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阿根廷米莱 回到了正确的方向上来了

米莱在国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长篇演讲。

演讲全文我整理放在另一个号上,可以关注阅读

这次演讲,其实是米莱受到挫败后的一次努力。

米莱在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推出了一个包含几百项改革的紧急改革法案,这个法案,不仅有各项改革,还要求议会给予他一个较长时间的紧急状态下、不需要议会给他授权以应对经济危机的改革权力。

但这个法案,在议会遭遇了挫败,被大幅删减。

米莱所属的政党,在议会中只占极少数,他联合的右翼政党,也没有取得绝对多数,并且,由于大幅砍掉了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各省的政客们也对米莱群起而攻之,工会组织视米莱为仇敌,不仅发动了全国大罢工,还不断地各地组织小规模的罢工。

还有各种在改革中被伤害利益的团体。

更不用说,原政府所属的左派政客和那些庇隆主义的知识分子。

图片

比你想象中要自由开放得多的真实中国

​ 谈一谈对中国市场的了解。

​ 我对中国的认知,并不来源于我现在热爱的经济学常识,而是来源于我这么多年的经历和观察。大部分所谓专家公知们,是知识分子,他们基本上没有真正走入中国这个社会的各种角落,他们甚至没有从事过生产工作,没有上过流水线,没有对真实工厂生产的了解,他们的各种批评,仅仅是根据各种负面舆论事件得出结论。

​ 而我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因务工需要,去过的城市,我曾经统计了一下,去过南方大部分城市,几大一线城市 ,我全部生活工作过。

​ 我没有很高的学历,属于学渣,只读了个很一般的学校,没有在大企业工作过,经营管理能力也有限,自己也比较懒散。因此,多年以来,工作也大多在中小企业,打交道的也大多是中小老板。

改革不彻底,就是彻底不改革

图片

**按:**很多人都知道阿根廷曾经尝试过米莱今天改革的路线,所以对之前为什么会失败很感兴趣,这篇6000字长文,就深挖了阿根廷两次经济自由化改革失败的原因。文章虽长,但看完你一定能明白我在说什么。做了一个视频,喜欢看视频的也可以关注下我的视频号。

旅游消费火爆,并不能拉动经济

最近黑龙江的旅游挺火的,黑龙江文旅局向全国发了感谢信,各地文旅局长也纷纷走向前台,用僵硬的话语和尬舞吸引游客,试图用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东北的经济基础其实挺好的,振兴东北,不是文旅局长出来跳舞,不是吸引旅游消费,而是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投资。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法宝。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直接免税30年,搞一个开放市场准入和自由贸易的经济特区。总之就是砍管制少干预低税负,想不繁荣都难。

但是我今天看到一个微博,他是这样说的:

图片

美国打不起来,美国最大的内部在中国的舆论场

美国最大的内战在中国

最近德克萨斯州与美国联邦政府,由于非法移民和边境管理问题陷入对峙状态。拜登按照最高法院的判决,派出联邦军事力量要拆除德州与墨西哥边境的铁丝网,德州州长阿伯特则要保护德州的边境安全,认为拜登的做法侵犯州权,德州正在遭到入侵,并宣布德州进入战争状态。

企业没有利润,情怀就一文不值

董小姐看来是要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质进行到底了。在“格力2024全球梦想盛典”,她说了几句话,每一句都令人不“吐”不快。

图片

杀人能偿命,才是文明,白左们在主张倒退

吴谢宇、张波叶诚尘被最高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公众舆论普遍叫好。

正确与错误,从来不应当用人数多少来衡量。但是这同样并不意味着多数就必然错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民众普遍信奉的公道的自然法,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法律,它符合自由的伦理。

今天讲一本前几年挺火的书叫《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挺有意思,作者叫丹尼尔·卡尼曼,本身是一个心理学家,然后他用心理学去分析经济行为。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是绝对理性的决策主体,同样的东西,一个贵一个便宜,咱肯定是选便宜的,这就叫理性决策。但卡尼曼认为,人并不是理性的经济动物,恰恰相反,在很多情况下,人是一点也不理性,相比于理性,偏见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因为这一套理论,卡尼曼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所以这本书原则上讲,应该是一本讲经济学的,但是因为对人类心理有着高度的洞察,所以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科普读物,想当年哥们还做科普节目的时候,就从这本书里抄了不少。

图片卡尼曼