是带着一个问题读。可以说抓住这个关键问题,你就抓住了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这个问题就是,钱是怎么赚的?

1、 什么叫赚钱

  我先来分析一下什么才叫赚钱。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收入高,有的人收入低,但收入高不等于赚钱。你从小学习就比别的同学努力,别人上了普通大学,而你上了名校;工作以后别人下班就回家,你经常加班加点努力拼搏,然后你获得更高的职位,拿到了更高的工资——这种状态,不叫赚钱。这叫替别人赚钱。你只拿到了你应得的,不叫赚。

  如果你的努力程度是一般人的两倍,你的收入也是一般人的两倍,那么你的“利润”,就是零。

  从经济学角度,你在学习和工作上花费的时间都是成本。你的高学历不是凭空得来的,是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你付出多少成本就收获了多少回报,哪有利润可言呢?

  经济学家形容这种状态,叫做“边际”。你提供的是市场上的“边际服务”,你的劳动力是个“边际商品”。

  “边际”的意思就是可干可不干。你愿意付出多一倍的努力,换取多一倍的工资,那是你的事。有人认为享受生活很重要,他干一半活,拿一半钱,相对于你而言并没有失去什么。这纯粹是个人价值观的选择,谁也不会羡慕谁。

  那什么叫赚钱呢?赚钱,意味着你的收获大于你的付出。

  那怎样才能让收获大于付出?读懂哈福德这本书的关键点就在这里。

2、 李嘉图的见识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提出一个理论模型,理解了这个模型你就理解了有钱人。

  假设现在有一个边远的小镇,小镇上有一大片优质的土地,而你是其中一块土地的地主。最初这些土地都处于闲置状态,无人耕种。你和小镇上的众多地主们都不打算干活——要不还怎么能叫地主——你们都希望把自家的土地租出去,拿点租金。小镇外边,还有些长满灌木的贫瘠的无主之地。

  终于有一天,来了个农民要在这里种田。当然所有地主都想把土地租给他,可是土地供大于求,所以租金肯定很低——对地主来说,有点收入总比没有强吧?

  等越来越多的农民到来,把镇上所有优质土地都租完了,这时候再有农民想要租地的话,他只有两个选择——或者去耕种小镇外边那些不用租金的贫瘠土地;或者付出更高的租金去租地主手里的优质土地。

  李嘉图的理论说,现在那些贫瘠的无主土地,就是所谓“边际土地”。

  付出同样的劳动,在贫瘠土地上能产一吨粮食,在优质土地上能产五吨。假设现在粮食挺值钱,那么贫瘠土地就是“可耕种也可以不耕种”——“可干可不干”的,优质土地却是只有傻子才不去耕种的。

  这时候你拥有的优质土地,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那么农民要租你这个稀缺资源,他应该给你多少钱呢?李嘉图说,基本上:

  优质土地租金=(优质土地的产量-边际土地的产量)×粮食价格

  换句话说,基本上这个农民应该把因为种你家的地所多出来的收入,全给你。当然不至于完全的全给,你总要分给他一点利润——但是肯定不用给很多,因为一个理性的农民明白,只要能稍微多一点点收入,就比去耕种边际土地强。

  一开始稀缺的是农民,后来稀缺的是土地。一开始是农民随便给点地主钱就行,后来是地主随便给农民留下点钱就行。

  你以为掌握了稀缺的资源,就获得了几乎全部的差价。这个,才叫赚钱。

3、 什么样的公司能盈利

  公司也是这样。哈福德举了个例子。比如有互相竞争的两家银行,其中银行A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银行B的服务质量一般。

  如果B也在市场上,但是勉强维持,那么B就是个“可干可不干”的边际银行,扣除各项开支,利润基本上是零。A可以以同样的成本吸引到更多的客户,所以A肯定是盈利的。这和李嘉图的土地理论是一样的道理,利润等于好的服务于边际服务之间的差价。我们可以说,A银行之所以盈利,是因为他拥有“好服务”——这么一个稀缺的力量。

  注意,所谓“稀缺”,必须是跟你的竞争对手比。假设有一个在街上卖油条的人,每天起早贪黑,非常劳累。他吃的苦比普通人多,炸油条的技术也比普通人高,他说,我为什么就不赚钱呢?他比错了,普通人没有出来卖油条。你得比其他卖油条的人厉害,你的能力才是稀缺的。

  声望巨大的品牌、人无我有的技术、黄金的地段、你公司制定了行业标准、厉害的人脉关系,这些都是稀缺资源。谁拥有稀缺资源,谁才可能盈利。

  当然有了稀缺资源也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想法设法让尽可能多的顾客掏钱。你可以使用“区别定价”的方法,把咖啡粉分成中杯、大杯和特大杯,把软件分成企业版、家庭版和学生版,其实生产成本都几乎一样,纯粹为了让钱多钱少的人都能买得起..这些都是小伎俩,书中都有介绍。

  关键还在于稀缺。而最厉害的赚钱方法,是想办法阻止竞争者入场,人为制造稀缺!比如伦敦市政府强行规定在市郊建一个绿化带,绿化带里禁止建房,导致伦敦不能扩张,那么市内现有土地的稀缺程度就大大增加了。这种赚钱方法,叫垄断。

4、 市场的力量

  说完个人和公司赚钱,咱们再说说政府和市场。一个有责任感的政府,其实是不希望你赚钱的。

  有人赚钱,就说明有好东西是稀缺的——可既然是好东西,我们总希望人人都能拥有。想要减少稀缺,最好的办法就是市场。

  比如你有一个比别人都好的技术,那你就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卖得非常贵,这对你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全体国民来说,好产品太贵了。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别人就会研发类似的技术,赶上你,然后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同样的产品。政府从全体国民的角度考虑,应该认为这是好事儿。

  哈德福书中有个概念叫“完美市场”——也就是让所有力量都自由竞争,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效率最大化。这时候,每个商品的价格,就是等于它的边际成本!

  在完美市场里,没有稀缺力量。所有人都不赚钱,所有人干的都是“可干可不干”的事。炒股票和把钱存银行没区别,每个人的回报都等于他的付出。谁也别想暴富,同时所有人又都很富裕。你说这样的世界有多好呢?

  可是市场总是不完美的。稀缺、信息缺失和外部效应都会导致市场失灵。一个有责任感的政府应该致力于消除这些障碍,让市场更加完美。可是真实世界中的政府总会人为设置各种障碍。这些问题书里都有,咱们不必细说。

  总而言之,个人总是希望拥有稀缺的力量,而市场总是希望减少稀缺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创造稀缺的同时,稀缺就减少了。我看这个,可以说是另一个版本的“看不见的手”。

  赚钱的关键并不在于你自己如何如何,而是在于你比别人强在哪。如果你的成功可以复制,你那就不叫成功。掌握不可复制的稀缺力量,才是赚钱之道。包括谈恋爱,一个好的女生同时有很多男生追求,追求的男生越是看见情敌越喜欢这个女生。本质是因为稀缺性激发了吸引力。如果你没有任何稀缺性,你就是可有可无的人了,可有可无=没有吸引=无法赚钱。

img

知识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实体”的自然资源越来越不稀缺。 比如,石油资源枯竭了,但是因为知识我们可以用太阳能。
  2. 塑造越来越多的“虚拟”的稀缺。 比如,技术、体验、关系。 在知识的作用下,人类的“稀缺”正在从实体战场向虚拟战场转进。 如何看懂这些隐形的算计和心法?

  稀缺资源总是稀有而缺少的,所以富翁从来都不是批量生产出来的,你总的有自己的东西。就好像风险投资公司爱问的问题——相比竞争对手,你有什么“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吗?所以赚钱的秘密就是一条,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读一遍,重复读一年起:赚钱的秘密就是你要值钱。能提供别人不能提供的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