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

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权力的游戏是如何运作的?统治世界的**“屠龙之术”又是如何构建的?为什么统治世界的是政治家而不是科学家?文科生与理科生谁才能真正掌握“屠龙之术”**?

本文,将在**“故事远比你想象的真实”**的视角下,给出一个统一的逻辑解读,揭示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

主题目录如下:

  • 一个人的力量
  • 权力的游戏
  • 屠龙之术
  • 英雄与英雄主义
  • 科学家与政治家
  • 结语
  • 后记1:死亡、永生与技术
  • 后记2:权力的失控

一个人的力量

生物学上,每一个人都是十分脆弱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火烧水烫、撞击坠落、病毒入侵等等。

而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厉害(拥有成就、地位、权力与财富),感冒发烧——就可以让他无法思考,少吃几顿——就可以让他失去活力,通宵不睡——就可以让他精神萎靡,闭气一会——就可以让他痛苦难耐

更不要说,一些随处可见的普通物品(如剪刀、铅笔、钢尺、酒瓶、木棍),就可以轻易让一个人流血受伤,甚至致死致残。

所以,一个如此脆弱的人类,能有多大的力量?

事实上,一个人的力量,并非源自于他的肉身凡胎,而是来自于他的——精神资源

首先,精神力量强大——这意味着他能够拥有坚强的意志,不轻易被外界所改变,心理上不容易屈服,并勇于追求,愿意承担风险,且善于克服各种困难,忍受各种挫折,等等。

那么,一个人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大部分也都是来自心理上的感受,而不是肉体上的感觉。所以,精神力量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从心理上应对并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

并且,就算是意外与疾病带来的身体损伤,强大的精神力量,也可以令一个人更快更好的恢复,或坚强的活下去(或多活一阵子)。

而如果一个人,拥有天赋异禀,但却精神脆弱,那么他就会很容易被(精神强大的)人操控(说服),沦为**“工具人”**的角色。

其次,资源力量强大——这代表着他拥有财富(资本)和地位(权力),去控制(或奴役)很多人为自己工作(或做事),从而实现自己的意志,完成自己的意愿,满足自己的欲望,以及等等。

显然,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再强大,但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其力量的作用与范围,也仅仅限于自己(或周围的一些人),而如果可以操控众人(很多人),那么这种力量就可以堪称为——“神力”

因为我们知道,人类文明的力量,就是源于——**建立在专业与分工基础之上的合作。**如果可以操控人们的行为,驱动他们的合作,就可以创造出文明的一切果实,即:任何产品与服务。

所以,那些有权有势有资本的人(即拥有资源的人),他们“强大”的力量,其实是来自于——能够同时操控很多人一起去合作完成一件事情。

试想,老板无法驱动员工,官员无法驱动下属,将领无法驱动士兵,那么这些老板、官员、将领仅凭他们脆弱的生物学属性(体力与脑力),他们还拥有强大的力量吗?

其实,哪怕只要员工、下属与士兵不要**“无条件”地执行上级指令**,这都会极大地削弱老板、官员与将领的力量。

例如,员工不为老板做私事,下属不为官员谋私利,士兵不为将领争私权,这样老板、官员与将领的力量,就会被限制在某个**“制度”之内,而不会显得强大到“恣意妄为”**。

可见,仅仅一个人并不强大,也不可怕,并且客观上还十分脆弱渺小,而真正强大与可怕的,是一个人可以操控很多人执行他的指令、意愿与欲望。

那么,一个人是如何拥有操控众人的神力的?

从人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今日简史》**中的洞见来看,答案就是——故事

例如,在宗教的魔力之下,人们会哭喊膜拜,尽管他们对所崇敬的神“一无所知”。

事实上,仔细一想就会发现,金钱是故事、权力是故事、制度是故事、品牌是故事、权威是故事、宗教是故事,以及等等,而故事的共同特征就是——“信则有,都不信则无。”

例如,大家都不相信金钱,金钱就没有购买力;都不相信权力,权力就没有统治力;都不相信制度,制度就没有约束力;都不相信品牌,品牌就没有议价力;都不相信权威,权威就没有公信力;都不相信宗教,宗教就没有说服力。

例如,只有你知道一个**“真理”,但没有任何人相信,同时大家都相信一个与你所知相反的“故事”,那么你又能怎么样——除非这个“真理”可以重度地影响人们的生存,否则这个“故事”就会以“真理”的形式传播下去,直到你的消亡也不足为奇——甚至,这个“故事真理”还会重度地影响人们的生存及其方方面面,而“客观真理”**则会销声匿迹到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其实也是他的脑海中,虚构了一个足以说服自己强大的故事。

例如,我一定能够做好这件事,一定能够成功,一定能够获得成就,一定能够得到他(她),一定能够痊愈,一定能够度过这次难关,一定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些都是——虚幻的确定感。

就如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心流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中所说:

“任何文化(即故事)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其子民不受混沌之扰,同时灌输给他们一个信念(即对无证据的相信的信心):自我很重要,并且个人终究能成功。不论是谁,都自以为身居宇宙的中心,拥有美好的未来。倘若少了这份自信(即虚幻的确定感),真不知道他们如何面对生存中的重重难关。”

因此,一个人的力量,最终都是来自于故事,如果一个人没有**“故事”(精神与资源),那么他就仅仅只是一个脆弱的肉身凡胎**而已。

权力的游戏

一个人是如何管理一个公司的?一个人是如何运转一座城市的?一个人是如何统治一个国家的?甚至一个人是如何发动一场战争的?

最根本的条件,就是别人得听你的,服从你的权力,然后在你的指挥与意志之下,完成专业与分工的合作。

但就如前文所述,权力其实是虚构的故事,只要大家(所有人)都不相信,权力的统治力就不复存在,并且大家也都拥有**“不相信”**的自由和能力。

然而,故事拥有一种属性——“多信者通吃”,即:相信故事的人越多,故事就会有越多人相信,并且越多人相信,就越让人无法不信,最终故事就会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秩序”,而秩序就是一种现实的“真相”**。

例如,大多数人认可的规则(字词、命名、概念等等),会打败所有竞争规则,成为其生态位唯一的规则——“异教徒”则会被剔除基因库。

那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否认”(经常出现在非合作场景)——是人类情感反馈中,最容易被预测的行为模式,相反**“认同”(经常出现在合作场景)——则需要被架构在一个虚构的故事**之中,才更容易被预测。

所以,权力想要控制最广泛的人群,执行最大范围内可被预测的合作,故事就是不可缺少的**“哲人石”**(Philosopher’s Stone),并且只要相信故事的人足够多,其上的权力就足够真实。

哲人石——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中,被描述为可以将任何金属转化为黄金,并能炼制长生不老药的一种石头。

或许有人会说,在当今世界,除了金钱其它故事我一概不信,所以没人可以用故事洗脑控制我。但现实是,任何组织机构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故事”**,不能接受这个故事,就不能合作共事,而假装接受这个故事,就得服从权力定下的秩序,并且时间一久,自然也就会(自我说服地)接受这个故事——否则就没法在这个故事里不断地升级。

因此,如果说权力无处不在,其实就是故事无处不在,或反过来说,如果故事无处不在,其实就是权力无处不在。

那么,既然权力与故事如此不可分割,真相又会安放在何处呢?

对于权力与真相,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说道:

“真相和权力,这两者虽然可以携手共度一小段时光,但迟早得分开。如果想要权力,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就得开始传播虚构的故事;如果想要看清世界的真相,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就只能放弃对权力的追寻,因为你得承认某些真相(例如自己手中权力的来源),而真相可能会让盟友愤怒,让追随者伤心,让社会和谐受到破坏。”

“更糟糕的是,强大的权力总会扭曲事实真相。权力就是要改变现实,而不是看清现实。手中拿着锤子,一切看起来都像钉子;手中握有强大的权力,一切好像都正在等着你介入。因此,巨大的权力就像一个黑洞,会让周围的空间扭曲,而且越接近它,扭曲程度就越大。”

对于当权者与真相,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指出:

“真正有权势的人类组织,根本不在乎真相如何,他们在乎的是把虚构出来的信仰,强加给每个人,并且利用这个信仰去改变真实的世界。”

对于人类与真相,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认为:

“对人类这个物种来说,喜欢权力过于真相。我们把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拿来努力控制世界,而非努力理解世界;而且就算我们努力理解世界,通常也是为了事后更容易地控制世界。所以,如果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以真相为上,无视各种虚构的神话,智人社群大概只会让你大失所望,还不如去黑猩猩社群碰碰运气呢。”

是的,在权力之下,真相并不重要(也没有真相),只要有了故事与合作,执行力就可以将文明的一切,都水到渠成地制造出来,而**“文明”就是人类最需要的“真相”**——因为这关乎到了人类本能的终极追求,即:虚幻的化学奖励(如花生四烯乙醇胺与内啡肽)。

事实上,从反向来看,如果想要达成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真相往往只是一种负担,甚至还可能是一种灾难。

那么,孟子有句话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意思就是,有权者用心编故事,无权者卖力去做事。

例如,我们会把苹果公司的创造力,都归属于它的当权者——乔布斯,同时忽略其背后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做事的人。在此,(有权者)乔布斯编写了苹果公司的故事,(无权者)工程师编写了苹果公司的代码。

而乔布斯编故事的能力,就被成为——“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它是由口若悬河的演说能力、过人的意志力、扭曲事实以达到目标的迫切愿望,所融合而成的。在听完乔布斯的演讲之后,一些人虽然觉得自己的洞察力得到了升华,却不知如何把乔布斯的论证过程重现出来,随着洞见的蒸发消逝,这些人觉得自己仿佛是在迷宫中神游了一番,也就是说,他们的现实被扭曲了。

例如,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原则》**中,这样说道:

「要用比你强的人」,我年轻时并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如今,经过数十年的用人、管人和裁人之后,我才明白,要真正取得成功,我需要做员工的指挥,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演奏乐器都比我强,如果我真是个伟大的指挥,我就能找到比我更强的指挥,并招募过来。我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部运转得极好的机器,我只需在一旁坐享其成。

可见,权力并不是一个**“强者”的游戏,而是一个看谁能够控制“强者”的游戏。这里“强者”指的是有“做事能力**”的人(做事能力包含了:执行、管理、组织、创造等),而构建权力,则需要的是有**“故事能力”**的人。

就如前文所述,**“故事能力”**主导了——精神与资源,如果精神力量强大(如释迦摩尼与修行者),或是资源力量强大(如拥有财富与地位),那么就可以减少被权力的控制,甚至成为权力本身。

而从演化思维来说,人类具有合作、服从与配合的基因,但强大的精神与资源力量,却可以让人有能力,去对抗这种服从与配合的本能。

例如,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指出,生物种群内部的竞争,会进化出一种策略,以减少频繁搏斗带来的(对个体与群体的)巨大损失(概率)——就像蟋蟀与母鸡,会永远服从于战胜过自己一次的对手。

事实上,那些有“做事能力”的强者,想要有朝一日可以阶级跃迁,成为权力的一员,他们就必须从很早就开始编织,属于自己的故事——包括了精神与资源

例如,在大型企业之中,很多时候,并不是能力最强的人做成了事情,而是最善于和每一个人都处好关系的人,把事情给做成了——与每一个人都能处好关系,依靠的就是**“故事”**。

例如,资深技术行业编辑——布伦特·施兰德,在**《成为乔布斯》**中,指出:

“史蒂夫从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说正确的话、讲生动的故事能帮助他吸引别人的目光,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缺乏卓越的讲故事的能力,再宏大的目标都无济于事,这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权力的游戏——其实就是一个**“谁说的算”**的故事。

屠龙之术

权力,就如同屠龙之术——它是超越一般性力量的力量,而修炼屠龙之术,需要的是**“哲人石”,即故事,所以如何构造出一个“谁说的算”的故事——就是获得屠龙之术**的奥义所在。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打造一颗**“哲人石”**,需要有哪些要素。

第一,痛苦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痛苦就没有“真实”。

自然选择要求我们擅长记忆痛苦,并对任何带有痛苦的经历,都掺入真实与深刻的情感。

所以,要想让人们相信某个虚构的故事,就要先引诱他们为故事做出牺牲。等到某人因为某个故事而承受了(一定的)痛苦,通常就足以让他相信整个故事的真实性,并且越痛苦,就会感觉故事越真实。

就像,在所有的仪式中,献祭是最具感染力的一种,因为虽然人间百态,但痛苦这种感觉最为真实,让人无法忽视、不容怀疑、不由相信。

第二,打造身份认同,找到崇高意义。

故事的基础,就是身份认同(Identity)比如: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等,而不是什么科学事实、生活必需品、或是娱乐消费品。

事实上,构建一个逻辑自洽、没有内部矛盾的完整故事,是十分困难的,并且就算构建出这样一个故事来,人们也未必就欣然接受,甚至还有可能,因为逻辑性过于完整细致,反而让人本能的感到排斥。比如,用数学语言描述的“宇宙故事”,人们在情感上大多都了无兴趣。

那么,围绕着身份认同来构建故事,关键是做到以下三点:

  • 其一,要有参与感:人们在故事中必须可以扮演一个角色。
  • 其二,要有归属感:在角色扮演中,人们要能够找到身份认同。
  • 其三,要有目标感:顺着身份认同,人们可以将自己连接到一个超越自我的崇高意义。

当然,与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的还有:恐惧、希望、渴望与习惯,将这些融入身份认同的参与感、归属感与目标感,结果必定会让故事深入人心,并绑定灵魂。

第三,故事的范围,需要超越人们的视界,并引导人们的注意力落在故事范围之内。

所谓视界,就是指人们所能看见的真实世界,那么故事的范围,就要超越人们平时的所见所闻,比如我们的世界是在乌龟背上的,或在天空之上有一个天宫,但要引导人们的注意力焦点,仅在乌龟与天宫这里,而不是追问乌龟在什么之上,或是天宫之外是什么。

事实上,只要超越了人们的视界,人们对故事范围的大小,就会因为缺少真实参照,而失去了不同的感知。就像一个数字超过一定范围,其大小感觉起来都差不多,如10000亿与100000亿相差一个数量级,但对人们来说只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那么,控制了注意力的焦点,人们的想象力会在指定“地点”,忙于自动填充故事的各种细节,而不会去关注在故事范围之外,是否存在什么终极的意义、或终极解释。

第四,故事随着时间推移,需要展现出恒定性,或变化程度。

故事必然能,展开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要么是在维持一个状态,要么是在逼近一个状态——这就是任务、目标、追求、以及意义的来源。

第五,必要的仪式和礼仪,将赋予故事极强的带入感。

“仪式和礼仪”——是一种神奇的行为,能让抽象变得具体、虚幻变得真实。

至于仪式的精髓,可以说就在于它的咒语,中文念——“天灵灵、地灵灵”,在西方则念——“Hocus Pocus”,似乎念了咒语,就能拥有“哲人石”,将A变成Z,接着点石成金。

第六,故事的信息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极尽所能地呈现出细节,一种是极尽所能地让人脑补出细节——同样的震撼,不同的感动。

事实上,每个故事都有无数种的讲述方式,如:节奏、流程、语气、叙事弧,描述与数据的比例,以及你在故事中的“切入点”,等等。

那么,讲故事若要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能够展现出,积极元素与消极元素之间的显著对比,即要有过山车般的低谷与崛起——因为,相对变化量才能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计算),并激发一系列的后续生化反应,进而在颅内模拟出一场,你身处在故事之中的**“奇妙化学大冒险”**之旅。

第七,有关“快乐”与“爱”的故事,具有感染力,有关“威胁”与“恐惧”的故事,具有统治力。

所以,最具有控制力的故事,就是在快乐与爱的主题中,融入适当的威胁与恐惧。

最终,当我们掌握了屠龙之术,就可以将其应用于自己,也可以应用于他人。

如果应用于自己,就相当于“**叙事自我”“体验自我”**编辑成了一个故事,然后再讲给你自己听,而这个故事,就决定了你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拥有怎么样的人生。

简而言之,你给自己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就决定了你将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那么,如果应用于他人,就相当于人们认同你**“叙事自我”**的叙事,然后人们就会自发地去做一些事情——如:粉丝的自发行为、教徒的自发行为、下属的自发行为,等等——这是最高明的领导力,也是最隐形的权力。

叙事自我(Narrating Self)————代表着由体验自我转化而来的记忆,它只是对体验过程断断续续的记录和映射,它不会终于还原体验过程,在峰终定律的记录原则下,它只是对体验过程的平均和模拟,甚至是编造,但“叙事自我”却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学习、判断、选择和决策。 在《思考,快与慢》中,“叙事自我”也被称为——记忆自我(Remembering Self)。

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由我们每时每刻的体验和意识组成,它存在于当下,感受真实且强烈,它代表着体内正在上演的电化学风暴,但作用时间和效力会随着电化学风暴的平息而迅速消散,所以它非常容易被遗忘和事后扭曲。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是指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正向或负向)时与结束时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对一个事物体验之后,能记住的只有峰(Peak)与终(End)时刻的体验,其过程中体验好坏的比例、及时间长短,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英雄与英雄主义

我们总是想象着自己是一个英雄,每天面对各种困难,内心经历各种挣扎,忍受各种挫折,都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完成英雄的使命,这就是基因所渴望的**“充满意义”**的故事框架。

因此,一个好故事的固定模式,即是:

一个普通人,过着平凡又不如意的生活,从一次机缘巧合的意外开始,展开一段未知世界的冒险之旅,期间会经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磨难,并不断成长,获得各种弧光闪耀的瞬间,然后将面对一场不可思议且难以置信的终极考验,最终战胜考验,完成从平庸无奇英雄归来的蜕变。

并且,这个蜕变还包含了一个隐藏的更高级的过程,即:

开始为了一个内心宏伟的目标,而踏上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但在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让人历经各种洞见与顿悟,最终在故事的结局,找到并获得了过去不曾想象与理解,但却更为崇高的充满哲学深度的目标和意义。

这就是,所有人都喜爱并幻想的英雄故事,从古至今(圣经、武侠、修仙、漫威宇宙、哈利波特、指环王、权力的游戏,等等)皆是如此——其内核在于:英雄是克服自己的弱点,超越别人的想象,创造非凡结果的人。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里的**“真相”即是:英雄主义只是一个故事,相信英雄主义就有英雄主义,相信你是英雄,你就可能成为英雄,重要的不是热爱生活,而是热爱生活这个故事——所谓“信则有、诚则灵”,这就是屠龙之术**的力量之源。

那么,试问你自己:你需要英雄吗?你需要冒险吗?你需要悬念吗?你需要挑战吗?你需要冲突吗?你需要挫折吗?你需要英雄主义的结局吗?

达利欧在**《原则》**中,严肃地说道:

“英雄,总是会至少经历一次极大的失败——称之为**「深渊」「被鲸鱼吃进肚子」——这将考验他们有没有韧性东山再起,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多的智慧继续战斗,如果能做到这些,他们将经历一次变革——「脱胎换骨」**。”

科学家与政治家

为什么统治世界的是政治家,而不是科学家?

科学家拥有极高的智商,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知识储备,长期积累训练与积极钻研的兴趣和激情,但最后却成为了政治家的智库,而不是发号施令的那个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通过前文的论述,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

人类社会,最具有统治力量的人,是可以将人类串联起来合作的人,这需要的是故事,而不是逻辑,并且故事也不怎么依赖逻辑。

换言之,政治家统治世界、管理国家、运行社会,最需要的不是逻辑思维,而是故事思维。这两种思维的重要区别,就在于:

  • **逻辑思维:**真相是什么,你应该干什么——答案,往往是反人性的逻辑推导。
  • **故事思维:**意义是什么,你想要干什么——答案,往往是被激发的本能欲望。

所以,故事思维的核心算法,就是寻找意义、赋予意义,然后激发你主动想要干什么。

例如,毕加索在卖画之前,会先给你说个特别生动的故事,然后再你给看他的画,接着你一下就“懂了”他抽象画作的意义,并且也会对他本人充满了认同感,最终就会(主动)想要买下这幅画——相反如果没有故事,人们看不懂毕加索的抽象画,就会本能地排斥抽象。

而政治家——其实就是掌握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编剧”,并且没有民主就没有控制——因为只有聆听到人们内心的需求,才能编织出更好的“故事”**。

那么,按照逻辑思维来看,人类并没有什么意义、宇宙也没有意义,一切都是随机、运动、与概率,一切都没有意义,并且人类还是基因的奴隶,不仅没有自由意志,一切还都有注定的结局,宇宙也终将混乱无序、无生命,那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可见,科学家没法反逻辑现实(如夸张、虚幻、粉饰、渲染、扭曲、捏造),去编织出一些让众人感到**“有意义”**的虚构故事,然后获得统治世界的权力——或许,他们觉得统治世界也没什么意义,也没有兴趣和激情去追求权力。

例如,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有一句名言:“我是不会为自己的信念去死的,因为我不能肯定自己的信念是对的。”——此话一出,别人还会追随你的故事吗?显然,这种理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没法以此构建出**“有意义”**的故事。

不过,科学家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故事。

例如,计算机科学家——高德纳(Donald Ervin Knuth),就说他自己热爱讲故事,并且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系列丛书,其实写的是算法的故事。

只不过,在科学家的故事里,充满了逻辑、证据和怀疑,唯独缺少了**“心诚则灵”的咒语,于是就不会演化出——信仰与追随,最糟糕的是,就算有追随者,其信仰的也是故事中的“知识”,而不是“意义”——要知道,“知识”要求你不能——“Not even wrong”(即不能连错误所能够提供的价值都没有),但“意义”只需要你——“相信”**。

事实上,故事中充满了**“隐性利益的不对称性”**,科学家更多关注的是——故事的结构,即寻找逻辑上的“真”与“假”(属于探索世界),而政治家则更多关注的是——故事的回报,即不对称性中的获益与损失(属于运转世界)。

显然,你在故事中发生了什么(获益或损失、受益或受损),远比故事本身的结构和逻辑,更为真实和重要。

因此,就如风险哲学家、随机性大师、“黑天鹅之父”——纳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所指出的:“风险比知识更重要决策的影响将超越逻辑。”

换言之,没有风险就不需要知识,决策将会产生回报与现实——这就是政治家比科学家,在故事中更加**“如鱼得水”**的关键所在。

别忘了,在科学家聚集的科研领域,一个学术成果属于谁,其实和当初到底谁做出的客观贡献比较大,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和学术界(各种人整体上)对这个成果的印象所决定的——这个印象可以来自你的“科研”,也可以来自你的“故事”(包括权威、地位、影响力等等)。

那么最后,有趣事情就出现:

理科生追随逻辑,以为自己掌握了改变世界的工具(科学家),但最终自己却变成了工具,而文科生阅尽故事,以为自己只能说说故事(政治家),但最终这才是真正统治世界的屠龙之术

但也许我们会问,是否存在——既能够如理科生般具备量化思维、统计视角、科学逻辑,又能够如文科生般讲述故事、绘制愿景、赋予意义——这样的人?

答案是,绝对有——并且他们此时此刻,正在执行着自己的计划,世界上的**“恶龙”“怪兽”**,将会很快遇见他们。

结语

任何一个人的知识、认知、经验和技能,都需要从环境信息中去积累和学习。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而所有的宝藏都隐藏在信息之中。

人类文化所塑造的英雄、天才、改变世界的人,仅仅是我们的大脑喜欢这种故事而已,这些人并没有在生物学特质上远远超越其他人。相反,真正的力量是这些故事,是故事和其中所编织的信息,在塑造和改变着整个人类世界。

而故事的属性,就在于:

  • **第一,**信则有,都不信则无。
  • **第二,**多信者通吃。
  • **第三,**没有说服不了的人,只有不够好的故事。

故事的魔力,就在于:通过赋予意义,让人追随相信,然后促成合作,进而集结力量,最终创造出文明的一切(包括恐惧与死亡)。

不要忘记,意义带来了信念与信仰,而信念可以战胜恐惧,信仰可以战胜死亡——因为信念是对信仰的信心,信仰是无证据的相信,换言之,信仰是对未知的希望,信念是对希望的执着——所以,如果没有故事,人很难在巨大的挫折、困境与不幸中支撑下来。

不要忘记,信念与信仰让艰难选择变得无比简单,因为它们带来了使命、愿景、价值观与文化——所以,故事就是我们人生的**“选择之锚”**。

事实上,故事就像魔术,它是艺术,而不是欺骗。

那么,一个故事之所以能够在时光中幸存(或说留存),不是因为它在竞争中胜出,而是因为相信这个故事的人幸存了下来。

显然,进化不依靠叙述故事,只有人类才需要,而故事就是另一种进化,即(文化)信息的进化,也被称为“模因”(meme)的进化——而模因如基因一样,具有传播的欲望和复制的能力。

最后,**或许过程就是故事,故事就是奖励,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创造自己的故事,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否则,所有人都要听、爱听、想听故事,你却不会说故事,这怎么能行?

后记1:死亡、永生与技术

目前,真正平等的力量——是死亡;未来,真正不平等的力量——是永生。

而用**“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所讲的故事——其实是“机器与人类、模因与基因”的故事——也是关于“死亡与永生”**的故事。

后记2:权力的失控

如果破坏了底层的故事支撑,上层的权力也会崩坏损毁

因为,权力需要秩序,秩序需要故事,没有讲好一个故事,就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意义去抑制本能,人类本能就会接管一切,接着秩序就会瓦解,系统就会崩坏,最终权力也会分崩离析。

因为,大型的人类系统需要大规模的忠诚才能运转,而忠诚来自信仰,信仰来自故事,没有讲好一个故事,就没有稳固的系统,最终也不会有稳固的权力。

或许,一个好故事,就是可以让人行动的故事,它的特质就是,尽管你知道它是故事,但依然会选择相信——无证据的相信即是信仰。

那么,用故事对抗本能,这其实是用一个欲望,对抗另一个欲望的故事——显然,“物质”“故事”都可以刺激大脑满足欲望,但只有后者可以满足更高级的欲望,即“意义”

所以,我们真正相信的,其实是大脑被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化学感受”——这是基因所编写的“本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